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長青 黃友青
摘 要:物理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學科,在物理教學中開放性問題對學生邏輯思維要求特別強,答案并不是只有一個、而是條件或者結論多種多樣的,學生需要篩選有效條件尋找有效解決策略或者具有多種解答方法的問題。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能夠使學生充分的發揮其發散性思維,教師對學生設立開放性問題,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問題的解答過程當中,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思考問題的思維將會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物理;開放性;問題
一、物理開放性問題的界定
就開放性問題而言,目前尚沒有確切的、統一的概念,國內學者在研究的過程中從不同的角度對開放性問題確定了不同的定義。可以發現雖然各種觀點對開放性問題的描述不盡相同,但比較一致的是:開放性問題從結構組成來說,它的條件是不完備的、解題的答案是不確定的;從解題方法來說,它的解決過程為學生留了更大的思維空間,具有探究性、發散性。因此,梳理己有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初步將開放性問題描述為:開放性問題是指問題的條件不完備或多余、問題的答案不唯一、問題的解決方法具有開放性,需要問題解決者自行探索的一類問題。
二、物理開放性問題的教育價值
物理開放性問題較傳統的封閉性問題或一般問題而言,有其特殊性。而物理開放性問題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也必然有些獨特的教育價值。
(一)物理開放性問題結論、思維的開放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物理開放性問題能夠作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工具,主要原因有兩個:一,物理開放性問題的解決與封閉性問題的解決有很大的不同,學生在解決封閉性問題時,可能靠死記硬背、機械模仿就能找到問題的答案,因而物理開放性問題是提高學生創造能力的有效工具。二,在解答傳統的物理封閉性問題時,學生得出一個結論后往往都停止了思考,不會對問題做更深入的探究。而物理開放性問題要求學生對問題的結果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希望學生能夠在得結論時打破常規思維,對問題進行深刻的分析與理解,從而揭示問題的本質。
(二)物理開放性問題情境的真實性有利于學生體驗物理的價值
物理開放性問題大多以真實的情境為基礎,學生在解決此類問題時,能夠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與實際問題解決中,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問題解決的成就感,同時體驗到物理在自然生活中的價值,升華學生對物理學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物理開放性問題的使用有利于學生減輕過重的學業負擔
隨著物理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成為一個熱點。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課業負擔己是一個刻不容緩的事情。而開放性問題恰能從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而開放性問題能夠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問題,并把新知識順應到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從而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并幫助他們用較少的時間獲取較多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三、新課標視角下物理開放性問題教學的策略
物理課堂教學是學習物理技能和物理知識的主陣地,也是實現物理教學目標的主要途徑,物理課堂教學的效果則顯得尤為重要。
(一)物理教學生活化,激發學生探索欲望
物理知識大多來自于生活,引導人們對生活中的最基本現象進行理解、分析和判斷,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養成,與人們息息相關,比如:水沸騰的溫度,結冰的溫度,早晨的霧凝結成水,可以漂浮的輪船等,這都是生活中常遇到的,這些內容,隨著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學生會慢慢用物理知識解釋周圍的現象,隨著知識的豐富,視野的開闊,學生會發現,物理不僅可以解釋身邊的生活故事,物理還密切聯系著工業、農業、軍事的發展,與人類文明息息相關,從電活的發明到當代多媒體,從蒸汽機車到磁懸浮列車,無不體現物理學對社會進步與人類文明的貢獻。當今時代,物理學前沿領域的重大成就會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逐步吸引學生主動學習物理基礎知識,主動探究,主動操作實驗,為創新學習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拓展教學方法,啟發創新思維
隨著課程改革,傳統的物理教學方法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逐漸過渡為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從物理教學特點出發,創新性教學方法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師生課堂角色的轉換,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以學生探索為主,發展學生的主動參與性,(2)建立師生互動的教學氛圍,教與學并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3)充分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生動有趣的物理實驗,利用多媒體的形式展現,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提升物理的認知效率。(4)倡導開放性教學。不僅打破了傳統局限于課堂、書本教學,而且擴大了學生的視野。
(三)關注學生主體,促進互動創新
學習物理知識的主要途徑是觀察,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觀察,觀察周圍的事物,觀察身邊的物理現象,培養學生關注細節,物理教學從身邊的物理常識探知,喚起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教師尊重幼兒的興趣,關注學生內心對知識的渴求,鼓勵學生自由探索,教師能做的,則是引導、理解、鼓勵和支持。開展自主性實驗,手腦并用,身心可以得到充分的放松,激發學生的熱情,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實施探究,比如:阿基米德原理的驗證,學生自由創新操作實驗,利用常見物品,測量這些物體在所受浮力的大小,主動借用間接物體測量物體的密度等。可以是個體實驗,也可以是小組實驗,相互溝通,并與教師分享實驗結果,驗證科學答案,真正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促進互動創新,獲得經驗。
總之,無論怎樣開放,都是為了更好地收獲;每一節課都要讓學生有所收獲,要讓課堂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舞臺。這才是開放性問題的根本目的,也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瑜,多媒體技術與中學物理計算機輔助教學,物理教學2001(4)
[2] 廖伯琴.《物理教學探討》重慶:物理教學探討雜志社,第26卷第317期。2008,(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