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霞
摘 要:每個學科都有其不同的特點和領域,同樣也有其獨有的素養,這些學科能夠從各方面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鍛煉和培養,其中語文這一學科的素養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影響可謂是十分遠大的。語文素養不外乎六個層次,學習知識、充實語言詞匯、熟練應用、學習方法養成、熏陶文化素養能夠有正確的科學態度、使行為文明氣質、姿態大方端正。語文是一門培養語言、文字技能的學科,能夠豐富學生的感性及培養其情操并且鍛煉其口語表達和創作創新能力,這些技能和素質都是其未來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以下就培養誦讀經典習慣提高語文素養進行討論分析。
關鍵詞:誦讀經典;語文素養;培養方法策略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久遠而又漫長,在這過程中,無數奇才能人灑下各種精絕詩詞作品,在文化傳承的康莊大道上寫滿篇章,為后人留下啟示和道理。語文的學習,離不開這些文人墨客作品的熏陶,語文素養的提升更是離不開對經典文章的誦讀。培養學生閱讀、誦讀經典可以擴充學生關于文言詩詞的知識,可以陶冶熏陶其精神文化及情操,能夠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態度,也能夠讓學生對我們古今中外文化的魅力產生崇尚、尊敬之情。至此,培養誦讀經典的習慣已成為教育路上之必然,教師應當將培養語文素養貫穿到整個語文教學當中。
一、學生養成誦讀經典習慣的意義與必要性
由于社會在進步,順應時代新風向,教育也應當進行改革,從一昧死讀書死記憶的模式中創造出了更多新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其中就包括經典誦讀教學模式。誦讀是閱讀的升華,但二者必然相輔相成。此模式的運用使學生能夠在欣賞和感受古今中外文化帶來的魅力以外還能夠直接地在誦讀中將其具象化,比如在生活中見到月時想到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能夠在看到花時,想到陰鏗的“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能夠在看到樹時想到晏幾道的“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誦讀時對于文學經典作品的積累能夠直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將這些誦讀過的美好詞句運用在生活的每個地方,并且能夠在運用中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國家經典歷史的魅力及文人墨客筆下不一樣的生活場景。誦讀能夠使學生的心靈被文化養分充分地滋養和灌溉,從而使其能夠培養出優秀品質的花朵和結晶,因此誦讀對于培養小學語文素質的重要性無法替代,教師應當將誦讀經典文章作為教學內容重點,充分貫徹實踐語文素養培養,讓知識與誦讀結合,增強學生對我國歷史文化的熱愛和傳揚以及從中培養其對文字的認識理解與感悟。
二、學生養成誦讀經典習慣的策略
(一)增強學生誦讀興趣,徐徐圖之
凡事只要有興趣,才能夠使人能夠自主去鉆研研究事物。因此培養誦讀經典習慣的第一步就是要引起學生對于此方面的熱情和興趣,才能夠真正地使后面的其他方式方法所帶來的作用達到最大化。很多學生會誦讀經典的過程中,尤其是誦讀經典文言文時會覺得句子拗口難念,一句三頓,很多詞句都不知其含義,使其覺得枯燥乏味。另有些類似《論語》《詩經》之類篇幅較長的文學著作,使學生更加反感厭倦。由此,教師應當從增強學生通讀興趣開始,徐徐圖之,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比如我們在誦讀《滿江紅》時,可以先給學生講關于岳飛的英雄事跡,講述他的不屈精神,使學生內心澎湃,充滿對岳飛這個英雄的無限遐想與向往崇敬之心,從而可以帶著這樣的心情去誦讀詩句,有了這樣一個基礎,才能夠使誦讀過程馬到成功。對于一些長篇內容類似《論語》《詩經》等著作,我們教師就應當徐徐圖之,不能直接讓學生進行全文的背誦。我們應當將其拆分開來,進行分段的誦讀,一句一句的進行誦讀,學生的壓力也會相對減少很多,輕松又愉快地進行背誦,之后再由教師進行其他方式的鞏固深化,形成一個很好的良性循環,也能夠使學生面對經典文學誦讀時不再那么抵觸,甚至會提高其誦讀熱情和積極性。
(二)游戲誦讀,競賽比拼
競爭意識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正是因為有競爭意識的存在,才能導致國家的進步與富強,反之對于誦讀經典習慣的培養也是十分有用的。眾所周知不管是在哪個學習階段,學生們活潑愛玩的天性都不會徹底泯滅,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其性格會越發成熟穩重,但是骨子里仍舊存在這樣的天性。于是以游戲誦讀,競賽比拼的模式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對于誦讀經典的習慣。
比如我們可以定期在誦讀課上組織學生進行“飛花令”的游戲,制定一個關于“花”的主題讓各位學生積極參與起來,我們將學生根據座次等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發言,說出關于花的詩句,不可超過七個字,回答不上來的隊伍將要上臺表演節目。于是學生積極踴躍的參與游戲,紛紛絞盡腦汁想著所學文章里帶有花的詩句,無形中鞏固了學生誦讀的知識,使課堂氛圍愉悅而又有趣,激發學生背誦樂趣的同時還能夠促進培養學生誦讀的習慣,能夠將所學的知識表達和應用出來,達到我們從語文素養出發培養其誦讀習慣的教學目的,讓學生愛上誦讀經典,熱愛傳統文化。
(三)科學分析,積極評價
對于學生誦讀的不同程度這樣的差異性,我們教師應當進行科學的分析,對其進行積極的評價。所謂科學的評價,就是指自己對學生培養誦讀習慣所使用的策略和方法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起了一定的作用,切記不要生搬硬套,徒于表面形式,忽略學生內在要求。同時我們應當也要讓學生能夠對自己的誦讀過程有一個正確科學的評價,比如誦讀時存在的問題及改正的方法。在進行誦讀活動之后,教師應當對不同的學生的不同表現進行評價,在一定程度上鼓勵和支持學生誦讀,從而使學生熱愛誦讀,培養良好習慣。
結語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誦讀經典習慣提高語文素養并非是朝夕之事,切忌在培養途中“拔苗助長”,要徐徐圖之,使用正確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來逐步培養學生對于誦讀經典習慣的養成,使其受益終生。誦讀經典是學生從中感受我國傳統文化及文學結晶的必要途徑,讓學生能夠在日積月累的點滴誦讀中得以融會貫通,能夠在誦讀中貫徹語文素養,學習到知識,豐富了辭藻,熟練了語言技巧,培養了良好習慣,了解了文化素養,修正了言談舉止,使學生得到高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洪小麗.培養誦讀經典習慣提高語文素養[J].語文課內外,2020,(11):218.
[2]李京佩.小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上旬,2019,(9):170-171.
[3]唐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經典誦讀[J].教育,2020,(1):64.
[4]劉冬麗.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教育藝術,201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