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亮
摘要:從思想政治工作實踐分析,人格結構理論的應用,對提高此項工作的科學性和預見性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面臨著重大挑戰和困難,運用人格結構理論,發揮工作人員的人格力量,引導被教育者樹立理想的人格,有利于實現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價值和目標。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人格結構理論;科學性
理論的生命力,展現在其能夠及時回答時代提出的重大問題。目前來說,我國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發展的進程中面臨著很多難點和問題,比如政治問題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事實為依據,及時發現并且糾正思想認識偏差以及決策失誤等,有助于實現持續化發展?;诖?,探索有效的思想政治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
新時代背景下,人們的思想觀念,受到經濟發展和文化交融以及互聯網的發展等因素影響,產生了很大的變化。用辯證的眼光看待發展,發展帶來好處的同時也蘊含著“危機”?;诒锥私嵌确治?,部分人員形成了享樂主義思想、自我主義、自我懷疑等,若沒有及時加以指引和疏導,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念,則會產生不良行為,比如貪污、奢靡、焦慮與抑郁等,影響個人與組織的發展。從思想政治工作層面分析,人們的思想動態掌握難度大,人的利益需求和組織利益關系平衡處理,都面臨著挑戰,需要探索適宜的工作理論指導和方法。
二、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格結構理論的應用價值
(一)人格結構理論的概述
費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提出,人格的構成包括本我、自我以及超我。本我為人格的基本結構,由遺傳決定,屬于生我本能,存在于潛意識中,遵循著“快樂原則”,追求生物需求,若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則會產生焦慮。自我作為本我和外界關系的一個調節者,一方面要滿足本我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制止違反社會規范、法律以及道德準則行為,平衡著本我和超我的關系,遵循的是“現實原則”。超我扮演檢查器的角色,負責監督與制約本我非理性欲望,同時是社會道德規范的內化,以及道德教化控制所最終形成的道德良知,通過超我的監督,堅持現實可能的原則,允許本我沖動在一定的限度表現。三種要素之間具有相互聯系關系,自我在尋找滿足本需求的道路上,要考慮是否違反了超我。若要素之間背道而馳,產生不相容的情況,那么自我則會逐漸無力,不利于人格的健康。當要素之間保持動態平衡狀態,則可以構成健全的人格。若缺少道德教化與控制,那么超我則難以形成或者缺少監督約束本我的力量。
(二)人格結構理論的應用價值
1.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性
基于人格結構理論,當追求享樂的本我,受到超我監督以及社會道德的約束無法展現本身,則會通過釋放能量威脅自我,而自我會及時制止這股力量,如果無法阻止本我的威脅,則會產生焦慮釋放出來。此力量強調人格要素要處于平衡狀態,才可以構建和諧的人格。從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情況來說,面向的人員受到生活需求、生活壓力以及各類價值觀念等的影響,給其自我造成極大的沖擊。如果沒有做好自我控制和調節,產生壓力或者不講原則、追求利己等,在崗位上會做出極端或者違背社會主義道德的事情,思想政治工作者若深諳人格結構理論的道理,能夠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性,切實發揮工作的價值。
2.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預見性
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面對的人員更加復雜,體現在需求多樣化和思想不確定性增強等多個方面,若想保障此項工作的有效開展,要注重掌握人員的思想動態變化,根據思想與行為關系進行分析,及時采取引導措施,使得人員保持正確的價值觀念,引導其規范自身的行為。應用人格結構理論,思想工作者可以基于自我、本我和超我的關系,結合被教育者當前所處的環境、崗位,以及面臨的困境等,進行員工情況困擾以及行為的原因分析,進而為其提供心理疏導和幫助,使其消除心理障礙,規范自我行為,發揮人格結構理論的預見性作用。
3.針對性
思想工作者面向的對象差異,每個人的人格特點差異,且處于動態變化狀態。除了受遺傳和環境等因素影響,還受到教育和家庭以及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運用人格結構理論,根據對象的人格特點,結合各類因素對此類人格的影響,提出針對性幫助方法,引導人員樹立正確發展目標,調動其積極性,助力其自我發展。
三、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格結構理論的應用策略
(一)加強教育
當前,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產生了變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要注重創新和優化,適應當前工作形勢的變化,切實發揮工作的價值與作用。實踐中,采取灌溉教育和自我教育手段相互結合方式,形成強大的外動力和內動力,同時融合新思想和新理論以及新文化,用黨的十九大精神,鼓勵人員,解放人員的思想,拓展其視野,引導人員樹立科學的觀念,進而經受住社會思潮的沖擊和誘惑,保持意志堅定和頭腦清醒[1]。
(二)拓展工作渠道
基于人格結構理論,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掌握工作對象的人格特點,就需要詳細了解工作對象的基本情況和思想動態,及時優化教育方式方法,實現思想政治工作和工作對象心理、生活以及工作的緊密聯系。一是要發揮榜樣示范作用,以榜樣為引領,為工作對象展現直觀而鮮活的事例,使其感知榜樣力量,從而轉變為前進的動力。二是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載體,建立溝通渠道和學習平臺,用優秀的文化、思想以及精神,時刻浸染人員的思想觀念,使其可以建立和保持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再加以宣貫時,要引入考核激勵競爭機制,豐富工作內容,有效引導工作對象自覺學習,從而實現自我提升。
(三)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
從思想政治工作面向的對象來說,對物質文化精神需求增多,隨之而來的壓力也越大。人進入特定環境后,受到環境內群體行為的刺激,極易產生不良情緒。結合人格結構特點的形成與環境的關系,思想政治工作中,通過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使工作對象保持良好的狀態。一是要努力構建良好的信息交流學習平臺,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不斷開拓工作對象視野,增強其信心,使得被教育者綜合素養不斷提升,從而促進個體與自然、社會、家庭的和諧發展。二是要積極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使工作對象不良工作情緒得到消除。三是在工作過程中,要有目的性地引導被教育者進行自我管理,讓思想政治工作從被動逐步轉為主動,更好的促進工作對象思想內化。在做好以上三點的同時,還要充分利用政策和資源,為工作對象盡可能提供全面服務,增強其歸屬感,感受到溫暖,消除后顧之憂,只有當人的內心和基本需求得到滿足,才會擁有更多的動力發揮自身的價值與作用。
(四)增強思想政治工作人員的內功
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要結合當前的發展變化,針對面臨的挑戰和困難,發揮工作者的力量。此項工作具有較強的政治性、理論性和專業性。思想政治工作者肩負著解決人員思想問題、政治立場問題等重任,對其素質和能力都有著較高的要求。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好自我、本我以及超我的協調,用偉大的理想信念,抵御各類錯誤思想的侵蝕,以積極的三觀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為。其次要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在善于運行心理學知識和法律知識的同時,還要掌握好現代化技術手段等,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開展工作。第三要發揮自身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用強大的影響力,帶動身邊人更好的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人格結構理論強調構建健康的人格,需要保持自我、本我和超我的平衡狀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應用人格結構理論,通過構建良好的人文氛圍,依托學習平臺和溝通媒介等,加強和對象的溝通與交流,為其提供指導和幫助。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發揮自身的影響力和人格魅力,帶動周圍人員不斷優化提升自我。
參考文獻:
[1]王璽.新時代人格結構理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應用[J].現代企業,2020(01):78-79.
[2]宦蘇芹.淺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及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J].心理月刊,2019,14(19):11-13.
[3]袁愛枝,耿海威.基于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對老年癡呆患者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8,21(05):557-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