王淼 伍志丹
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要求雙師型教師,企業掛職鍛煉是評雙師型教師的必備條件之一,學校和教師個人都非常重視并積極參與,而當前高職教師掛職鍛煉的效果并不理想,筆者通過近半年的企業掛職鍛煉,深入企業一線,有效的進行企業鍛煉,反思并提出企業掛職的改進意見。
關鍵詞:高職教師;企業掛職;實踐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的要求,在5-10年左右時間,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并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全國各大教育部門及高等職業院校均制定了相關政策,鼓勵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企業掛職鍛煉是雙師型教師評定的重要條件之一,大部分學校已經出臺了相關政策,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一、企業掛職鍛煉崗位分類
按照企業的實際情況,可以分為技術管理崗位和技術崗位,高職院校教師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通常一線教師會選擇技術崗位進行掛職,行政崗的老師一般會選擇管理崗位進行掛職。
技術崗位對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要求較高,最好能專業對口,教師以學徒的身份直接參與到項目當中,了解企業文化,熟悉企業生產流程,掌握相關生產工藝技巧等。
管理崗位包括生產管理、產品開發和銷售、職工培訓等,對于學校的管理崗位老師而言,管理的對象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面對的人和事務也都是陌生的,因此需要多觀察多學習多思考,才能勝任企業管理崗位。
二、企業掛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在企業掛職鍛煉過程中有很多問題,主要體現以下四個方面:
1.政策方面:
雖然國務院出臺了總的指導政策,但是企業掛職是需要多方面協調的工作任務,教育系統和企業原本的運行機制和經營理念差距甚大,高等職業院校屬于事業型單位,以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為己任,企業的運行模式屬于市場經濟,以營利為目的。校企雙方的經營理念完全不同,教師入企業掛職對于企業而言是增加了額外負擔,所幸掛職期間的所有工資都由學校承擔,企業無后顧之憂,尚愿意接收掛職教師。
2.學校方面:
高職學校目前發展速度快、規模大,學生人數連年擴招,班級人數增加,學生學習質量下降,對教師人數和素質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能夠放下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掛職中的教師少之又少,學校需要提供掛職教師的工資和績效,開支較大。
3.企業方面:
針對掛職教師的實際情況提供相應的崗位,但是很多部門的工作都是系統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勝任的,而且考慮到生產需要,沒有多余的人員完成掛職教師的指導工作,監管不力等。
4.教師個人方面:
學校方面教學任務重,很難脫產到企業完成企業實踐,教學內容和實踐崗位不能完全契合,企業生產經驗不足,時間短且不連續,無法完整參加一個生產項目的整個流程等。
三、解決方案
由國家出臺對于企業接收教師掛職的優惠政策,減免稅收或者增加補助等,提高企業的積極性,要求企業制定相應的培養方案,做到盡職盡責幫助學校完成教師企業掛職鍛煉。
學校要有詳細的教師企業掛職鍛煉規劃,落實到每一位教師,明確掛職期間的待遇,有效提高教師企業掛職的積極性,避免校方事務影響掛職教師,讓教師無后顧之憂,專心投入到企業掛職鍛煉中。學校需要有科學合理的管理和考核制度,明確實踐鍛煉目的和內容,避免有老師出現虛假行為。
教師個人明確企業掛職鍛煉的意義和重要性,不要應付了事,更不可只走流程,應該本著虛心學習的態度,為學校和學生負責,積極參與到企業實踐中,以學徒的身份加入到生產過程中,認真記錄反思,為學校的教學工作獻計獻策,提高教學質量。
綜上: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企業掛職鍛煉符合國家政策也符合現階段高職教育的發展趨勢,在推進的初始階段會有很多問題,就筆者自身而言,本次深入企業掛職,得到了學校和企業的大力支持,但在掛職過程中,也會有力不從心之時,反思如下:
1.學校的事務無法全部擱置,沒有其他人手幫忙完成相應的工作,需要學校幫忙協調,調配人手,完成掛職教師校內本職工作;
2.領導的大力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學校領導必須要以企業安排為主,不要干涉企業對教師的管理和安排,更不能要求老師隨叫隨到,以企業優先;
3.學校要求的過程性考核和企業實際情況很多不一致,但為了學校資料的統一完整,不得不要求企業按照學校執行,沒有企業特點,企業方面也不知道該如何協調,導致老師未補材料為難,應契合實際,完全按照企業管理,不應無中生有。
結語
高職教師企業實踐對促進教師素質和能力培養及企業發展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校企師三方都應該重視企業掛職鍛煉的意義,多方合作,科學引導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認真完成企業掛職鍛煉,提高自身修養和業務能力,根據實際教學需求或崗位取長補短,為學校、企業、教師個人和學生負責,實現互惠互利。
參考文獻
[1]李敏.高職院校教師企業掛職鍛煉研究[J].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9(04),45-47.
[2]李瑛娟.高職院校教師企業頂崗培訓實踐探討[J].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校報,2017,33(2):38-43.
作者簡介:
王淼,女,(1983.4-),漢族,黑龍江省龍江縣,工程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電工電子及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