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媛
[摘要]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受社會和周邊環境的影響,自身的思維方式會發生一定的轉變,容易被錯誤的觀念誤導。初中階段的德育教育對學生長期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初中班主任應與學生保持有效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積極影響學生德育發展方向。文章主要圍繞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管理中出現的不足及采取的針對性措施進行研究。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管理;問題;對策
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近幾年,德育教育管理領域開始關注初中德育教育的發展,致力于提升初中德育教育管理水平。因此,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時,要加大對學生培養力度,主要從設置課程、教學內容、定位培養及創新方法等方面對學生的道德素養進行培養,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提升德育教育管理效果[1]。初中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時,不僅需做好準備工作,而且需要其他學科教師、學生家長及學校的配合,保證初中學生能夠適應德育教育的學習環境,端正學習態度,在愉悅的學習環境中掌握知識。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管理中出現的不足
].缺乏德育知識,無完善的管理模式
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推進,初中階段的德育教育已經成為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在德育教育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班主任在進行初中德育教育管理時,也會有很多不足之處存在,影響到德育教育管理。
一方面,班主任并沒有掌握充分的德育教育理論知識來開展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對德育教育知識并沒有充分了解,以至于在對學生德育教育方面的問題進行處理時,無法依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學生出現問題的原因,也并未明確學生的心理狀態及存在的心理問題。同時,班主任還缺乏德育知識,總是用相同的方法處理不同的問題,沒有針對性,也沒有意識到學生個體的想法、做法均是不同的[2]。
另一方面,班主任并未提出完善的管理模式,仍以傳統管理模式開展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以往的教育管理模式與實際情況并不相符,在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時,會對學生的自尊心造成打擊,導致學生表現出逆反心理,從而對開展德育教育管理工作造成直接影響。
2.仍采用落后的德育教育管理模式,缺乏創新精神
現階段,在傳統理念影響下,初中班主任仍采用落后的德育教育管理模式,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知識,忽視了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減少了德育教育的時間,更多的是維持表面的德育教育管理,失去了德育教育的價值[3]。在對初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管理過程中,班主任缺乏創新精神,雖然管理理念得到了一定的轉變,但管理模式相對單一,無法讓學生意識到德育的本質。學生在德育教育中僅僅是被動地接受,沒有凸顯出主體地位,德育理念與生活實際出現不相符的情況,對學生發展造成影響。
3.不具備完善的評價體系,缺少針對性管理
開展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時,班主任僅注重對學生的德育知識進行培養,而忘了檢查學生的道德理念是否端正,并未充分了解學生的道德水平,在開展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時過于盲目,不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理念。除此之外,在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初中班主任并未注重營造班級氣氛,忽略了班級氣氛可積極影響學生,給德育教育管理帶來了難度。不僅如此,班主任還缺乏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管理”[4],即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并沒有依據每位學生的特點進行德育教育,導致無法獲取良好的德育教育管理成績,不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
二、解決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管理問題的針對性措施
].轉變管理理念,豐富德育知識
初中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前,應轉變對教育理念的理解,豐富自身理論知識,展開系統性的學習,為有效地開展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堅實基礎,從而提高自身專業教育管理能力。不僅如此,初中班主任還應積極參與培訓和學校組織的德育教育講座,提升自身專業水平,提高自身德育能力,以便于增強理論性支持德育教育管理工作。除此之外,初中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時,應意識到自身為學生的榜樣,應將良好的榜樣作用發揮出來”[5]。
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班主任的做法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道德標準與價值取向。因此,在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應格外注重自身言行,通過嚴于律己的道德行為為學生示范,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提高學生道德素養。不僅如此,班主任還應改變自身原有的管理理念,意識到德育教育對學生起到的關鍵性作用,進而合理安排德育教育課程,在教學中增加德育教育的比例,讓學生意識到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理念對未來發展起到的關鍵性作用。
2.更新管理措施,樹立創新精神
在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應改善原有思想,樹立創新精神,敢于嘗試不同的管理理念,進一步提升德育教育管理效果。在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樹立創新精神,改變原有管理模式,確保其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符,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還能擴充和拓展德育教育內容,逐漸豐富德育教育知識,從而為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提供有力依據,且班主任應改善原有的德育教育管理措施,更加合理地安排德育教育課程,加深學生對德育教育的了解,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理念”[6]。班主任還應在德育教育過程中融入創新因素,采用故事案例法、榜樣法,讓學生明確一些道理,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班主任還應開展講故事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德育感染,提升學生道德素養。
3.制定德育目標,保證管理效果
初中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合理開展的前提是制定科學有效的德育教育目標。針對現有情況,初中班主任想要保證有效開展德育教育管理工作,需制定出針對性目標,且隨著學生情況的改變,隨時有效調整德育教育目標。因此,初中班主任需制定明確的德育教育目標,將培養學生德育素養作為德育教育的最終目標,并依據現有目標合理改進德育教育內容,滿足新時代初中德育教育管理需求,增強德育教育管理有效性”[7]。不僅如此,班主任還應依據初中學生的主要特征及行為習慣,在德育教育目標中納入學生的道德行為及道德教育,有效培養學生心理素養,提高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提升德育教育管理效率。
4.創建評價體系,營造班級氛圍
在進行德育教育管理時,班主任的管理重點在于建立標準的德育教育體系及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管理中,應注重班級氛圍的營造,通過積極向上的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在面臨德育教育方面的問題時,班主任應做到有針對性的解決,依據學生學習能力、生活環境及出現問題的具體原因,從而對德育教育方式進行有效調整,對學生出現的錯誤進行糾正,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不僅如此,班主任還應創建完善的評價體系,對學生定期考核,確保穩定提升學生道德素養,從而促使學生的道德理念逐漸改變,讓學生意識到德育教育的關鍵作用,具有良好的自身修養可為之后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5.結合實際開展德育工作
開展德育工作不應只是傳輸口頭理論,還應落實到實際的德育教育中。比如,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時可組織學生開展好人好事的活動,對于表現好的學生給予鼓勵,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維護社區環境的課外活動,比如撿拾社區垃圾,使學生從自身行為中提升道德素養。除此之外,班主任還可為初中學生播放全國好人好事、中國最美面孔等正能量的片段,讓學生從中汲取意識上的精華,從思想上重視德育。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時,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同步發展思想道德素養及文化水平,確保有效開展德育教育工作。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時期理念下,班主任作為初中生的領導者,在進行德育教育管理時,應轉換管理理念,創新管理形式,制定德育目標,結合實際與德育,豐富自身德育知識,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確保真正提升學生思想品質,在開展德育管理時工作,應保證時效性和針對性,提升學生德育素養,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曹宇.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問題及對策初探[J].讀天下(綜合),2018((01):21
[2]吳淑慧.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常規問題及其策略分析[J].明日,2019(12):144.
[3]鄒忠群.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常見問題及改進策略探析[J].當代家庭教育,2018(10):154.
[4]黃志強新時期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創新探究[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03):93.
[5]楊臻.探究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有效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2):69-70.
[6]劉彪.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新理念及方法[J].東西南北(教育),2019(05):277.
[7]李美華.注重德育滲透促進班級有效管理——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中德育滲透的體會[J].新作文(教研),2018(12):297
勘誤
《教育界》2020年第19期(總第391期)第49頁,魏斐的文章《依托文本積累語量靈活語用——基于“四適策略”提高隨文練筆有效性的研究》的單位錯誤,應為:杭州市南肖埠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