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鑫

【內容摘要】單元導語屬于“部編本”七年級語文教材中重要的部分,其不僅有助于學生的有效、自主學習,而且還有利于教師充分掌握教學的重要內容,從而使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本文主要以七年級語文的單元導語為例,對其使用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部編本?七年級?語文單元導語?使用策略
“部編本”的單元導語充分表現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觀念與價值觀,其不僅遵循了學生自身的身心發展規律,而且還符合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的認知規律。單元導語運用于七年級語文教學中,其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在具體學習中充分掌握單元的重點內容,并使學生在自學中準確掌握語文知識點,使學生的自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而且還能使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準確抓住該單元教學的難點與重點,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本文主要對“部編本”七年級語文單元導語使用策略及建議進行探究。
基于思維導圖的單元導語使用單元導語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導”,需通過“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使學生對自己即將學習的知識產生強烈的興趣,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使學生對自己學習的內容具有大致的了解。通過思維導圖的應用,將部編本的單元導語和單元知識間的關系進行梳理,并形成相應的思維導圖,其通常可以使學生使用單元導語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所謂的思維導圖,其主要是將圖形與文字相結合,通常可以使單元導語使用者的思維得到有效開發,通過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將部編本七年級語文教材當中的單元導語內容實施整合,不僅有助于學生的預習,而且還能使學生學習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以此使單元導語具備的導學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并使部編本的單元導語使用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且能夠清晰的呈現出語文教材的教學意圖”。以“部編本”七年級語文六單元的單元導語為例,主要選擇具有代表性幾篇課文,具體為史鐵生《秋天的懷念》、朱自清《春》、諸葛亮《誡子書》、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鄭振鐸《貓》、老舍《濟南的冬天》、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裝》等。如圖1是部編本七年級語文。上冊單元導語的思維導圖,其通常是由不同的圖形所構成,導圖當中有畫,畫中也含有導圖,而色彩艷麗的導圖不僅可以把本單元的重難點融入其中,而且還能把教材中所有的單元導語實施整合,并形成相應的框架,其可以充分呈現出單元導語中的“導學”功能。同時,思維導圖不僅符合初中生的年齡特點,而且還能提出單元的側重點,并體現出單元側重點的具體應用范圍,從而使單元導語具備的導學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二、基于教材其他系統的單元導語使用
單元導語并不是教材中的孤立部分,而是和語文教材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在運用單元導語時,也需要將其與語文教材的其他系統相聯系。
首先,單元導語與課后習題相聯系,提煉出“學法”。對于單元導語而言,其設計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會學”,也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自覺學習能力,只有學生將學習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知識,才算是真正理解相關知識3。想要使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學習知識,就需要確認“導學”的內容,而單元導語由于其具備形象生動、圖文并茂等特點,對學生提煉重點內容、掌握學法有著重要作用。例如,七年級上冊的單元導語中曾描述:“重視課文的朗讀……領略景物的美;注重重音和停連的掌握……感受漢語的聲韻之美……揣摩以及品味語言。”該描述通常與課后習題有著密切關系,如《春》的課后第五題為:“請找出你所喜歡的段落,并標出停連與重音,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開展評價。”該題和單元導語中的要求相呼應,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單元導語,對學習的重難點內容進行提煉,并提煉出相應的學習方法,確定“練習點”,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其次,注重單元內線與“練法”。設計的單元導語主要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提前預習,并使學生獲得練習的方向,因此,教師在具體教學中,需將單元看作為整體,對單元內容實施貫通與整理,以梳理出單元的主線,將每個知識點貫穿起來。單元導語具備的“導學”作用充分發揮,其不僅需引導學生對整篇課文進行學習,而且還能對整個單元的內容實施“導學”,并從“導學”逐漸提升至“練學”,從而使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得到有效提升。
最后,導學的延伸,拓寬學生的學習界面。單元導語由于其名稱可知以“導”為主,由于教師和學生在具體使用時會受到相應的約束,大多數認為導語的主要作用是課前“引導”,當課程開始或結束后,單元導語就沒有任何價值了,這種做法明顯會影響到單元導語價值的充分發揮,因此,語文教師需注重單元導語的延伸,深挖單元導語的價值甲。例如,在七年級下冊的四單元導語當中“人文主題”當中提到“中華美德具有陶冶情操以及凈化心靈的應用價值”,該單元中的課文還描寫了梁啟超寫的最樂和最苦,葉圣陶的高尚品德,還包括呈現高尚情懷的《陋室銘》及《愛蓮說》。本單元的課文中呈現的人文情懷明顯和單元導語中的“人文主題”相一致,因此,導語界限的延伸,其價值的充分發揮不僅局限于教材課文,而且還需要放寬眼界,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獲得深刻的內容。
三、基于圖文教學的單元導語使用
“部編本”七年級語文教材中,其單元導語不僅有文字表述,而且還有大量的精美配圖,該單元的配圖通常都位于單元頁面下方,且占有頁面大部分,該部分內容通常和單元文字共稱“單元圖文”。對于“單元圖文”而言,其通常可分為兩部分,也就是彰顯該單元的人文思想的圖片以及呈現單元內容與圖片內涵的鏈接文。在實際應用“導語圖文”的時候,教師可巧用詩境,將學生引入到教學中5。對于語文學科而言,其核心素養主要是強調人文性,而語文詩詞中恰恰有能夠呈現意境的詩句,詩意美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想象力,而且還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但是,由于詩詞具有較強的凝練性與藝術性,其通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差較遠,學生在具體學習沖,就會產生相應的陌生感,而如果將各個單元前的單元導語的“圖文”通過教材當中的詩詞進行概括,不僅可以使學生充分體會到詩詞當中的情趣,而且還能深化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并靈活的應用詩詞。例如,七年級上冊的六單元導語是匹有翅膀的飛馬,搭建了學生前往想象力的世界階梯,其和本單元的《七夕》《秋夕》的詩句都具有相似性,兩首詩都是描寫織女與牛郎的故事,尤其是《七夕》,其充分應用了“想象”的表現手法,且古代詩詞當中作者通常會靈活的運用想象的表現手法。因此,通過“單元圖文”開展教學時,教師需具備相應的創造力,且需具備相應的文學積累,并通過單元導語的相關圖片,地詩詞進行拓展,其不僅能傳承經典的文學,而且還對單元導語進行深刻的理解,從而對本單元中呈現的人文價值進行深刻體悟。
結束語
綜上所述,單元導語的應用具有獨特的價值,其不僅是教師實現有效備課的前提,而且還是學生有效預習與學習的得力助手,同時,“部編本”的單元導語編寫也極具特點,其在形式與內容上都有著科學性與人文性,通過單元導語的應用,不僅能調動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而且還能使學生掌握語文教材中潛藏的內涵,從而使學生的求知欲及其創新能力得到充分激發
【注釋】
①劉思慧.“部編本”語文教科書單元導語淺析【J】.文學教育(下),2019(08):94-95.
②王曉彤.部編本初中語文教科書助讀系統使用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9.
③畢越.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助讀系統使用策略研究【D】.魯東大學,2019..
④郭平宇.部編本初中語文單元導語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9.
⑤陳新妮.初中語文統編教材助讀系統使用策略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9.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規劃課題《“部編本”語文教科書單元導語研究——以七年級上下冊為例》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9】GHB0617。】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