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軒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性質的肝硬化肝內結節的核磁共振表現,并探析核磁共振對肝硬化肝內結節的診斷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11月到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肝硬化肝內結節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肝內結節的信號特點進行總結,分析核磁共振對肝硬化肝內結節的診斷價值。結果:常規脂肪抑制下發現,肝硬化結節T1WI等信號、稍高信號,T2WI低信號;增強后結節和周圍正常肝臟組織信號相似或稍低。肝硬化再生結節T1WI較高信號,T2WI稍低或等信號,增強后效果不明顯。癌結節T1WI稍低信號、等信號,稍高信號少見,T2WI較高信號,彌散加權掃描后顯示為高信號;動脈中晚期強化,門靜脈期后強化減退。結論:核磁共振診斷肝硬化肝內結節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不同類型肝硬化肝內結節的表現差異比較大,臨床上能比較準確地診斷、鑒別。
【關鍵詞】肝硬化肝內結節;核磁共振;診斷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RI manifestations of intrahepatic nodules in different types of cirrhosis, and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intrahepatic nodules in cirrhosis. Methods: the data of 100 cases of hepatocirrhosis with intrahepatic nodul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7 to October 201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signal characteristics of intrahepatic nodules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value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intrahepatic nodules in cirrhosis was analyzed. Results: under the normal fat suppression, the signal of T1WI, T2WI and normal liver tissue were similar or slightly lower. The enhancement effect of T1WI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2WI. On T1WI, the tumor nodule showed a little low signal and equal signal, but a little high signal was rare. On T2WI, the signal was high. After diffusion-weighted scanning, it showed a high signal.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 of the artery, the enhancement decreased. Conclusion: MRI has a high diagnostic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intrahepatic nodules of liver cirrhosis. The manifesta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trahepatic nodules of liver cirrhosis are quite different, which can be accurately diagnosed and differentiated clinically.
【中圖分類號】R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1--02
肝硬化是我國常見的疾病,也是各種肝臟疾病惡化的表現,極易發展為肝臟惡性腫瘤[1],因此早期對肝硬化肝內結節進行準確地診斷對患者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核磁共振是臨床常見的影像學檢查方式,對肝、腦、脾、腎等實質性器官的診斷價值比較高。本文針對我院2017年11月到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肝硬化肝內結節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將分析結果進行如下報告。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線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肝內結節患者,病例收集時間段為2017年11月到2019年10月,總病例數為100例。其中,男性患者81例,女性患者19例;最小年齡35歲,最大年齡73歲,平均年齡(52.6±4.3)歲;64例合并肝臟的不典型增生結節,36例合并肝癌的結節。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經CT檢查、超聲檢查及手術證實為肝硬化肝內結節;②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和家屬了解本次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①其它肝臟、膽管疾病;②心、腎、血液系統及免疫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③患有精神疾病,無法配合研究;④妊娠期、哺乳期婦女。
1.3 方法
核磁共振的檢查儀器為西門子Avant01.5T核磁共振儀。所有患者進行橫軸位 TlWI平掃和動態增強掃描、脂肪抑制下的軸位和T2WI平掃、冠狀位T1WI的延遲掃描。T1WI掃描使用FSPCR序列:TE2.4/5.8ms、TR180 -220ms、FOV38cm×38cm、層間距1.5mm、層厚6mm。T2WI掃描使用FSE- XL序列:TE102.9ms、TR6000-7500ms、FOV38cm×28.5cm、層間距1.5mm、矩陣288×224、層厚6mm。增強掃描使用MBD/LAVA序列:TE1.2ms、TR2.6ms、NEX0.75、FOV44cm×39.6cm、矩陣320×192。檢查中使用的對比劑是釓噴替酸葡甲胺,使用MRI專用高壓注射器推注,藥物劑量為0.1mmol/kg,注藥速度為2.5ml/s,注藥后,于動脈期、門靜脈期、平衡期和延時期進行掃描,得到不同時期內的掃描圖像。
2 結果
2.1 結節性肝硬化的表現
肝臟體積正常或有所縮小,肝臟表面有較多的結節狀改變,左右葉大小的比例發生改變,主要改變為右前葉出現萎縮,左外葉及尾葉則出現代償性增大現象。肝臟內部的表現主要以小結節為主,或者大小結節混合存在,小結節的直徑一般小于等于3mm,呈細小的粟粒狀;大結節的直徑一般大于等于3mm,T1WI掃描后發現結節信號等于或者稍高于正常肝臟組織的信號強度。T2WI平掃后則提示肝臟內部彌漫分布著大小不等的低信號結節,周圍纖維組織間隔或正常肝組織的信號相對較高。增強掃描肝內再生結節后發現,動脈期沒有強化信號,門靜脈期、延遲期的信號和周圍正常肝臟組織強化后的信號相仿或者稍低。
2.2 合并肝癌結節的表現
36例肝癌結節患者中,5例T1WI顯示為稍高信號,31例T1WI顯示為相等或者稍低信號。所有36例患者的T2WI信號都比較高,其中2例在正反相位的T1WI信號中顯示為正相位的高信號、反相位的低信號。彌散加權掃描后的信號都顯示為高信號;增強掃描后31例肝癌結節患者的動脈期都出現明顯的強化,門靜脈期和延遲期的強化出現減退,出現比周圍正常的肝組織低的信號,5例肝癌結節患者的門靜脈期和延遲期出現強化。
64例肝臟不典型增生結節患者的T1WI信號都比肝硬化再生結節的信號高。T2WI信號中,35例患者顯示為較低信號,8例患者顯示為低信號的結節中含有稍高信號的小結節,21例患者則表現為等信號,臨床無法進行分辨,而且增強后沒有出現明顯的強化。上述64例患者中有29例經手術、病理檢查證實為肝癌,其余35例患者的T2WI信號在7-18個月后的核磁共振檢查中,全部都發展為高信號,而且患者的甲胎蛋白也隨之出現異常地增高,增高的幅度和癌結節基本一致。
在本組的病例中,肝硬化再生結節和肝臟不典型增生結節中只能在延時強化的時候可以看到一部分網狀的纖維間隔,也沒有發現假包膜的形成,而36例肝癌結節的患者中有23例患者可以觀察到比較清晰的T2WI低信號包膜,而且包膜在動態增強掃描中有明確的延時強化表現,提示包膜的形成與否可以作為肝癌結節和肝硬化再生結節、肝臟不典型增生結節鑒別的主要特征之一。
3 討論
肝硬化是我國臨床非常常見的肝臟疾病,多由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等遷延發展而來,如果不及時治療,容易導致患者的病情進一步惡化為肝癌,生活質量及生存時間將大大降低。因此,肝硬化是醫學工作者們比較重視的疾病。國際上一般將肝內結節分為再生性結節、不典型增生性結節及肝癌結節。再生性結節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根據結節的不同的解剖學特點,又可以將再生性結節分為單腺泡再生性結節、多腺泡再生性結節、硬化性結節。目前臨床認為,再生性結節是發展為小肝癌的第一階段,不典型增生性結節是在肝硬化再生性結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最后惡化為小肝癌。因此,對再生性結節、不典型增生性結節及肝癌結節不同的核磁共振的特點,可以正確判斷患者的疾病程度,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延緩患者疾病的發展。
本次研究的肝硬化肝內結節主要屬于混合型結節,患者肝硬化肝內結節的T2WI信號主要為低信號,多與結節內部的鐵質沉積、假小葉周圍的纖維組織間隔有關。有研究發現,比較小的肝硬化再生結節在核磁共振的T1WI和T2WI掃描中都無法被發現,大多數比較大的肝硬化再生結節在T1WI和T2WI掃描中的信號呈等信號,和本次的觀察結果有一些差別。而且在進行動態增強掃描時,也只有延時后出現纖維間隔的強化時,才能將信號比較低的部分肝硬化結節顯示出來,可能和肝硬化結節的門靜脈的血液供應有關,因此,動脈期、門靜脈期的肝硬化結節的強化特點與周圍正常的肝組織類似。當肝硬化結節的血液供應由門脈供血逐步向肝動脈供血轉化時,結節性質也隨之向不典型增生性結節、小肝癌開始轉變,此時不典型增生性結節能表現出比較有特征的TIWI高信號、T2WI等或稍低信號,如果發展到小肝癌時期,核磁共振信號則轉變為T1 WI稍高、等或者稍低信號;T2WI出現特征性的較高信號,而且出現肝動脈供血的早期強化。
本次研究可以發現,通過T1WI掃描后發現稍高信號,可以對小肝癌進行診斷,并可以有效的鑒別,有助于判斷不典型增生性結節是否已經發生癌變。如果在低信號的不典型增生性結節中出現略高信號的小結節或者原來為低信號的不典型增生性結節復查時T2WI信號轉變為高信號,常提示患者的不典型增生性結節發生惡變。 T2WI掃描可以觀察肝硬化結節具有低信號特征,主要和結節內部鐵質的沉積、假小葉周圍的纖維組織間隔有關,進行動態增強掃描后,可以準確地判斷纖維間隔的強化。
綜上所述,使用核磁共振檢查能準確判斷肝硬化患者肝內結節的類別,從而對疾病的程度、發展方向進行準確預測,對肝硬化的診斷具有較高的價值,是臨床治療該病的可靠依據。
參考文獻
王小義,趙瑞云,余英芳等.核磁共振成像對肝硬化肝內結節診斷及癌變的早期應用價值[C].2016:166,168.
竇樂昕.基于肝臟MRI紋理特征分析的計算機輔助診斷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7.
熊瑜琦,李鏑,康寧等.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對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診斷價值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3):35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