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葉
摘 要:美術具有空間藝術特性,在特定空間進行元素創造與應用能夠形成特定的“美感”,創作者必須先具備審美能力,才能在實踐中構建出優秀的作品。本文首先解析了中職美術的審美能力培養目標,其次分析中職美術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審美教育問題,最后提出美術審美的教育策略,為中職院校相關專業開展美術教學、促進審美教育提供相應的參考。
關鍵詞:中職;美術;審美能力
中職美術科目作為多個專業學科的基礎課程,在藝術類人才培養中占據重要地位。中職美術教學的能力目標分為多個層次,技術層次知識的教學固然重要,但是從學科核心素養來看,對美術這一空間藝術的審美能力更為關鍵,能否形成美術審美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美術創造力。從中職美術科目的教學來看,教師可在把握審美能力目標的基礎上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教學體系及方案。
一、中職美術教學的審美能力目標
中職美術教學的審美能力目標是一種內化于心的素養教育目標,在中職院校設計的專業中,如設計、服裝、動漫專業都需要學生先打好美術基礎,形成對美的審視、分析和把握能力,了解何為美,如何在作品中形成被受眾所接受的美。而相應的審美能力目標就可分解為:學生的視覺審美能力、思想及精神審美能力以及審美創造力。審美能力培養的過程正是讓學生從學會審美到審美創造的過程。
二、中職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美術教學中的空間審美教育層次不夠豐富
中職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是空間審美教育,部分教師在設計課程時重視技能性知識的設計,卻忽視了審美教育層次的設計。從空間審美層次來看,可分為平面層次和三維空間層次,不同空間層次對應不同的美術形式,而美術形式的差異下給受眾所帶來的審美體驗是不同的,在不同空間形式下開展審美創造的原則和手段也存在差別,教師應注重在空間層次方面形成差異化教育。
(二)對美術作品的審美分析教學不夠深入
中職美術審美教育主要是圍繞美術藝術作品來開展鑒賞教育的,在教師指導學生鑒賞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白作品的“美”在何處,體現了怎樣的審美沖擊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能存在審美鑒賞分析過于籠統、不夠深入的情況,也可能在案例分析教學方面過于注重技術講解,沒有形成完善的審美教育體系。
(三)審美能力培養過于“書本化”脫離實際
從中職美術教材來看,其將美術教育與其他藝術教育統一融合在《公共藝術》中,美術教師需要從中剝離美術方面的教學內容,并對相關的知識進行充實完善,受到課時和教材的影響,教師教學過于依賴教材,與時代脫軌、脫離了實際,影響了學生對“美”的綜合認知,特別是影響了學生對當下時代審美的體會和感悟,了解社會性審美的變遷。
(四)缺乏中西方審美觀方面的比較教學
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會對中西方美術作品展開教學,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雖然開展了不同方向的審美教育,但是教師往往缺乏對中西方審美觀的比較教學。中西方的審美觀不同,造成了其審美表現形式和手段的差異。比如油畫和國畫之間就存在寫實、寫意大方向的審美差異,這種審美比較教學可培養學生更高層次、更廣視域的審美能力。
三、基于審美能力提升的中職美術教學策略
(一)設計審美教育層次,實現階段性能力提升
中職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構建層次化的美術審美教育,形成平面及三維空間審美能力的發展,讓學生基于不同階段的學習形成審美能力的遞進式提升。特別是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審美能力培養方面的目標要求是不同的,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時應考慮到所面向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差異,為學生提供不同層次的審美教育。像設計專業的學生大多是以平面設計為主,在為其開展審美教育時應重點結合平面審美能力的提升,增強學生對二維平面美術設計作品的審美表現力,讓學生能夠設計出具有視覺審美沖擊力的平面作品。而對于動漫專業及服裝專業的學生來說,其在審美方面就需要落實二維及三維空間兩種審美能力。
(二)深化美術鑒賞教育,強化案例審美分析
在中職美術作品鑒賞教育中,教師有必要以案例的精細化分為為基礎展開審美教育,不同案例的美學表現和帶給人的審美體驗是不同的,所以,教育案例的形式和內容越豐富,學生能夠獲得的審美體驗越完善。美術作為空間藝術,其實際上包含了繪畫、設計、雕塑、建筑等多種藝術形式,不同的藝術形式所占據的空間形式不同,其審美表現力也不盡相同。教師需要在美術作品的構成基礎上,為學生講解作品是如何展現出“美”的,比如為學生展示勝利女神的雕塑作品圖,可以講解雕塑中的線條美、力量美、結構美;而為學生展示油畫《拾穗者》則可以講解其中的光線美、構圖美、色彩美、思想美。
(三)基于時代審美變化,開展多元化審美教育
時代在變化,人們的審美趨勢也存在變化,結合中西方美術發展史來看,相應的審美變化同時會造成美術藝術手段、表現形式的變化。所以,開展美術審美教育不能“固步自封”,要以當下時代審美為基礎,為學生提供以實際為基礎的多元化的審美教育,以提升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形成相應的職業素養。以服裝專業為例,學生在學習美術中應了解美是不斷變化的元素、是具有時代性的,像巴黎時裝周每年都會發布四季新款服裝設計,頂級服裝品牌每年都會基于時代潮流推出新品,全新的審美潮流會帶動全球服裝行業的變革及發展,只有把握這種審美變化,才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在面向設計專業開展美術審美教育時,也應融合現代設計發展趨勢,為學生講解扁平化設計美學、新古典主義美學等內容。
(四)融合傳統美術文化,滲透中西方審美比較教學
在開展美術教育時,要讓學生從根本上把握中西方美學的差異,在美術教育中滲透中西方審美比較教學,更要重視在美術教育中為學生提供我國傳統美術文化方面的內容。在我國及國際市場中進行審美創造時,因為傳統文化及審美的特殊性,我國傳統文化元素往往能夠發揮出積極的消費引導作用。比如在美術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國畫、剪紙、版畫、皮影等不同的美術形式及審美教育,可以為相應的設計專業、服裝專業及動漫專業提供全新的創作思路,增強學生作品的審美性。
四、總結
綜上所述,中職美術教學的內容應呈現出層次化、時代化、精細化的特征,從而在中西方審美差異、時代審美變化的背景下增強學生的多元化審美體驗,提高學生的綜合審美和專業審美能力,為中職相關專業學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星基于中職學生特點的工藝美術教學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9(18)
[2] 劉麗春.多元智能理論對幼兒教育的啟發[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9(06)
[3] 袁婧思.如何在高校美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學園(教育科研).2019(09)
[4] 陳永清.淺析中職美術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中學時代.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