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奕德 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
在調查對象的采訪記錄中掌握到,近些年“終身體育”作為一個新興觀念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各高等院校都是在做著各種各樣的改革創新,當中當然也涉及課程體系改革,跆拳道運動項目因為在當今社會的休閑體育領域中成為熱門項目,再加上比起相對枯燥的文化課程,青少年更加偏愛體育項目,各高等院校為能夠滿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鍛煉的需求,有師資力量為前提的高等院校便陸續開設跆拳道選修課程。從采訪中我們可以知道,跆拳道課程特別受學生們歡迎,但現階段在廣州也只有廣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等五所高校開設了跆拳道選修課程,這是由于重點高校在校體育教學硬件配置上比普通高等院校要齊備,除此之外也有一個因素是,華南師范大學和廣州大學由于存在體育院系體育生需求,需要開設跆拳道相關課程。
通過(表1)調查了解到,廣州大學和中山大學是最早開設跆拳道課程的,均在1997年。關于教材和課程標準,五所院校都有統一的教材和系統化的課程標準,除廣州大學采用校內教師自主編寫的教材外,其他的院校則選用全國統一的教材進行授課。課時設定也都基本一致,為一個學期為32或36個學時,也有一個學年72學時。關于考試設置,因為華南師范大學以及廣州大學的體育生需要為成為專業運動員進行跆拳道等級的評定,需要安排相應的專項通級考試,其他的3所院校尚未組織專項通級考試。關于課程人數安排,課程基本都是設置了適當的人數,都設置在20至50人次之間。關于培訓,目前只有華南師范大學和中山大學兩所高校尚未組織跆拳道授課教師的專項培訓,其他的三所大學則每年都有安排不定期的課程培訓和課堂教學交流學習。關于評價標準,評價標準由各高等院校自行制定,沒有統一的標準。

表1 高校開展跆拳道選修課情況表
我們調查分析了9位跆拳道教師的學生成績評定考核內容,有77.8%的教師的評價標準是學生掌握水平,有44.4%的教師的評價標準是平時的學習積極性和考勤,有55.6%的教師的評價標準是學習領悟能力,有22.2%的教師讓學生自主評價,有22.2%的教師的評價標準是學生的體能素質情況。經調研可以知道當前存在考核標準缺乏客觀性、不統一的問題,為了教學的效果和學生掌握知識情況能夠客觀真實的體現,統一且客觀的評價標準至關重要,我們可以從跆拳道的功能、主體、指標、反饋、空間和內容多方面去完善評價標準,以此提高教學質量。
從(表2、3)可以知道,跆拳道任課教師在教學質量效果上,整體上符合學生的基本要求,教師滿意率達88.9%;從學生對跆拳道教師授課評價的調查中,也達到65.2%滿意率,這也反映出學生對跆拳道運動的熱愛,根據各項統計數據說明,在高校開設跆拳道選修課程實際效果良好。

表2 跆拳道教師對授課情況的自我評價和學生對跆拳道教師授課效果的評價的調查表 教師數為9 學生數為158

表3 學生學習跆拳道與其它體育課的態度比較 N=9
根據對跆拳道專家的采訪記錄情況了解到,學習跆拳道要學會內外兼修,既要學技術水平,也要培養精神量。跆拳道文化的解讀作為理論課程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能讓在校大學生對跆拳道有更全面的了解。根據(表4-7)調查的統計數據結果顯示,教師在跆拳道理論課程的授課情況主要通過隨實踐活動課進行講授,所有的教師都有進行跆拳道精神文化的講授。在現有的教學學時基礎上,可以知道目前應當采取實踐活動課上結合技術內容的授課方式更為恰當,而跆拳道精神文化等理論層面的課程內容,應當作為理論課的重點進行授課。從表(9)統計數據結果顯示,在技術內容的具體安排上,各高校教師都安排了各項基礎技術(腿法,手法、步法等),其中跆拳道品勢的安排占比66.7%,實戰占比66.7%,特技和功力擊破占比55.6%,防身自衛占比66.7%。其中66.7%防身自衛和實戰也剛好契合了在表(8)54.4%學生對防身方法是最需要的跆拳道課程內容。

表4 跆拳道文化內涵方面的課程講授情況 N=158

表5 跆拳道歷史、發展及趨勢方面的課程講授情況 N=158

表6 跆拳道競賽規則方面的課程講授情況 N=158

表7 跆拳道課程中各部分理論內容占比情況 N=9

表8 跆拳道教學內容學生需求調查情況 N=158

表9 教師對跆拳道技術內容安排比例調查表 N=9
我們知道跆拳道是在訓練墊上用赤腳的方式進行的體育項目,通過直觀感受雙腳發力程度大小和發力點的準確性,讓學生對瀟灑帥氣的姿勢動作和肢體伸展的動作都會產生濃厚的興致。根據表10調查可以看出,華南師范大學、中山大學和廣州大學現均有按標準規定的室內跆拳道專業底墊,專項訓練器材也足夠,而暨南大學上課場地只有在體育場館走廊的水泥地板,訓練器材也難以保障,如此進行的訓練學習就變成了我們常說的“假把式”,只重視“形”,而不注重“道”的課堂教學明顯不符合了跆拳道發展方向。

表10 教學場地、訓練器材情況調查表
1.跆拳道開課高校占調查高校的三分之一,可見其開課率不高,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和場館硬件設施的缺乏是其根本原因。
2.高校對跆拳道未給予足夠的經費支持,校隊缺乏明確目標,導致跆拳道的訓練和比賽難以保持經常進行。
3.高校學習跆拳道的學生由于未進行統一的通級考試,大部分都沒有技術等級;課程內容停留在基礎技能的膚淺課程上,缺乏防身自衛教學,實戰演練教學課程,教學方法不足夠豐富,內容枯燥,考核評價標準各執一見未形成統一。
4.學生課程掌握程度低下,實際應用更是不足,究其原因是現高校在教學場地和器材條件的限制、教學內容與教學時數不匹配等。
1.思想觀念上各學校管理層要重視跆拳道運動的倡導,并通過積極的實際舉措改善客觀條件;師資力量上通過內培外引方式擴大跆拳道運動教師隊伍,通過委任專業的教師來指導不同形式的跆拳道運動;硬件設施上借助學校、社會、市場的力量完善跆拳道運動的器械、場館等,為普及跆拳道運動鋪平道路。
2.實行多項鼓勵政策以推動跆拳道的蓬勃發展,可以通過在大學生運動會增加跆拳道競賽活動,充分達到競賽的領頭效果,構成以“以賽促訓”“以訓促教”的良好環境。
3.教師作為課程的引導者要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授課方法,增加實戰演練的與此同時注重理論傳授,通過增強課程內容的趣味性和娛樂性塑造學生的跆拳道好感,或者構成長久從事跆拳道鍛煉運動的生活習慣。與此同時也要為學生給予考級升段的通級考試渠道方式。
4.學校要找準學生訓練跆拳道的意義,以增強體質,防身自衛主導,競賽輔助,所以要在課程內容傳授中充分考慮趣味性、應用性、美觀性及姿勢的表現性,盡可能降低項目的競技性。在考核標準的設置上要從功能、主體、指標、反饋、空間和內容等多方面去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