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寧 廖海燕
【摘要】 目的 探討耳穴壓豆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的胃腸道功能及炎性反應的影響。方法 90例行婦科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45例。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排氣時間、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比較兩組患者胃動素(MTL)、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腸肽(VIP)水平;比較兩組患者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0(IL-10)水平。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后排氣時間為(23.56±3.18)h、排便時間為(36.67±4.26)h、腸鳴音恢復時間為(15.12±2.16)h均短于對照組的(31.13±3.36)、(54.89±5.78)、(22.03±3.02)h,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1、3天, 觀察組MTL、GAS、VIP水平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3天, 觀察組IL-6水平為(31.89±3.03)μg/ml、IL-10水平為(7.89±1.03)μg/ml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的(43.01±4.25)、(11.01±2.25)μg/ml,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耳穴壓豆應用于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可促進其胃腸道功能恢復, 減輕炎癥反應。
【關鍵詞】 婦科;腹腔鏡手術;耳穴壓豆;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5.072
隨著腔鏡技術的發展, 目前婦科疾病采用腹腔鏡手術亦非常常見, 該術式創傷小、手術時間短、恢復快, 臨床應用廣泛。但術中仍存在損傷, 且腹腔內可能殘留氣體, 以及全麻的影響, 患者易出現肝脾不調、肝氣郁結, 術后胃腸蠕動減慢, 引起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等不適, 影響預后[1]。因此如何促進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 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是改善預后的關鍵[2]。術后常規的護理方式可一定程度地促進胃腸道蠕動, 但療效欠佳。而耳穴壓豆采用中醫方法, 通過在耳穴處籽貼, 再進行有效的按壓, 有利于胃腸道功能恢復, 但其臨床資料較少。本研究旨在探討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應用耳穴壓豆對其胃腸道功能及炎性反應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9月本院收治的90例行婦科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45例。對照組中, 年齡18~59歲, 平均年齡(32.82±9.41)歲;平均病程(2.12±0.51)月;其中輸卵管切除術(含輸卵管切開取胚術)31例, 卵巢囊腫剝除術6例, 子宮全切術5例, 其他3例。觀察組中, 年齡20~57歲, 平均年齡(28.95±9.42)歲;平均病程(2.21±0.33)月;其中輸卵管切除術(含輸卵管切開取胚術)32例, 卵巢囊腫剝除術5例, 子宮全切術4例, 其他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1. 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術后予以吸氧, 常規心電監護6 h, 去枕平臥6 h, 床上可進行適當的活動, 盡早下床活動。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耳穴壓豆:術后患者返回病房后即實施耳穴壓豆, 取三焦、大腸、小腸及胃等穴位, 先進行局部酒精消毒, 選用膠布粘住王不留行籽貼, 貼于所選的穴位上, 然后用規范、輕柔的手法進行穴位按壓, 每次持續約15 min, 當患者出現酸、麻、脹等感覺為宜, 每天早、中、晚各一次, 連續實施3 d。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間胃腸蠕動功能恢復情況:記錄患者術后排氣時間、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比較兩組間胃腸激素水平:分別于術前、術后第1、3天檢測并記錄其MTL、GAS、VIP水平;比較兩組間IL-6、IL-10水平:分別于術前、術后第3天檢測并記錄IL-6、IL-10水平。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間胃腸蠕動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排氣時間、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間胃腸激素水平比較 術前, 兩組患者胃腸激素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1、3天, 兩組患者胃腸激素水平均明顯優于本組術前, 且觀察組胃腸激素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間IL-6、IL-10水平比較 術前, 兩組患者IL-6、IL-10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3天, 兩組患者IL-6、IL-10水平均明顯優于本組術前, 且觀察組IL-6、IL-10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婦科腹腔鏡手術具有手術時間短、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勢, 已廣泛用于臨床。但由于腹腔鏡手術中需做氣腹, 以及全麻的影響, 術后胃腸道蠕動、功能障礙極為常見, 導致患者術后出現腹脹腹痛、惡心嘔吐不適, 可影響術后的康復。常規的促胃腸動力藥物及護理, 能一定程度的改善胃腸蠕動, 但效果欠佳。隨著中醫技術被重視, 耳穴壓豆逐漸用于臨床, 該技術快捷簡便、經濟有效, 且無毒副作用, 主要是通過按壓耳部相應穴位, 到達治療目的。有研究[3, 4]發現對于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 耳穴壓豆可減輕術后疼痛、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為本研究結論提供佐證。
術后胃腸蠕動減弱、胃腸道功能下降, 在中醫學理論歸屬“胃痞、胃脘痛”范疇, 主要病機為胃失和降、血瘀氣滯[5]。術中創傷、應激可致脾氣損傷、脾失健運, 可導致胃失和降;加上術后部分氣體殘留至腹腔, 致脾胃升降不穩;最終導致胃腸功能障礙。在中醫領域, 耳密切關聯各臟腑, 刺激耳穴可有效防治各臟腑疾病[6]。其中耳穴壓豆通過有效刺激相應耳穴, 使神經沖動投至各個臟腑, 可有效的調控各臟腑神經元, 達到治療目的[7]。本研究選取耳部三焦、大腸、小腸、胃等穴位, 與胃腸功能密切相關, 刺激以上穴位可健胃益脾、溫通氣血, 改善胃腸道功能。
本研究數據還顯示觀察組患者GAS水平先降后升, 而MTL、VIP水平先升后降, 且在術后第1、3天觀察組胃腸激素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考慮原因為:腹腔鏡手術創傷、應激可導致患者GAS水平下降, 而MTL、VIP水平升高, 而耳穴壓豆通過刺激支配各臟腑的迷走神經, 能拮抗手術所致的上述胃腸激素的分泌紊亂, 調整GAS、NTL、VIP水平的分泌, 最終改善胃腸功能。結果還顯示術后第3天, 觀察組IL-6、IL-10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經耳穴壓豆降低機體內IL-6、IL-10水平, 減輕炎癥反應, 但其具體機制有待進一步探索。
綜上所述, 耳穴壓豆應用于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可促進其胃腸道功能恢復, 減輕炎癥反應。
參考文獻
[1] 陸天慧, 賈娟娟. 飲用陳皮水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腹脹的影響. 護理研究, 2014, 28(1):343-344.
[2] 李礪, 韓葉芬, 龍秀紅. 艾盒灸聯合耳穴壓豆緩解婦科腹腔鏡術后常見并發癥的效果分析. 護理研究, 2015, 29(4):1242-1244.
[3] 王寶君, 劉艷嫦. 耳穴壓豆對婦科腹腔鏡術后肩痛及細胞因子的影響. 護士進修雜志, 2016, 31(4):302-303.
[4] 林艷紅, 鐘彩蓮, 歐藝. 耳穴壓豆聯合中藥封包對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效果觀察.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6, 13(10):141-143.
[5] 林宣晨. 耳穴壓豆對婦科腹腔鏡術后惡心嘔吐及鎮痛效果的影響. 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7(2):45-46.
[6] 殷佳靜. 穴位貼敷結合耳穴壓豆對婦科腹腔鏡術術后腸蠕動的臨床觀察. 醫學與社會, 2015(28):306-307.
[7] 王婷婷, 劉麗秀. 耳穴埋豆聯合姜末穴位貼敷干預婦科腹腔鏡術后惡心嘔吐的臨床觀察.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6, 3(12):135-136.
[收稿日期:202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