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重塑傳播格局,受眾向移動傳播場域轉移,“微政務”傳播在國家治理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微政務”傳播是鄉村治理中的重要資源,本文通過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分析安徽縣級“微政務”融入基層治理的現實障礙,提出鄉村治理視域中的“微政務”傳播策略。
關鍵詞:“微政務”;鄉村治理;傳播
中圖分類號:D42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09-000-03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關鍵。農村稅費改革以來,國家鄉村治理方式從單一行政統治向多元傳播治理方向轉型,傳播正成為鄉村治理新體系中的一種重要資源和策略?!罢畟鞑ゼ仁且环N傳播行為,也是一種管理行為,傳播行為是管理行為的延伸,是管理行為的必要步驟。[1]”作為政府在網絡空間的代表,“政務微博+政務微信”等政務新媒體在鄉村治理中發揮著關鍵作用。課題組于2019年3月通過問卷星對安徽岳西縣古坊鄉上坊村村民和巢湖銀屏鎮申家山村在外務工人員實施“鄉村治理視域下安徽‘微政務傳播研究”問卷調查,收到有效問卷687份。
一、“微政務”傳播是鄉村治理中的重要資源
當前,受眾向移動傳播場域轉移,“微政務”傳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微政務”的傳播主體是政府組織,傳播國家意志,具有公共性、政治性等傳播特征。“微政務”傳播是政府機構實施電子政務的一部分,利用“互聯網+政務”模式,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提升政府的執政效率。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傳統的社會治理理念已難以適應農村基層治理現代化要求。“微政務”作為以“微博+微信”為主要平臺的公共管理方式,在鄉村基層治理過程中,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也是社會治理創新實踐中重要的推動因素。這標志著基層組織主動尋求鄉村治理模式的新突破,以應對信息化社會的到來[2]。在中國城鎮化進程中,部分鄉村治理面臨困境,如村莊流動性增強、空心化嚴重,如何整合鄉村社區是非常棘手的問題,移動政務新媒體“微政務”為鄉村公眾的公共參與提供了話語平臺。
縣級“微政務”傳播在鄉村治理體系中具有獨特的社會功能:傳播涉農公共政策,發揮政治認同功能;傳播農業科技信息,培養發展農民的現代化人格,具有社會發展功能;為農民提供公共意見平臺,深化農民自治實踐,具有社區整合功能。傳播是一種由信息所承載的文化力,在鄉村治理中政府機構運用“微政務”這種新型媒介,能有效促進政治溝通,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個人的發展和鄉村社會的發展。
治理的良好狀態稱為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過程,其本質就是政府與公民對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3]。隨著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政務新媒體的觸角已經延伸到鄉村,“微政務”傳播為農民提供了公共話語平臺。通過“微政務”傳播平臺,可以建構政府機構、基層組織、鄉村農民互動的“微政務”傳播模式,提升鄉村治理能力,促進鄉村社會形成善治。
二、安徽縣級“微政務”融入基層治理的現實障礙
(一)資源不足,傳播職能定位不清
發布政務信息,強化政策解讀是政務新媒體的兩項重要基本功能。政務新媒體具有政治性與公共性等傳播特征,但部分縣級政府機構并沒有認識把握政務新媒體的本質特點,政務新媒體職能定位模糊,原創政務信息不足。課題組隨機抽取安徽微博發布廳的10家縣級政務微博,分別對肥東發布、廬江發布、碭山發布等政務微博進行統計,統計結果顯示:政務微博信息中日常生活資訊和文娛資訊占到總量的七成,政務類消息僅占微博信息總量的三成。
政務信息不足,原因如下:一是缺乏信息源。相關職能部門互相隔離,信息不能共享;二是政務新媒體運營人員缺乏。政務新媒體的運營需要既了解專業知識又有較高媒介素養的各類專門人才,但在實際運營中,大多是兼職人員,即便有專職人員也往往只有一兩個人,在運營維護上捉襟見肘,力不從心;三是財力不足。政務新媒體的運營維護均需要穩定的、一定規模的專項經費來保障,而經費不足的問題長期困擾和制約著縣級政務新媒體的運營。
(二)互動開發有限,政民互動的保障機制尚未完善
與紙質、PC時代不同,移動傳播時代網民更活躍積極、更迫切地想找到一種快捷方式與政府互動??h級“微政務”只有順應移動傳播趨勢,契合鄉村網民所需,與鄉村網民積極對話,直面民意,才能真正發揮政務新媒體的鄉村治理作用,增強傳播力和影響力。
目前安徽縣級政務新媒體尚未建立統一的政民互動管理機制。課題組統計發現,安徽縣級政務微信59家(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布”的微信發布大廳統計),設置互動版塊的有36家,還有23家未設置互動版塊。而在設置問政欄目的36家政務微信中,還存在無具體回復內容、回復時間過長、手機版閱讀體驗差等問題。安徽縣級政務微博61家(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布”的微博發布大廳統計),整體上還處于“宣傳發布”階段,不能及時回復鄉村網民留言,互動性不強,回帖率不高。政務微博欄目設計單一,僅有發布信息功能,缺乏問政功能,在鄉村社會治理中不能通過政務微博問政問計于鄉村網民。
(三)缺乏宣傳,與鄉村公眾的信息需求存在偏差
目前,安徽縣級政務新媒體的建設還處在起步階段,訪問量有待提高,粉絲數量有限。課題組調查顯示,在回答“您沒有訪問過家鄉的政務新媒體的原因是什么?”的問題時,62.7%的被調查村民認為是“政府沒有宣傳,不知道有這樣的傳播媒體”,19.05%的被調查村民回答是“不會手機操作設置”,17.46%的被調查村民回答是“村里沒有無線上網的條件,沒有智能手機”。
受眾滿意度有待提升。在回答課題組“您覺得家鄉的政務微博、政務微信平臺有哪些不足之處?”的問題時,59.52%的被調查村民認為是“信息更新不夠及時”,49.21%的被調查村民認為是“信息量少,缺乏公眾關心和迫切了解的政策信息”,41.27%的被調查村民認為是“與公眾的互動溝通不夠”,26.19%的被調查村民認為是“缺乏規范有效的管理機制”,還有22.22%的被調查村民認為是“便民服務不夠”。
三、鄉村治理視域中的“微政務”傳播策略
2019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要著力發揮信息化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基礎支撐作用,繁榮發展鄉村網絡文化,構建鄉村數字治理新體系。治理的良好狀態稱為善治,應按照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的總體要求,優化“微政務”傳播生態,建構政府機構、鄉村精英、鄉村農民互動的“微政務”傳播模式,形成多元參與的“互聯網+”治理格局,在鄉村治理實踐中共同發揮作用,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推動鄉村社會形成善治,進而促進鄉村振興。
(一)確立互聯網治理思維,探索雙務公開新模式
結合數字鄉村戰略,加強鄉村網絡的硬件建設。結合國家的數字鄉村戰略,把數字鄉村擺在數字安徽建設的重要位置,加強統籌協調、頂層設計、總體布局。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和信息化發展規律,統籌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鄉鎮政府應發揮鄉村治理的主導作用,確立互聯網治理思維,加強信息網絡的硬件建設,實施村村通網絡工程,推動鄉村電子政務建設。
建立縣、鄉、村三級“微平臺”,探索雙務公開(政務公開、村務公開)新模式。政務公開和村務公開是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建立縣、鄉、村三級“微政務”平臺,通過“微政務”傳播平臺探索雙務公開新模式??h、鄉鎮政務公開的內容重點公開惠農政策、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村務公開則可將本村村情、村務、黨務、計生、財務等問題詳細向村民公開。
整合電子政務資源,形成“微政務”融合大平臺。整合電子政務資源,著力增強政府網站、政務微博、政務微信的協調互補,形成政務全媒體矩陣,發揮整體優勢。村“兩委”人員應適應信息網化建設與發展的形勢,探索實施“微政務”治理與村級數據治理模式,提升服務能力。通過“微政務”平臺的運行與維護,逐漸實現鄉村社會和上級相關部門之間數據互聯互通和共享共用,并能夠形成、匯集起完整、準確的民生大數據,供鄉鎮政府及相關部門分析研判,以提供決策咨詢和制定政策參考,實現基層社會治理與服務的精準化。
(二)建構“微”互動社區,形成多元參與的治理格局
以農民為中心。在當前的鄉村治理中,基層組織、鄉村精英居于傳播主體地位。移動互聯網時代,“微政務”政務信息傳播要以農民為中心。要以農民為中心,確立多元治理主體。農民、基層組織、鄉村精英等是鄉村傳播的多元主體,他們在傳播實踐中,可以發揮各自的獨特優勢和作用,把農民放在鄉村治理的中心位置,在“微政務”傳播中,以農民的信息需求和利益為傳播導向。
建構鄉村議事“微”空間,形成多元協商的治理格局。不斷創新政府與農民互動平臺,暢通二者對話渠道,優化公共決策過程。一是在“政務微信”上,以“二維碼”鏈接的方式建立以村落為單位的村務微信互動群,把相對分散的村落成員重新聚合在一個相同的網絡空間內,共同討論涉及鄉村治理各項事務的公共議題。二是基層政府可以通過政務微信鏈接到政府網站設置的政民互動欄目,傾聽村民心聲,實現對村落公共事務的管理。三是政府機構通過政務微博互動空間及時收集民情民意并作反饋處理。
規范化發展,全省建立統一的“微問政”管理機制,可以從省級層面及早擬定針對縣級、鄉鎮級政務新媒體的統一的運行管理和考核辦法,規范政務新媒體的運營。
(三)優化“微政務”傳播生態,促進鄉村社會形成善治
加大應用宣傳,提升農民媒介素養和政治參與意識。首先,加大對政務新媒體的應用宣傳,讓本地區的農民群體下載和安裝政務App,并學會如何使用政務新媒體。充分發揮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大學生村官等主體作用,加強農民新媒體素養培訓,增強農民新媒體使用和信息傳播技能。其次,增強農民群體利用政務新媒體參與鄉村政治生活的意識。強化農民的主體意識,通過政務新媒體讓農民有效參與政治生活,逐步培養政治參與技巧、擴大傳媒接近權,從而提升農民傳播主體地位,讓農民主動參與鄉村治理,深化自治實踐。
科學定位傳播職能,傳播符合農民需求的信息內容。政務新媒體是政府部門實施電子政務的一部分,理應加強政治公共議題的設置,多向農民提供這幾類信息:一是國家對農村的各種政策,特別是黨的惠民政策,及時宣傳,隨時更新(占被調查村民的85.71%);二是農產品產銷服務、農業技術信息服務、種養殖業、脫貧措施等致富信息(占被調查村民的69.05%);三是鄉村文化信息(占被調查村民的64.29%);四是社會就業、醫療宣傳、保險宣傳等便民服務信息(占被調查村民的51.59%);五是與政府部門或官員的互動信息,如對政策法規的解釋、求助信息的答復(占被調查村民的36.51%)等。
加大支持力度,培養一批新媒體管理運營人才。加大對政務新媒體人力、資金、技術支持的力度,將政務新媒體建設納入財政預算。加強新媒體技術和運營培訓,在政府部門培養一批有技術、有能力、懂網絡的新媒體管理運營人才,同時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選擇資質好的第三方公司合作,作為后臺運營的保障,解決各類技術難題,提高服務效率。積極組織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業人士,為安徽省基層政務新媒體工作人員進行職業培訓,或到全國政務新媒體運營業績突出的單位學習交流等,提高新媒體工作人員素養。
參考文獻:
[1]程曼麗.政府傳播機理初探[J].北京大學學報,2004(2).
[2]費愛華.鄉村傳播的社會治理功能探析[J].學海,2011(5).
收稿日期:2020-3-9
基金項目: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鄉村治理視域下安徽‘微政務傳播研究”(AHSKY2018D68)。
作者簡介:王慧(1973—),女,安徽合肥人,副研究員,本科,主要從事新聞傳播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