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羽
摘 要:高中體育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運動習慣,強身健體的重要途徑,相較于中小學體育的基礎運動教學,高中體育更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地計劃訓練,從意識和能力兩個方面培養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綜合發展。文章基于高中體育教學增強學生運動能力的幾點教學策略展開論述,提出幾點意見和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體育;訓練;運動能力;教學策略
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往往與其自身意識息息相關,體育教學要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興趣喜好和目標為主導,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而傳統灌輸式知識教學缺少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從而導致學生對體育運動鍛煉產生抵觸和抗拒的情緒。文章主要從三個方面探討如何從教學角度層面增強學生運動能力,內容如下。
一、明確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增強學生運動能力不能以教師的標準為判斷依據,而是要根據學生自身身體素質和運動水平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需求和能力,有的放矢,因人而異,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比如教學耐久跑時,考慮到運動量和運動負荷,教師就要針對學生的身體情況,自身感受以及相關病史開展分層教學,對于素質較好的學生,可以增強一些核心力量的強化訓練,對于運動能力較差的學生,要重視拉伸和熱身運動,防止身體受傷,對于體弱多病的學生,則要適當調整運動量,布置合理的任務目標[1]。又如籃球教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水平進行不同類型的專項訓練,比如說定點投籃、三步上籃、運球傳球等等,根據不同的內容安排相應的訓練計劃,在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教學有效性。
二、構建提升教學單元,安排自主練習
高中體育教學的體能訓練要作為單獨的教學單元,讓學生能夠自主規劃,有目標、有需求地安排相應的訓練,比如彈跳力就可以結合跳繩、羽毛球等課間運動進行鍛煉,反應力可以嘗試乒乓球、躲避球等內容,教師要為學生指明不同運動缺陷所要補足的方向,推薦或安排具體的運動內容和訓練計劃,并指導學生合理健康的運動時間,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意識培養,防止過度運動而造成身體損傷。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和鍛煉態度,明確他們的需求,加強觀念意識教育,學生的態度決定學生是否能夠接納體育運動,能否長期堅持鍛煉,鍥而不舍。有的學生三分鐘熱度,運動規劃詳盡完善,但在執行時總是會由于突發狀況不得不放棄或延后,久而久之,熱度消散。這種精神式鍛煉充斥在多數人的思想意識中。加強學生意識培養,比如終身體育意識,健身意識等,重視精神情感教育,是確保學生能夠從心底接納運動,學習體育的重要內容。比如以人物模范和經典實例作為榜樣,號召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生的斗志和動力。教師可以舉例自身經歷或者著名運動員人物傳記,來闡述終身運動的重要性及好處[2]。也可以結合相關健身益處或健體圖例,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態度要從多個方面深入教學,比如基礎知識的教育教學,對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認知以及對自身目標的規劃,只有學生對體育運動充分了解,才能將其掌握,制定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運動方案,長期堅持,踐行終身體育理念,主動參與到體育學習中,發揮自己特長,做自己喜歡的運動,從而逐漸增強運動能力。
三、統籌兼顧,全面發展
構建身體素質單元,設置具體的項目時,還要堅持全面發展的原則。如,運動強度偏大的單元內容之間,適宜穿插以靈敏、協調和反應等身體素質的項目,而運動強度偏小的技巧類或者是投擲類單元之間,則適宜穿插負荷強度比較大的諸如位移速度、一般耐力或者是一般力量的身體素質單元[3]。在同一身體素質單元中,也要兼顧全面發展的原則設置項目。教師要通過團隊協作與合作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比如在50米短跑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先提出問題“你們覺得跑50米要花多少秒?用什么姿勢跑能夠跑得更快?”從而讓學生思考相關運動對身體素質的要求和運動標準。教師可以聯系視頻或學優生進行示范,分析達成世界紀錄與最快紀錄相關因素。以姿勢為例,是小腿發力還是大腿發力,一步要邁多遠,在理論分析后,讓學生積極實踐,結合感受和所用時間來加強自我認知,對自身能力有一個清晰直觀的認識,這時,教師再以呼吸頻率、方法,跑步的步伐、肌肉發力點等內容,具體講解相應的訓練計劃,幫助學生明確怎樣提升運動能力[4]。
結語
現如今,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水平已經成為家長和學生自身逐漸關注的重要問題,如何增強學生運動能力,必須要把握課堂主體,以學生自身情況和需求開展針對性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廉平.高中體育籃球訓練的特點與教學策略分析[J].魅力中國,2019,(48):271-272.
[2]張娟.淺析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中學生自主鍛煉能力的培養[J].科技風,2020,(6):100-101.
[3]陳尉.高中體育課實施多元教學改革的思路探索[J].魅力中國,2019,(28):213.
[4]林永坤.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學生體育運動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20,(7):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