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門對初中生的教學目標也做出了優化。在當前的教學背景下,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了解一定的基礎知識,同時也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綜合素養。在初中政治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辨析能力,能夠對各種政治事件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從而能夠提升自身的學習效果以及實踐能力。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政治:中學生;思辯能力:提升方法;分析
一、善于挖掘和利用課內外的思辨教學資源
相關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交流、合作、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各方面能力。思想政治教師作為學生接受品德教育的傳遞者,更應肩負起自身的責任,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教材中除了明顯的思辨道理,還隱藏著其他思辨因素。例如“政治生活”一課中,強調兩種觀點:政治自由即不限制人們行為;政治自由即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做自己想做的事。通過比較兩種思維觀點避免出片面性思維,也能綜合把握政治自由。其次挖掘課外教學資源中隱含的思辨因素,例如某初中政治教師在講解“經濟生活”中的公平交易原則時,就對社區生活經驗資源進行挖掘。教師讓學生自行去社區便利店購買一件物品,在此過程中要和商家打交道,除了能掌握公平交易知識,也讓學生明白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前提。還可讓學生走出課堂,通過組織學生參觀文化館、圖書館等各種實踐活動來挖掘課外政治教學資源,開闊視野,也能學會辯證看待問題。
二、通過問題找尋和解決,培養學生的多維思辨能力
1.布置預習,鼓勵發現和提出問題
課前預習是學生接觸新知識的起點,當然也是教師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起點。我們在上新課之前都要讓學生進行充分的預習,在預習的導學案中專門有一個環節,就是在預習中存在哪些問題,即預習質疑。提出自己自主預習中存在的不懂的、不理解的問題,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在課堂上進行解決,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注意力會更集中,也更有助于學生融入思辨。
2.閱讀和思考相結合,鼓勵研究問題
教師在學生閱讀時要讓學生養成動腦思考、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比如在學習我國的政治制度時,有個學生提出這樣一些問題:我國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既然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為什么不能說是一黨制?我國既然是有8個民主黨派,為什么不能說是多黨制?我國為什么不能實行西方的多黨制呢?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為什么不能說是在朝黨和在野黨的關系呢?教師看到學生提出的問題足以說明他們是真正動腦閱讀并思考,這樣閱讀質疑對學生學習非常有幫助,鼓勵研究問題,使學生融入思辨。
3.培養問題意識,鼓勵多角度地思考問題
培養問題意識,鼓勵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是提高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們在教學中注重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來,變“學答”為“學問”,把學生的主體參與放在首位,讓他們積極進行探究和創造性思維活動,使課堂教學真正地為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和習慣服務。啟發學生根據不同的條件,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甚至是多種對立的思路解決同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三、多元化拓展訓練,持續提升學生思辨能力
關于思辨性教學,教師還應當注意其持續性,而不是僅停留于某一次課堂,為此,拓展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要利用時政論文的引入形式,使之發揮出思辨引導的功能。英國學者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然而知識與力量之間的關系并不是直接的,而是有一定的條件限制的,這個條件即在于知識習得者一定要擁有將知識與實際問題相聯系的能力。若想讓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得到發展,保證思辨思維持續下去,便一定要有必要的拓展訓練相支持,其中引導學生完成道德與法治的小論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引導創作是一個動態化的過程,首先是明確小論文創作的價值,其次是重點引導學生明確小論文的創作方法,接下來是引導學生完成各個具體步驟,如自主學習、交流討論、任務調查、論文撰寫等。在整個過程之中,學生將逐漸生出疑問、有話可講、感受生活、活躍思維、升華思辨智慧。其次,依靠專題辯論的形式促進思辨能力成長也是一種必要做法。教師借助針對性明確的設疑活動,引導學生完成基于思辨能力的辯論活動,能夠讓學生辨別是非、分析真偽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并且掌握足夠豐富的理論知識。另外,這樣的做法還會讓學生依靠所學知識審視對方觀點,由此讓思辨能力形成與具體活動聯系起來。比如接觸到“合理利用網絡”有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微信朋友圈對于生活是利是弊的辯論。使學生在分組后完成討論和辯論任務。其中正方觀點是微信朋友圈對于生活利大于弊:它可以使家人溝通變得方便;可以結交更多的朋友;可以讓商品廣告的發布與獲得更高效;商品付款和生活繳費隨時進行;時事信息迅速獲取。反方觀點是微信朋友圈對于生活弊大于利:網絡交流影響現實生活;過度沉溺會造成焦慮等心理障礙;身體素質受到不利影響;有詐騙和賭博等誘惑可能性;重復信息對時間和精力的浪費。正反雙方在自由辯論的形式下,理性表達自身觀點,最后各自做出總結性的發言。整個過程激烈而有深度,且緊密結合主題內容,對于學生思辨能力的發展極有幫助。
總之,學生的思辨能力是非常重要且非常可貴的,我們思想品德教學又是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最主要途徑之一,所以學生的思辨能力的形成是通過思想品德教學所必須具備的,這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最主要目的,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最終目標。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要以“思辨”能力的形成為教學宗旨,徹底貫徹并由始至終堅持到底。
參考文獻:
[1]石進軍.培養學生思辨力的探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 (5) :29-30.
[2]張新顏:李敏,道德與法治課程“綜合性”的思考與實踐策略[J].中小學德育,2018 (4):14-15.
作者簡介:杜翠紅(1980-).女,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