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蓮 張輝


【摘要】 目的 探討人工種植牙患者圍手術期應用個性化護理對預后的影響。方法 80例牙齒缺失患者,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圍手術期個性化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生活質量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護理后,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2.5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軀體功能、軀體疼痛、生命力、軀體角色、社會功能、心理健康、情感角色以及總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84.14±8.14)、(86.47±10.23)、(82.49±9.17)、(78.47±7.49)、(84.56±9.27)、(85.47±8.94)、(83.49±9.48)、(81.47±9.41)分顯著優于對照組的(63.49±9.47)、(69.47±9.41)、(66.28±9.23)、(63.47±9.46)、(76.47±9.48)、(73.47±9.46)、(69.79±9.31)、(67.84±9.19)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2.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5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人工種植牙患者圍手術期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 有助于術后并發癥的減少, 對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積極意義, 值得推廣。
【關鍵詞】 人工種植牙;個性化護理;圍手術期;預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5.089
受生活習慣、意外事件以及牙周炎等因素的影響, 牙齒缺失(absence of tooth)事件的發生層出不窮, 若不能及時接受修復治療, 易產生危害:①牙齒脫落:缺牙左右兩邊牙齒受到支撐力壓力降低的影響, 導致牙齒逐漸出現傾斜癥狀, 逐漸松動, 最后導致部分牙齒脫落;②咀嚼功能減退:牙齒缺失后, 牙列的完整性遭到破壞, 從而讓咬合關系發生改變, 余留牙有效功能面積減少, 咀嚼功能逐漸減退;③易滋生疾病:牙齒缺失后, 缺乏緊密性, 牙齒之間留有縫隙, 易遺留食物殘渣, 滋生口臭、齲齒、牙周病等[1-3]。該疾病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許多不便, 且牙齒的缺失影響美觀, 也給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壓力。臨床上對該疾病的修復方法有活動義齒、固定義齒和種植義齒, 其中人工種植牙術近年來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 該手術方式具有創傷小、減輕患者痛苦以及種植牙美觀等有限, 能夠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4]。但術后易發生許多并發癥, 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 因此需要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法進行干預。本次研究就對人工種植牙患者圍術期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和探討,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牙齒缺失患者,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40例。觀察組男24例, 女16例;年齡26~78歲, 平均年齡(48.14±9.96)歲。對照組男22例, 女18例;年齡27~78歲, 平均年齡(48.36±9.8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耐受種植牙手術患者;②病情資料詳盡;③精神、認知等正常, 能夠有效配合治療與康復護理;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月經期、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②嚴重免疫系統疾病患者;③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嚴重并發癥的患者。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一般健康教育、叮囑手術要求以及簡單的術后注意事項等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圍手術期個性化護理:①術前心理護理:牙齒缺失給患者的心理帶來了一定影響, 患者易滋生許多負性情緒, 不愿配合接受治療。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及時和患者進行溝通, 掌握患者的心理特點并對其進行過心理疏導, 通過聊天、散步、聽音樂等多種途徑讓患者的負性情緒得到的釋放, 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針對來自手術治療而產生的不良情緒, 需要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受教育情況以及知識理解能力來為患者講解手術優勢和特點, 對于年紀較大的患者, 護理人員要有耐心和患者進行溝通, 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方式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 逐漸增加治療疾病的信心, 同時也可告知患者家屬構建良好的家庭環境, 有助于幫助患者護理戰勝疾病的信心。②術前準備:掌握患者患者藥物過敏情況, 避免發生不良反應, 術前30 min患者口服頭孢呋辛酯片(廣州白云山天心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20192)進行抗感染治療;術前10 min用牙皓漱口液進行口腔含漱, 減少口腔細菌含量[5]。③術中:和主治醫生共同核對患者的身份信息, 通過調節手術座椅和燈光的方法來穩定患者的情緒, 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術中積極配合主治醫生的操作要求, 給予患者相應體位, 及時吸取患者口腔內的積血和積液, 縮短治療時間, 減少患者痛苦[6]。④術后病情指導:手術結束后, 告知患者需要壓迫手術區20~30 min, 避免創口大量出血, 同時叮囑患者切勿舔舐傷口, 不僅滋生細菌, 還容易讓傷口裂開。術后出現疼痛現象需要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疼痛癥狀進行對癥處理, 對疼痛癥狀較輕的患者, 可采用多種路徑轉移患者的注意力, 降低對鎮痛藥物的依賴性, 對于疼痛現象嚴重患者, 嚴格按照醫囑給予患者相應的鎮痛藥物。術后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 對發生牙周水腫癥狀的患者, 術后24 h內用冰袋冷敷, 24 h過后進行熱敷, 緩解患者疼痛癥狀[7]。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生活質量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①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包括植體周圍炎、反復疼痛、種植體紅腫或流膿等。②參照生活質量評定量表對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8], 總分為100分,?分為低(<70分)、中(70~80分)、高(>80分), 分數越高, 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③根據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反饋表評定患者護理滿意度:A級:非常滿意(80~100分);B級:滿意(60~80分);C級:不滿意(<60分)。護理滿意度=(A級+B級)/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護理后,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2.5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經過護理后, 觀察組的軀體功能、軀體疼痛、生命力、軀體角色、社會功能、心理健康、情感角色以及總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84.14±8.14)、(86.47±10.23)、(82.49±9.17)、(78.47±7.49)、(84.56±9.27)、(85.47±8.94)、(83.49±9.48)、(81.47±9.41)分顯著優于對照組的(63.49±9.47)、(69.47±9.41)、(66.28±9.23)、(63.47±9.46)、(76.47±9.48)、(73.47±9.46)、(69.79±9.31)、(67.84±9.19)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2.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5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我國現處于人口老齡化時代, 老年患者發生牙齒缺失的概率較高, 該疾病對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需要及時進行修復。種植牙術是患者首選的修復方式, 但在圍術期也易產生許多問題, 影響患者的治療進程和效果, 主要有:對疾病認識不清, 缺乏相應了解, 術后管理質量差;患者負性情緒較重, 抵觸治療方法;需要拔牙治療者, 術中疼痛較為明顯等[9, 10]。充分表明給予患者圍術期護理的重要性。常規護理方法較為單一, 缺少針對性, 故而術后并發癥發生幾率較高, 患者的生活質量較差且護理滿意度較低, 因此需要對其積極進行改進, 從而提高護理質量。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圍術期應用個性化護理方法, 從患者的角度出發, 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實施個性化的護理措施。術前及時發現患者是否存有負性情緒, 及時掌握患者負性情緒的來源, 或來自疾病, 或來自家庭, 需要護理人員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特點, 為患者提供方合理的宣泄途徑, 能夠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術中, 做好相應的手術配合工作, 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為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服務, 緩解患者在術中存在的心理壓力, 能夠有效縮短療程, 減輕患者疼痛;術后, 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狀況, 及時對患者可能出現的癥狀進行叮囑和對癥處理, 能夠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在患者的生活上, 對其飲食、生活習慣以及牙腔衛生等方面提出改進意見, 督促患者主動保護牙周健康,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能夠改善生活質量。本次的研究結果表明, 同接受常規護理的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較低, 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 且該護理模式注重整體管理, 符合患者的個性化需求, 故而護理滿意度也較高, 充分表明該護理方法的應用價值[11, 12]。
綜上所述, 在人工種植牙患者圍術期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 有助于術后并發癥的減少, 對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有積極意義,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愛軍, 張夢琦, 于洪丹, 等. 人工種植牙患者術后的護理研究.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 2018, 5(16):47.
[2] 段衛斌. 奧硝唑與羅紅霉素聯用對人工種植牙術后預防感染的臨床療效評價.抗感染藥學, 2018, 15(5):855-857.
[3] 萬彩霞, 雷雙喜. 對接受人工種植牙手術的患者進行圍手術期優質護理的效果分析.當代醫藥論叢, 2019, 17(15):159-160.
[4] 高姍, 管兆蘭. 中老年患者種植牙圍手術期的個性化護理.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 2017, 4(12):74-75.
[5] 劉琴, 顧鈺. PDCA循環模式在人工種植牙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效果評價.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8, 3(52):155-156.
[6] 袁偉芳. 阻生牙拔除術患者圍術期焦慮情緒的個性化護理對HAMA評分的影響分析.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 2018, 5(17):159-160.
[7] 梁淑玲, 王秀敏, 王棟, 等. 個性化護理及手術配合在人工種植牙患者中的應用.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9, 17(6):86-87.
[8] 董斌, 張兵. 采用人工種植牙修復牙列缺損或缺失的應用效果.中國基層醫藥, 2018, 25(7):920-922.
[9] 查大慧, 李玉紅, 張柳, 等. 牙支持式種植導板指引下種植體植入的圍手術期護理.安徽醫藥, 2019, 23(7):1350-1353.
[10] 程景霞, 李蔚, 那存吉日嘎拉, 等. 整體護理模式應用于進口人工種植牙的護理效果.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8, 4(24):96-97.
[11] 湯志堅, 朱惠平. 個性化護理及手術配合在人工種植牙患者中的應用.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8, 18(90):182-183.
[12] 朱俊杰. 個性化護理及手術配合在人工種植牙中的應用價值分析.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8, 5(75):120.
[收稿日期:20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