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自然社會》是浙江省地方課程,包含了浙江省的歷史、地理、歷史人物以及風俗文化等很多內容。《人自然社會》課程的開展有利于幫助學生了解浙江的發展歷史、突出歷史人物、傳統習俗等,進而傳承和發展浙江優秀傳統文化。本文簡要闡述了在《人自然社會》教學課堂中采用合作教學的重要意義,并提出了幾點優化合作教學的措施。
關鍵詞:傳統文化;《人自然社會》;合作教學;措施
中國經歷了五千年的發展演變,在這個過程中積淀了濃厚的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是每一位中國人的歷史使命。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新文化的出現,很多傳統文化都在逐漸地消失,比如手工作品、地方特色小吃、風俗習慣等等。為了傳承和發展浙江的優秀傳統文化,浙江教育部門在小學課程中加入了一門《人自然社會》,該課程包含了浙江文化、經濟、環境以及和諧浙江等方面的內容,其中還包含了很多安全小知識,在幫助學生了解本省文化歷史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安全意識,對傳承和發展浙江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以合作的形式開展《人自然社會》的教學,使學生積極自主地了解課堂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因此,合作教學的形式在《人自然社會》的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以師生合作或者生生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促進《人自然社會》課程的順利開展。
一、開展合作教學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通常是以教師講授課堂內容,學生認真聽講的模式進行授課,這種教學模式極大地限制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很難真正拉近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而《人自然社會》這門課程屬于三級課程,其教學內容相對輕松,如果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完成教學目標。學校應創新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發揮引導的作用,在學習的過程中正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對學生不懂的問題積極引導,長此以往,學生與老師之間會形成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生只有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才能發揮學習主動性,主動吸收老師講的知識。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往往只需要聽,對于教學內容提不起興趣,學生不會主動動腦思考,這樣學生的邏輯思維得不到鍛煉,對于課堂內容也不能充分地理解。而開展合作教學,師生之間能夠充分交流,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思考不斷總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再加上《人自然社會》這門課程的內容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學生愿意主動地進行學習,學習效率自然能夠提高。
3.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開展合作教學不僅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合作,還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在《人自然社會》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小組內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討論,小組之間也可以進行相互討論,討論的過程就是交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逐漸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養成團隊合作的意識,這也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
二、合作教學的方法策略
1.安排課前導讀活動
在講課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本節課要講解的內容,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根據查閱的資料進行討論。例如,在學習《白居易在杭州》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前導讀任務,如要求學生查閱白居易在杭州期間寫過哪些詩作,在此期間居住在什么地方,經歷過什么事情等,通過這些導讀環節可以使學生對于白居易在杭州居住期間的情況更加了解,通過查閱和理解白居易這一時期寫的詩作,可以使學生充分地了解這一期間白居易的心理狀態、人生感悟等。在討論的過程中,能夠使學生接觸到更多與白居易有關的信息,對白居易的經歷和生活環境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也能使學生對于查詢資料過程中產生的疑問進行自主解答。對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無法解決的問題將由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進行講解,這樣使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使整堂課都具有目的性,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全神貫注。因此,合理的安排課前導讀活動,使學生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自主的學習《人自然社會》這門課程
2.在課堂中使用多媒體教學
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使學生直觀地理解教學內容,例如,在進行《家鄉的古橋》這一課時的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浙江地區的橋梁建筑,并利用視頻或動畫的形式對這些橋梁的建造、歷史以及結構特點等進行介紹。通過多媒體的方式,能夠使學生充分地了解浙江地區的橋梁建筑知識及歷史,有效的把課堂知識與多媒體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了解到浙江地區的古橋建筑的特點,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減少了教師備課的工作量。同時多媒體的使用也減少了粉筆等傳統教學工具的使用,減少了粉筆灰的產生,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干凈整潔的教學環境,保證了學生的身心健康,使學生積極快樂地投入到《人自然社會》學科的學習中。
3.在課堂中以小組表演的形式進行教學
在課堂中以小組表演的形式進行教學,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減輕了學生學習的壓力,也使學生能夠充分地理解教學內容。例如,在學習《讓自己更快樂》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對話或者小品的形式進行表演,讓學生就同一問題根據自己的觀點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表演。如早上起床起晚了,十分的著急,害怕上學遲到了,結果發現是周末。根據這一情景教師可以邀請四五位同學進行表演,提出“如果是你,你將會怎樣做?”的問題,讓學生充分地調動自己的腦力去思考。參加表演的同學對待相同的情況,給出了不同的表現,有的同學在發現是周末的時候便開開心心的回去繼續睡覺。而有些同學則會開始收拾自己的房間,利用早起的時間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從這些學生的表演中,可以發現不同人對待同一事情的不同態度,這一問題的答案沒有對與錯,能夠使自己快樂的便是正確答案。讓學生通過同學的表演,學會如何把不開心的事用自己的方式解決,使自己變得更快樂。可見,以小組表演形式進行教學能夠引導學生自主的思考問題,同時也使學生充分地領悟老師的教學目的。
4.在課余時間組織實踐活動
在課余時間教師應該組織大量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親身體驗教學內容。例如,在學習《浙江工藝》、《浙江木雕》等內容時,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講解理論知識,在課余時間也要帶領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進入體驗館,進行木雕和風俗游戲的體驗活動,通過學生親身的實踐使學生充分地了解浙江地區的風俗習慣和傳統的工藝,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推動了浙江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承。
結束語:
在《人自然社會》的教學課堂中,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十分關鍵,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合作教學方法,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思考,利用網絡或者和同學進行討論的方式解決自己心中的疑惑,同時提高了學生對于浙江傳統文化的興趣,推動了浙江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鮑巧萍.新課程改革下小學《人·自然·社會》課程教學初探[J].品位經典,2020(02):158-159.
[2]馬承鳳.馬克思主義人學視域下人與自然關系的研究[J].漢字文化,2019(07):119-120.
[3]王麗娟.試探小學人與自然課堂如何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4):207.
作者簡介:姓名:李笑音(198906-),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浙江溫嶺,職務/職稱: 小學二級,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地方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