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俊昌 蘇嬌艷
摘 要:在教書育人方面一直強調的就是來自于多方面的合作而得到的最終結果,學生的成長并不只是依靠學校的教育,家庭的內部合作發展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在以往,家校合作育人合作模式往往會受到來自各方面因素的阻礙而無法發揮其作用,如今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家校合作育人模式也將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入新的階段。本文要探討的問題就是在中職院校的教育中,“互聯網+”背景下推動的家校合作新模式該如何運行,如何為學生和家長同時帶來便利和幫助。
關鍵詞:家校合作;中職院校;互聯網+
引言:
中職院校的教育更加偏向于讓學生們掌握實用的職業技能為主,因此家庭方面就更加應該關注學生們的每一步成長以及平時的表現,“互聯網+”背景下的家校合作新模式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讓家庭方面能夠即時地了解到學生們在學校的表現情況,讓家庭和學校的綜合教育進入到更為緊密的階段。
一、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催生的家校合作育人新模式
家校合作育人模式并非是新提出的教育理念,在傳統教育普及的時候這樣的教育理念就一直被反復強調,然而有的家庭因為地理環境、家長的工作繁忙等原因,家庭方面在學生們的成長過程中的參與度并不是很高,甚至有的家長會認為校方就應該全權照看好學生的成長。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家庭方面和校方完全可以通過建立一個虛擬的網絡平臺相互進行溝通,家長們可以通過平臺即時了解到孩子在學校里接受教育的情況,而校方也可以通過這樣的平臺讓家長督促學生們完成在家庭環境下學習任務。這一新模式最終的目的仍然是要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成長,得到更好的教育,在教育過程中也要考慮到因為與家長們溝通的方式已經發生了改變,那么在談話的內容和談話的方式上就要注意到“互聯網+”時下的信息公開與以往已經不同,要設身處地的為學生們著想。
二、家校合作新模式的新思考
(一)明確功能,制定合理的條例
新模式的運行就要制定新的運行條例作為基本保障,讓新模式更好地為雙方服務。首先任何建立在家校合作目的為基礎的虛擬平臺都是以關注學生們的成長為主要目的,在平臺上的發言和討論的話題都必須要保持理性,不能擾亂基本的秩序,以免造成不良的影響,因為現在的微信、QQ這樣的社交軟件相當于是公共空間,某些家長的不理智行為不僅會擾亂公共秩序,還會影響到學生在學校內正常的成長,所以在建立平臺的時候就應該與各位家長達成共識,明確利弊,或者可以讓一些家長作為家長代表,管理平臺內的發言,制定條理清晰的共同公約。其次家校合作新模式是要讓家長們能夠更加便捷且更加深入地參與到學生們的成長發育過程中,所以不妨讓部分學生家長分別對接一位負責他們孩子的教師,有任何問題或者是該教師有任何想要和家長進行溝通的地方,都能夠更加方便地進行交流,算是不同層次的家校合作教育平臺,這樣的針對目標會更為精準確。最后是讓學生們作為家校合作模式的中轉站,學生們可以通過家長進行一些對學校的合理建議,如學校的基本設備、哪里的裝修老舊了,需要更換等等,可以由教師傳達給學校領導進行改進或者是更加直接的單獨建立起教師和學校領導之間的交流平臺,縮短工作進程。
(二)把握好交流的尺度
1.尊重學生,以正面教育為主
“互聯網+”背景下的家校合作新模式更加偏向于公開化的信息交流平臺,所以在溝通過程中,要充分的尊重學生,在以往有很多教師會在群里點名批評某位學生,這樣的行為會給其家長和學生帶來莫大的傷害,在交流群當中的信息應當以正面教育為主,對于一些還需要努力的學生的信息,應當與其家長進行私下交流,維護學生們的個人隱私人充分地尊重學生們,只有這樣,加上合作新模式,才能夠說是為學生帶來了益處。
2.真誠溝通,取得家長信任
在交流過程中,家長們會因為自身從事的職業或者是社會地位的不同在某些教育問題上與教師產生分歧,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基于這一現象,教師在與家長溝通的時候,要透過現實看到本質,那就是家長和教師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讓學生們得到更好的成長發育空間,因此在產生分歧的時候,教師們大可不必立即否定家長的意見,要通過溝通讓家長明白你的意思,虛心接受家長合理的建議,以真誠的態度去的家長對自己的信任,只有雙方能夠達成共識,家校合作的新模式才能夠達到最佳的運行狀態。
3.堅持教育原則,講究教育的藝術
對家長的諒解不意味著一味地遷就,要對自己的職業素養有自信,或許家長們在社會上的其他領域均有所建樹,但是在對學生的成長教育方面,教師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在教育理念與家長的意見產生沖突的時候,要做的事情應該是盡量地讓家長們明白這樣做的意見,通過溝通達成共識,而不是隨著家長的意見對自己既定的教學計劃隨意進行更改,這樣就失去了教育的本意。因此在溝通過程中,要注意語言的藝術,在發生沖突時也要理性判斷局勢,若是家長對教育的認知問題,就要盡量讓他們明白利弊,若是自己在交流過程中的用詞不當問題,也應該坦然大方地向家長致歉,不要為了所謂的面子而損傷了教育的根本,再者說了坦蕩真誠待人要比一味地倔強要高尚得多,大可不必太過在意。總而言之,只要是確定能為學生成長教育帶來好處的,教師們都應該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因為家長的錯誤認知而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要講究教育的藝術,讓家校合作模式能夠為學生們帶來真正的成長。
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的中職院校家校合作育人新模式是建立一個虛擬的網絡平臺或者是依托于現在流行的社交軟件如微信、QQ等,讓家庭方面能夠在學生們的成長發育過程中有更高的參與度,也讓學生們的教育效果更上一層樓。只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是通過網絡平臺與家長們進行交流,就要注意好交流時對分寸的拿捏,要充分的尊重學生,像是在群里對某個學生進行點名批評的行為是不可取的,這樣會給學生們帶來莫大的傷害,也就起不到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成長這一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普通高校育人模式的探究[J]. 李紅.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7(12)
[2] 高校學科競賽創新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霍楷,趙晨旭. 湖南包裝. 2019(06)
[3] 民辦高校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討[J]. 梁莉娟. 科技經濟導刊. 20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