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周 毅,向曉寒
(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吉首416000)
藏族大學生內地就讀政策是我國發展民族教育的創新舉措,關系到實現西藏跨越式發展和社會的長治久安。我院自2016年開始,每年在西藏地區招生100人左右,每年開設1個高職畜牧獸醫專業西藏班(該專業被西藏地區教育廳列為免補專業),每班40人左右。2017年,招收西藏生300人左右,比2016年增加約200人;2018年,招收西藏生400人左右,比2017年增加約100人。為了提高西藏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更好地為西藏自治區畜牧業發展作出貢獻,需結合西藏畜牧業特點對武陵山區高職畜牧獸醫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改革與實踐。
據統計,本地區畜牧獸醫專業學生畢業后有60%以上會進入養殖場,10%左右的學生會從事寵物飼養和醫療美容,5%左右的學生會返家創業,5%左右的學生會參加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其余學生會轉行從事別的工作。而西藏地區學生來內地就讀后的就業方向和內地班級學生的就業方向明顯不一致,藏區學生畢業后返回西藏的就業方向為50%左右的學生參加公務員考試,30%左右的學生進入牧區繼承家庭式養殖模式,15%左右的學生選擇創新創業,其余學生轉行。西藏學生就業方向和就業百分率與內地學生相差甚遠。課程體系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學校主動適應形勢、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延用原有的內地學生課程體系無法與西藏的大部分就業導向相一致。
武陵山區由于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優勢,畜牧業發展基礎較好,產業比較發達。西藏生到武陵山區就讀畜牧獸醫專業可以學會更多的專業知識,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西藏,同時促進兩個地區經濟、文化的融合,這也是國家政策優越性的實際體現。但武陵山區高職畜牧獸醫專業原有的課程體系是針對本地區畢業生就業需求而設置的,與西藏地區的畜牧生產存在巨大反差,應研究出一套適合于西藏生的教育教學課程體系,為西藏畜牧業經濟發展輸送更多人才,這也是國家大力實行民族教育政策的初衷。
西藏的基礎教育水平比內地要低,不僅綜合文化基礎相對較差,而且大部分考入武陵山區的高中畢業生沒有系統學習過專業知識。從學情分析,武陵山區西藏生的期末綜合考試成績較差,單科考試不及格率偏高。以我院生物系16-3高牧1班、17-3高牧1班、18-3高牧1班的西藏生為例,他們的專業課程期末考試成績低于同年級、同水平班級的內地學生至少10分。西藏生對此也很困惑,同樣的教師、同樣的授課,甚至他們平時的學習比內地生更加努力,可成績卻不理想,平均不及格學生人數較多。西藏生無法適應武陵山區學生的課程體系,對武陵山區高職西藏班畜牧獸醫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已迫在眉睫。

續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對內地西藏班的公共課作出了調整,在原有的公共課基礎上新添加了4門,分別是言語理解、判斷推理、數量關系、申論,系部商量聘請公務員考試專業培訓機構的教師來進行授課。同時,還會在課后要求學生完成一定量的題目,要對所學知識點加以鞏固,達到開設課程的目的,使西藏生在我校的學習更有針對性、有效性。公務員考試的兩門科目包含行政能力測試和申論,而西藏班新開設的課程內容剛好涵蓋了公務員考試的范圍。通過改變課程形式,使西藏生在今后的考試中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更具競爭力。創業學(就業指導)課程由原來的26節課增加至現在的70節,旨在提高西藏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為返藏創業提供理論基礎,帶動西藏勞動力市場,增加就業崗位。因為每學期開設的課程數目有限,有增加就要有刪減,淡水養殖、寵物飼養與保健、經濟動物養殖、中獸醫學等選修課就沒有開出課時。西藏地區湖區少,淡水養殖不多,絕大部分地區都是牧區,從事的是牦牛和綿羊的養殖,寵物飼養與保健、經濟動物養殖等課程對藏區學生而言并不適用。對此,我院針對西藏生源班的特點對學時與學分進行了重新分配與調整,如表2所示,調整后的效果將在未來進行深入研究,成效待觀。

表1 西藏生源班教學進度安排表Table 1 Schedule of teaching scheduling for Tibetan student classes

表2 西藏生源班學時與學分分配表Table 2 Hours and credit distribution tables for Tibetan student origin clas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