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霞 周培風 李芹


【摘 要】目的:探索臨床護理路徑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收治的42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收治時間: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隨機分為對照組21例(實施常規(guī)護理)和研究組21例(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結果:(1)入院前,兩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入院后,研究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75.45±1.5)分顯著高于對照組(60.1±1.2)分,組間數(shù)據(jù)有顯著差異(P<0.05)。(2)研究組護理總體滿意率(95.23%)顯著高于對照組(76.10%),組間數(shù)據(jù)有顯著差異(P<0.05)。討論:臨床護理路徑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中具有極高應用價值,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8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0-154-01
近年,由于人們感情觀念越來越開放、生活方式改變等原因,導致艾滋病發(fā)病率不斷上升[1]。對于艾滋病患者而言,由于身體免疫系統(tǒng)受到破壞導致身體抵抗力不斷下降,容易引發(fā)各種并發(fā)癥。其中,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屬于最常見一種,是導致艾滋病患者死亡主要原因。研究發(fā)現(xiàn),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治療過程中發(fā)揮著極大的作用。現(xiàn)本文選取42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為對象,探究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價值,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具體如下。
1 一般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我院收治的42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21例、研究組21例。對照組中,男12例,女9例。年齡最大45歲,最小21歲,平均年齡(27.3±1.2)歲;研究組中,男14例,女7例;年齡最大48歲,最小24歲,平均年齡(29.1±0.4)歲。所有患者經確診后均符合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臨床診斷標準[2]。排除合并精神障礙者、合并嚴重肝腎臟疾病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調查研究,所收集患者基礎資料經醫(yī)護人員比對后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監(jiān)測病情、用藥指導等。
研究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1)成立專門護理小組(主管醫(yī)師、護士長、責任護士等成員),并對臨床護理路徑知識進行專門培訓。(2)通過請教權威專家、查閱權威文獻資料等方式、在循證醫(yī)學指導下制定科學合理的臨床護理路徑表,見表1。(3)責任護士每天按照路徑表嚴格實施護理計劃,當班護士對患者病情進行嚴密觀測,每一個實施護理項目,均需責任護士、患者共同簽名。在護理過程中,患者有任何突發(fā)情況,責任護士都應立即告知主任醫(yī)師,及時處理,結合患者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1.3 效果評價
(1)采用Barthel指數(shù)量表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估:量表內容包括10項內容(進食、洗澡、如廁、穿衣、平地行走等)。滿分為100分。小于20分為完全依賴,21-39分為大部分依賴,需要給予幫助;40-59分為部分依賴,需要給予部分幫助;60分或者以上屬于基本能自理。分數(shù)越高代表生活能力越好。(2)患者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調查表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進行調查,滿分為100分,60分以下為不滿意,61-89分為滿意,90-100分為滿意。護理總體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文所涉及的全部數(shù)據(jù)均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處理獲取。驗算過程中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分別使用x±s、n、%。結果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時,P<0.05,反之,則P>0.05。
2 結果
2.1 兩組入院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對比 入院前,兩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無差異(P>0.05)。入院后,研究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jù)有差異(P<0.05)。詳如表2。
2.2 兩組護理總體滿意率對比
給予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后,研究組護理總體滿意率(95.23%)顯著高于對照組(76.10%),組間數(shù)據(jù)有顯著差異(P<0.05)。詳如表3。
3 討論
對于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而言,常伴有呼吸困難、高熱、乏力以及氣喘等癥狀,嚴重降低日常生活能力,治療中給予積極有效護理干預措施是改善預后關鍵[3]。常規(guī)護理工作量大,護理缺乏計劃性、導致整體護理效果不太理想。與其相比,臨床護理路徑提前把日常存在護理問題列入表中,責任護士嚴格依照路徑表實施護理計劃,每完成一個護理項目均需要護理人員、患者共同簽名,有助于各個護理項目得到及時、有效的實施,護理人員也可在第一時間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情況、突發(fā)狀況,及時告知主治醫(yī)生采取措施進行處理,避免病情拖延[4]。此外,由于艾滋病具有傳染、不可治愈性等特點,艾滋病患者通常都會伴有絕望、孤獨、自卑的消極心理,在治療護理中出現(xiàn)不配合情況[5]。為了確保更好護理效果,臨床護理路徑表中加入心理護理項目,通過與患者溝通交流,給予及時的心理疏導,增加患者對抗疾病信心,提高他們配合治療護理積極性,促進康復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6]。
本研究結果中:入院后,研究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以及護理總體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jù)有差異P<0.05)。結果說明:對于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而言,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護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護理滿意度。
綜合上述,臨床護理路徑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中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它確保了各項護理措施得到科學、有序執(zhí)行,促進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同時提高患者對護理總體滿意度。為此,該護理模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謝彩英,盧祥禪,謝朝瓊,梁華萍,甘霖,韋寶綿,謝志滿.臨床護理路徑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6,34(12):990-993.
[2]劉尚珍,代義春,韋艷.76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蟲肺炎患者的護理[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7,21(12):114-117.
[3]解瑩.艾滋病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病人的護理[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8,21(02):767-769.
[4]鄧梅花,梁飛立,覃少洲,周少云,宋開星.56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護理[J].護理學報.2017,29(19):344-347.
[5]翁麗顏.集束化護理在艾滋病并發(fā)肺孢子菌肺炎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9,45(07):881-883.
[6]王煥枝,段思荻,侯敏.30例AIDS并發(fā)肺孢子蟲肺炎患者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8,19(07):6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