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艷 楊海波 邵改菊 沈海花
摘 要: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而巧妙地將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課程進行整合,能使教學內容化難為易,變靜為動,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學生易于接受,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質量和教學效率。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培養能力;教學效率
著現代科技突飛猛進,社會各領域與行業發生了巨大變革,教育改革也不斷推進。鄧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教育的步伐邁入新世紀后,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到教學上已成為信息時代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正引發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等方面的深刻革命。如今,現代教育技術也逐步走進了農村校園,老師們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不但使語文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而且還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實踐證明,現代教育技術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工作實際,就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這一話題,做些淺析:
一、 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有人說,教學是一門藝術,因為課堂教學給予學生充分自由發展的余地,學生可以像美術家、音樂家、文學家和詩人那樣進行藝術創造。尤其在語文教學中,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使語文課堂煥發出誘人的魅力。
(一)新課導入,激發興趣
在進行新課的導入時,枯燥的講解,或者是煽情的演說,都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也很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創設出好的課堂開頭,達到上課一開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點燃起學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們能情緒飽滿地主動地去接受新知識,這堂課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 體現教育思想,注重教學手段。
研究表明,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現代教育技術是以現代教育理論為基礎的,現代教育理論要求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因為教育技術的運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要努力創造學習者可參與的環境。 語文教學中對文本的理解,需要注意思想教育的滲透。但是,學生往往容易忽視老師枯燥的介紹方式和沒有感染力的介紹語言。即使老師講解得較詳細,也只能讓學生產生抽象的認識,而不能有生動的感性的理解和體會,那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可以發揮人-機-人的交互作用,使學生充分地參與教學活動過程,能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文本背景,易于產生思想感情共鳴且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就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 整合多種教學媒體,優化教學環節
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的。”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刺激學生各種感官,能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感悟文本。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圖片和音畫作品,創設教材情境,依托情境拓展想象。尤其是新型多媒體白板的使用,大大豐富了教學素材。隨白板軟件配備的小學語文素材庫,為每節課準備了豐富的動畫講解、音頻朗讀材料。恰當運用那些標準的發音和形象直觀的圖片能直達學生的心靈,喚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現狀
盡管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已經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但是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有這樣幾個明顯特點:
首先,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手段的利用率不高,許多老師在上公開課時才利用到多媒體教學,而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只有為數不多的老師會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大多數教師,尤其是語文老師,所設計的所謂多媒體課件,只是簡單的文字堆積加圖片,其作用只相當于一塊電子顯示的黑板,實際只需要投影儀就能實現,這樣便造成現代教育教學資源大量的閑置和浪費。針對此種情況,應盡快轉變多數農村學校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科學有序推進現代教育技術在農村學校的應用;
第二,錯誤地認為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手段就是教育思想先進。打著現代教育技術教學這一現代化的旗號,實施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依然是教學的中心,學生依然是被動的接受者,“灌輸式教學”、“填鴨式教學”盛行,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根本無法體現。
再者,盲目追求藝術美感,華而不實。現代人審美觀的提升也在多媒體軟件的美工設計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美是要分場合的。而現實教學中,很多語文老師的教學課件的首頁是一張雄偉壯觀、氣勢磅礴或秀美柔和、浪漫絕倫的風景照,有的搭配著鮮明醒目的三維立體動態文字;一些畫面上簡單的文字說明,甚至是一個選擇答案卻要費盡心思地在photoshop中制作出帶陰影的浮雕效果;一些線條柔和的畫面邊框搭配著一大排色彩絢爛的動態按扭,把教學內容局限在小小屏幕中央。這種類型的多媒體軟件可能一上來確實能吸引大多數人的注意力,但在實際應用中,往往會適得其反,把學生的注意力拉向一些無關緊要的事物,嚴重影響課堂效果。因此,我們認為,把多媒體軟件設計得盡量美一些是必要的,但有一個尺度和場合問題。實際制作中,應從多媒體軟件的學科、內容、用途等多方面進行考慮,以求多媒體課件的實用和高效。
還有,濫用多媒體。有些老師過多地依賴于多媒體技術再現課堂教學環節,真是“不用則已,一用驚人”。他們不管內容是否需要,總要生搬硬湊些聲音、影象以體現多媒體的現象。一些讓學生自己閱讀的部分,硬是配以朗讀聲音;當一個選擇題做錯時,呈現一張哭喪的卡通臉并來上好大的一聲警告,嚇人一跳;講到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時,畫面中出現一段大火熊熊燃燒的錄像,是學生無法想象火燒的景象嗎?一些語文教師把自己課堂上的講解也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出來,教師只起到播音員和解說員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師的主導作用。由此可見,我們在設計制作多媒體教學軟件的時候,不能為了展示多媒體而濫用多媒體。多媒體軟件是為教學服務的,其功能是輔助教學,目的是優化教學效果。不能讓多媒體占據了學生探索分析、思考問題的時間,從而限制了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制作多媒體軟件時,一定要注意心理策略,遵循教育原則,千萬不要弄巧成拙。
常言說,教無定法,但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一些現代教育技術,是實施愉快教學的有效途徑,只要我們對語文教學中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保持理性認識,本著技術服務教學的思想,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規律和教學內容,揚長避短,合理運用,一定能讓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真正發揮其效能,開創小學語文教學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張衛平 、 唐偉等《教學媒體概論》 云南大學出版社;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朱慕菊主編 《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
基金項目: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編號SFQLX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