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文水
【摘 要】目的:觀察并探討血液檢驗診斷和鑒別缺鐵性貧血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間我院接診的缺鐵性貧血患者50例以及同期來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正常人50例,所有研究對象均給予血液檢驗,分析并對比兩組研究對象的血細胞壓積、血紅蛋白、紅細胞、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平均紅細胞體積、每升血液中血紅蛋白濃度等指標以及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實驗組患者的血細胞壓積、血紅蛋白、紅細胞、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平均紅細胞體積、每升血液中血紅蛋白濃度等指標均對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8.00%(4/50)。結論:在缺鐵性貧血患者臨床診斷中應用血液檢驗方法具有顯著價值,能夠為后期治療奠定科學基礎,值得推廣。
【關鍵詞】缺鐵性貧血;血液檢測;臨床指標;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5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1--02
面色發白、頭暈、記憶力減退以及乏力等是貧血患者的多種臨床診斷,嚴重時會造成患者心血管系統代償能力受損,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身體健康情況產生了極為嚴重的影響[1]。在臨床上缺鐵性貧血是常見類型,通過血液檢驗相關指標能夠對貧血種類進行準確鑒別與診斷,從而為后續治療提供科學參考依據[2]。本研究選取我院接診的缺鐵性貧血患者50例以及同期來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正常人50例,所有研究對象均給予血液檢驗,分析并對比兩組研究對象的血細胞壓積、血紅蛋白、紅細胞、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平均紅細胞體積、每升血液中血紅蛋白濃度等指標以及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間我院接診的缺鐵性貧血患者50例以及同期來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正常人50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人數分別為30例、20例,年齡最小為32歲,最大為78歲,平均年齡為(58.26±2.35)歲;實驗組研究對象的男女患者分別為28例、22例,年齡最小為27歲,最大為77歲,平均年齡為(56.28±2.38)歲。兩組研究對象在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給予血液檢驗,操作人員必須要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血液檢驗樣本的采集,于清晨在空腹狀態下采取患者靜脈血2ML,進行抗凝處理,輕微搖晃試管確保標本與抗凝劑充分融合,在樣本采集之后的兩小時內送檢。采取相關試劑以及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驗血液,嚴格按照相關說明書與操作流程指引進行規范性操作,對試驗結果進行詳細全面的記錄[3]。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研究對象的血細胞壓積、血紅蛋白、紅細胞、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平均紅細胞體積、每升血液中血紅蛋白濃度等指標以及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20.0 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行 χ2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血細胞壓積、血紅蛋白、紅細胞、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平均紅細胞體積、每升血液中血紅蛋白濃度等指標分別為(0.27±0.10)(L/L)、(101.94±8.67)(g/L)、(3.48±1.29)(×1012)、(23.47±1.81)(pg)、(74.93±10.53)(fL)、(287.31±45.32)(g/L),對照組研究對象的血細胞壓積、血紅蛋白、紅細胞、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平均紅細胞體積、每升血液中血紅蛋白濃度等指標分別為(0.48±0.10)(L/L)、(132.84±8.51)(g/L)、(4.82±1.30)(×1012)、(30.54±1.25)(pg)、(89.63±11.36)(fL)、(337.15±49.84)(g/L),實驗組結果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的精神異常、心力衰竭以及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率為8.00%(4/50)。臨床上有相關研究表明,缺鐵性貧血患者很可能出現并發癥,從而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
3 討論
與正常值比較貧血患者紅細胞數量顯著較低,貧血可以分為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以及功能障礙性貧血等多種類型。心悸以及疲乏是貧血患者常見的臨床癥狀,甚至會造成患者出現心血管疾病,對患者身心健康均產生了極為嚴重的影響[4]。缺鐵性貧血是常見的貧血類型,主要誘發原因包括:鐵元素流失過量、鐵元素未吸收以及鐵元素攝取量少等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的血細胞壓積、血紅蛋白、紅細胞、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平均紅細胞體積、每升血液。
貧血屬于常見的血液性疾病,主要是指紅細胞容量減少且高于最低下限。而導致人體紅細胞減少的原因有多種,主要是因為疾病所致。一旦發生這種疾病,對人體的健康和生活質量都造成嚴重的影響,需要盡早診斷和治療,盡早恢復健康。貧血的類型比較多,主要有以下幾種:地中海貧血、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出血性貧血等。在我國地中海貧血、缺鐵性貧血數量較多,是各個醫療部門重點檢測診斷的對象。由于缺鐵性貧血與地中海貧有相似性。一般診斷難以確診,需要采用其它輔助檢查加以診斷。
此次研究結果中缺鐵性貧血是由于鐵元素含量少,從而誘發合成血紅蛋白功能下降,繼而誘發貧血。人體的鐵元素長期處于不穩定的狀態,鐵元素的變化會使得紅細胞充盈也有所變化,從而使得紅細胞體積有所變化。對于這種情況,實施血液檢測,檢測相關指標變化,可作出診斷。地中海貧血主要是因為人體基因缺陷所致,從而血液珠蛋白肽鏈生成障礙。這種缺陷較為復雜,患病期間癥狀有不可觀性,為此需要輔助手段進行診斷。
綜上所述,在缺鐵性貧血患者臨床診斷中應用血液檢驗方法具有顯著價值,能夠為后期治療奠定科學基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張曉穎.地中海貧血和缺鐵性貧血應用血液檢驗鑒別診斷的臨床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9,8(03):114.
盧燕萍.血液檢驗紅細胞參數鑒別診斷地中海貧血與缺鐵性貧血的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11):59-60.
張生蓮.評價血液檢驗在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缺鐵性貧血鑒別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22):165+168.
金群,吳甬,朱君瑤.血液檢驗在地中海貧血和缺鐵性貧血診斷與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8,7(0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