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岳

【摘 要】目的:分析肝硬化背景下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于肝細胞肝癌患者的診斷價值。方法:隨機抽取2017年3月~2019年8月我院87例肝硬化病例并根據其合并癥情況分組,均進行肝臟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統計診斷結果。結果:A組的動脈相多為高回聲,而門脈相和延遲相則多數為低回聲;B組的動脈相、門脈相、延遲相多數均屬于等回聲,C組動脈相多為低回聲,而門脈相和延遲相則多數為等回聲,A組、B組、C組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征象比較均P<0.05。結論: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于肝硬化背景下的肝細胞肝癌患者診斷價值較優質,值得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肝硬化;彩色多普勒超聲;肝細胞肝癌;診斷
【中圖分類號】R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1--01
肝硬化病人機體中肝臟細胞長時間處在損傷及修復過程中,同時部分再生結節出現不典型改變,致使不典型增生結節產生,進而誘發肝細胞肝癌,患者的上述病理過程較為緩慢,通過對部分再生結節、不典型增生結節以及肝細胞肝癌進行及早明確診斷有利于早期擬定合理科學的治療措施來提高患者的治療價值[1]。超聲檢查的主要優勢體現在無創性高和可重復等,能夠對患者病灶內部進行動態觀察,有助于對病變情況進行有效的客觀測量與分析,有利于明確病變特征。
1 資料與方法
1.1 線性資料
隨機抽取2017年3月~2019年8月我院87例肝硬化病例,根據其合并癥情況分組,A組(合并肝細胞肝癌組,27例):性別比,男∶女=18∶9;就診時年齡42~77歲,均值(58.3±0.6)歲。B組(合并部分再生結節組,29例):性別比,男∶女=19∶10;就診時年齡40~79歲,均值(59.3±0.6)歲。C組(合并不典型增生結節組,31例):性別比,男∶女=20∶11;就診時年齡41~79歲,均值(58.5±0.4)歲。各組線性資料在比較中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A組肝硬化合并肝細胞肝癌患者、B組肝硬化合并部分再生結節患者、C組肝硬化合并不典型增生結節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指定同一名高年資、高職稱超聲檢查醫師完成相關操作。儀器選用GELOGIQC5PRO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及配套凸陣探頭(頻率3.5-5.0MHz)。記錄A組肝硬化合并肝細胞肝癌患者、B組肝硬化合并部分再生結節患者、C組肝硬化合并不典型增生結節患者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將所得數據輸入統計學軟件后得出結論。
1.2.2 超聲檢查方法 確認待檢者于本次檢查前空腹8h及以上,檢查時協助待檢者取平臥位,常規超聲平掃掌握肝臟大小、形態、回聲等指標,注意肝臟內腫塊情況,記錄其數量、位置、大小等信息。彩色多普勒超聲掃查腫塊回聲(側方、邊緣、后方)、與周圍血管關系等,顯示肝固有動脈血管內徑并觀察血流頻譜,計算肝動脈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等平均值。
1.3 統計學方法
本文數據以SPSS17.0分析,標準差以()描述,組間行Kruskal-Wallis H檢驗,繪制ROC曲線,對超聲診斷效能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A組肝硬化合并肝細胞肝癌患者、B組肝硬化合并部分再生結節患者、C組肝硬化合并不典型增生結節患者均順利完成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經分析可知三組二維超聲平掃均可見類圓形略低回聲灶,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顯示病灶內可見血流回聲(點狀),其中A組患者中4例(14.81%)表現出病灶內豐富血流回聲,B組、C組未見此表現。進一步分析可知,A組的動脈相多為高回聲,而門脈相和延遲相則多數為低回聲;B組的動脈相、門脈相、延遲相多數均屬于等回聲,C組動脈相多為低回聲,而門脈相和延遲相則多數為等回聲,A組、B組、C組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征象比較均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如表1。
3 討論
本文通過針對不同組別患者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分析可知,A組肝硬化合并肝細胞肝癌患者、B組肝硬化合并部分再生結節患者、C組肝硬化合并不典型增生結節患者具有并不相同的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特征。提示在肝硬化背景下對于肝細胞肝癌患者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具有較高的診斷效能,臨床醫生應準確掌握待檢者實際臨床癥狀及既往病史、藥物治療史等資料,結合其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綜合判斷病情,對提高此類病患診治效果具有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于肝硬化背景下的肝細胞肝癌患者診斷價值較優質,值得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吳暢,劉海玲,劉薇薇, 等.HepPar-1、GPC3、AFP及Ki-67在肝細胞肝癌中的表達及相關性[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9):3-7.
錢相君,曲春楓,魯鳳民.肝癌腫瘤標記物在超聲篩查監測早期肝細胞癌中的作用不可或缺[J].肝臟,2019,24(8):85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