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甜甜


【摘 要】目的:研究在心臟外科術后護理中采用優質護理服務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在2016年4月~2019年6月收治的行心臟外科手術患者80 例為對象進行研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 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于預。研究組在參照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比較兩組患者術后首次排便時間、排氣時間、拔管時間等術后相關臨床指標狀況和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患者的術后首次排便時間、排氣時間、拔管時間指標要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是38/95.00%,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是30/75.00%,研究組的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進行優質護理干預對于心臟外科術后護理是十分必要的,是值得臨床中進行推廣和使用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心臟外科;術后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0-147-01
心臟外科手術非常復雜,治療過程中風險較大,患者圍術期管理質量對其康復有著直接的影響。鑒于心臟外科手術的特殊性,使用傳統常規護理手段難以滿足患者較高的護理服務需求,因此,在常規護理服務的基礎上,實施“以患者為中心”“以患者健康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服務十分必要[1]。優質護理服務以患者為中心,以人性化服務為特色,能夠以全面的護理管理和服務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深化疾病的治療效果。通過將優質護理服務應用到心臟外科術后護理中,其可顯著提升患者的術后護理療效。所以通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身的疾病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優質護理服務在心臟外科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整理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6年4月~2019年6月收治的行心臟外科手術患者80 例為對象進行研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 例。其中,研究組男患者27 例,女患者13例,年齡為49~71歲,平均年齡為(58.26±4.31)歲。對照組男患者24例,女患者16例,年齡為51~72歲,平均年齡為(58.74±5.26)歲。患者均符合心臟外科手術適應癥;患者無意識障礙表現;患者能夠保持良好的溝通。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不具備統計學差異,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并簽字確認。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病房護理,對患者開展基本生命體征動態化監測,呼吸護理,病房噪音管理及健康教育宣講。
研究組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具體是:(1)環境管理:即為患者提供整潔、干凈的病房,室內需定時消毒清潔,且注意整齊擺放室內各種物品,可通過懸掛書畫、擺放綠色植物等為患者提供溫馨舒適的環境。(2)生活管理:術后生活方式的改變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因此,護士應當在術前指導患者術后的排便方法,并在術后給予患者更多的生活幫助,比如排便管理、身體清潔、排尿干預等等。(3)疼痛護理:術后患者因留置管道、創傷及環境等方面因素產生程度不一的疼痛不適感,需要護理人員加強病房管理。加強對切口及管道護理,使用常規胸帶對切口進行約束固定,防止因咳痰震動引發的疼痛不適,指導患者正確咳痰并協助其按壓切口來緩解疼痛。(4)皮膚管理:患者術后會因為低溫出現體外循環差的表現,術后要注意保暖,避免患者體溫下降。用清水幫助患者清理皮膚,保持皮膚干凈。出汗嚴重的部位可拍打爽身粉,若患者床單被罩污染或潮濕要立刻更換,避免引發濕疹。護理人員要按時幫助患者翻身,并對肌肉進行按摩,避免褥瘡發生。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者術后首次排便時間、排氣時間、拔管時間等術后相關臨床指標狀況。(2)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使用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在患者出院前進行護理工作滿意度的評價,分為滿意、一般及不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分析,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用n(% )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研究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首次排便時間、排氣時間、拔管時間
從表中看出,研究組患者的術后首次排便時間、排氣時間、拔管時間指標要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是38/95.00%,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是30/75.00%,研究組的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從表中看出組間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護理要求也越來越高,以往傳統護理以無法滿足患者護理需求[2]。優質護理在護理中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從多方面著手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護理服務。在心臟外科手術中,由于其費用高、風險較大,因而多數患者心理負擔較重,且其擔憂的問題包括兩方面,一是治療費用,二是臨床療效。
優質護理服務堅持了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護理服務理念,能夠以全面的護理服務,例如生活管理、環境管理、行健康宣教以及心理指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提高患者治療依從度[3]。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與進步,人們對服務理念的認知水平越來越高,患者對醫療護理服務也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對于心臟外科手術患者而言,術后更是焦躁不安,因為他們擔心術后會不會出現其他并發癥,對其自身的生命安全產生影響。因此。應該注重與患者之間進行有效地溝通與交流,讓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反應得以緩解,以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本次研究,從表中看出,研究組患者的術后首次排便時間、排氣時間、拔管時間指標要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是38/95.00%,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是30/75.00%,研究組的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由此可見,術后施以優質護理服務,能夠減少心臟外科術后并發癥,提升其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對促進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石琳.優質護理服務在心臟外科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3):267-270.
[2]尹亞麗.優質護理服務在心臟外科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17):119,122.
[3]曹美鳳,劉潔,馮靜.優質護理服務在心臟外科術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2019,25(0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