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軒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很多幼兒園教學以主題活動為背景,為幼兒提供多元化可供選擇的主題活動,以期通過主題活動讓幼兒挖掘到其中的教育意義,促使其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當下的幼兒教育更加注重兒童學習能力的提升和學習興趣的激發,強調幼兒在教師組織的各類主題活動中學習到相關的技能,養成健全的人格。在實際幼兒一日活動中,為了給幼兒提供高質量的主題活動,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探究有效的主題活動實施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育;主題活動;組織實施
幼兒園的兒童年齡較小,在幼兒教育階段,教師更加注重的并非孩子的智力提升,而是幼兒各方面能力諸如動手探索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觀察等能力的養成,在實際教學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要能夠認真鉆研教學策略,在主題活動實施中讓幼兒得到各方面能力的最大限度發展,以為其后續的個性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主題活動實施契合幼兒綜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的發展,在幼兒教育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本文筆者基于幼兒全面發展,從以下幾個方面探析主題活動的有效實施。
一、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確定主題活動內容及目標
主題教育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主動參與過程的一種活動形式,教師在組織主題活動時應當改變過去“重視結果”的教育模式,結合實際組織各種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基于中班幼兒的特點,教師可以深入挖掘教材特點,確定主題內容的同時結合中班幼兒特點確定主題教育目標,以此推促教育活動深入有序進行。
比如,在教學組織《歡歡喜喜迎賓客》這一 主題活動時,幼兒教師可以集合開會共同商討該主題活動的實施辦法,在研討會中明確主題活動的總目標及各個子主題活動的細化目標,針對幼兒的個性特點教師可以在教學內容明確的前提下制定主題目標。以《甜甜的瓜果迎賓客》為例,教師可以設計如下教學目標:引導幼兒充分認識豐收季節中不同種類的瓜果;明確不同種類瓜果的來源及成長過程;能懂得他人來家做客的基本禮儀。這樣,在明確目標的指引下,教師開展主題活動更有針對性和方向性。
二、創新方法,因材施教開展多種形式主題活動
根據幼兒班級的特點及實際情況,教師可以在某一個階段根據一定的發展目標,在主題實施過程中創新多樣的方法應用于其中,在開展豐富主題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發展。比如,教師可以根據主題內容設計開放性且探索性的提問啟發幼兒思考,根據中班幼兒的心理特點開展游戲活動,并結合主題領域開展組織豐富的領域活動,以此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
比如,在教學組織《我愛北京天安門》時,教師可以在主題活動實施時采用多媒體形象、生動的特點呈現北京天安門的相關照片及影像,以視覺刺激促使幼兒加深印象的同時,教師可以給幼兒播放《我愛北京天安門》的歌曲,以節奏感較強的韻律促使幼兒激發興趣。此外,教師也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小朋友們,你們去過北京嗎?去過的小朋友可以說一說北京對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里嗎?對天安門的印象是什么呢?以此促使幼兒在愉悅的氛圍中積極回答教師提出的引導性問題,以此導入課堂更有效率。同時,教師在組織主題教育活動時,也可以根據不同領域活動的特點對應相對有效的教學手段,在豐富的教學形式組織中實現主題活動的有效性。
三、挖掘資源,因勢利導促使幼兒健全品格養成
主題活動中往往內涵豐富的教育因子,幼兒教師在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要能夠結合主題特色從中挖掘極具教育價值的因素,并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將其在無形中滲透給孩童,以此促使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
以規則意識為例,教師在《我是守規則的好孩子》這一主題活動中,可以在課堂主題活動組織過程中采用隱性的暗示策略,讓幼兒明白遵守規則的重要性。比如,教師可以挖掘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因素,在吃飯和洗手甚至戶外游戲開展中提醒幼兒遵守一定的規則,同時,教師還可以在該主題活動中設計相關的情境情節,借助提問的形式讓幼兒明確規則的具體要求,明白如何做是正確的,在內化規則意識的過程中真正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比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過馬路”的小游戲,在自主游戲過程中,幼兒分別擔任交警、指示燈、汽車及行人等,在游戲過程中,有的幼兒沒有相關意識,因此教師可以在馬路上畫上斑馬線,并讓幼兒在相關指示下行動,這樣在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過程中馬路變得秩序井然。在相關主題活動中引導幼兒明確相關行為習慣養成,對幼兒的健全人格發展有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幼兒主題活動的有效實施尚需要幼兒教師的不懈努力,在主題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從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確定主題活動內容及目標;創新方法,因材施教開展多種形式主題活動;挖掘資源,因勢利導促使幼兒健全品格養成等三個方面著手,在有效教學手段實施中促使幼兒全面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趙芳.當前幼兒園主題教學活動中的問題及對策[J].紅河學院學報,2017,15(05):108-111.
[2]李立.幼兒園開展主題活動的實踐研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06):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