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育川 胡曉潔

【摘 要】對神經內科結核性腦膜炎的規范治療效果進行探究。方法:選擇我院神經內科近兩年收治的110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并以采用常規治療和以此為基礎采取腰穿鞘內注藥進行治療方法,以對照組和研究患者平均分配。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進行相應的治療后,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的好轉率分別為 83.64%、98.18%,研究者患者具有顯著優勢(P<0.05)。結論:對于結核性腦膜炎患者,采用常規治療輔助腰穿鞘內注藥,可使其治療效果明顯提升,在臨床治療中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神經內科;結核性腦膜炎;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856.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0-251-01
結核性腦膜炎屬于中樞系統感染的多發疾病,而且近些年該病發病率不斷提升。該病發病早期沒有明顯的癥狀,往往在嚴重時期才能被進一步確診,此時患者會表現出嚴重的動脈阻塞、腦梗死、腦積水等癥狀,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健康情況。醫學上治療該類疾病時一般是采用抗結核藥物進行常規的治療,但卻得不到徹底的治療,治療效果不明顯,所以對高效的治療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在治療結核性腦膜炎方面意義重大。我院對結核性腦膜炎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增加了腰穿鞘內注藥,獲得良好的效果,進一步論述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我院神經內科近兩年收治的110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并按照其采用的不同的治療方法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5例。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8:27,年齡最小為20歲,最大為59歲,平均為(32.01±1.15)歲;研究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9:26,年齡最小為22歲,最大為61歲,平均為(33.23±1.56)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沒有顯著區別,在統計學方面差異不明顯(P>0.05)。
1.2 方法
1.2.1 常規治療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藥物治療,首先經CT檢查患者的腦部,對其腦脊液各項常規指標進行觀察,并監測患者的脈搏、血壓和體溫等基礎體征,為患者采取相應的藥物治療。按照患者的體質指數和病情合理的控制抗結核藥物的劑量,選擇甘露醇靜脈注射,為避免患者脫水還應輔助呋噻米治療;地塞米松激素靜脈注射,在綜合考慮患者恢復基礎上適當采用腦代謝激活劑和維生素等藥物。并在治療過程中加強營養,多吃一些溫性的維生素含量較高的水果和高蛋白食物,保證每日攝入充足的營養。對患者進行4-6周的治療后,檢測患者的腦脊液生化指標及恢復情況。
1.2.2 腰穿鞘內注藥治療
在對照組常規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對研究組患者實施腰穿鞘內注藥治療,具體為:對患者的腰椎間隙進行腰椎穿刺,然后緩慢拔出穿刺針,防止患者腦脊液在承受較大的壓力后快速流出,緩慢把患者的腦脊液放出5~10mL,然后把提前進行滅菌的生理鹽水等量注入,然后對患者腦部的實際情況進行觀察,重復對患者的腦脊液進行2-4次的置換,最后在鞘內注入異煙肼(50mg)和地塞米松(2mg),在患者腰穿鞘內每周注藥2-3次,并對患者各顱內指標的恢復情況進行觀察。
1.3 判斷指標
結束治療后,檢測兩組患者顱內各項指標恢復情況。治療效果包括明顯好轉、好轉和無效等,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腦脊液生化指標正?;謴捅硎久黠@好轉;患者基本上無臨床癥狀,腦脊液生化指標好轉比較明顯表示好轉;患者沒有消失臨床癥狀,腦脊液生化指標仍存在異常表示無效。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中獲得的各項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處理,分別選用(x±s)和%表示計量和計數資料,并分別用t和x2進行相應的檢驗,兩組數據在統計學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表示為P<0.05。
2 結果
(見表1)
根據表1可知,治療后對照組和研究者患者的好轉率分別為83.64%、98.18%,相比較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優勢明顯(P<0.05)。
3 討論
在結核病中結核性腦膜炎具有較高的致死率,且地域性對其有較大的影響,盡管我國也非常重視結核病的防治,但是結核病在偏遠地區的控制和治療的有效性仍然較低,因此結核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中結核性腦膜炎所占的比例較大。結核性腦膜炎主要是因為患者的腦屏障有所損傷,增加了其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導致其感染炎癥而使腦脊液循環通路被阻塞,進一步增加了患者腦脊液中白細胞數量、蛋白濃度和壓力,進而影響到患者的顱內情況。
而目前在結核性腦膜炎的治療過程中已經對腰穿鞘內注藥療法進行了廣泛的應用,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穿刺患者的腰椎間隙,用生理鹽水置換其腦脊液,既使患者腦脊液的壓力得到降低,其腦脊液中所含的白細胞和蛋白數量也進一步減少,對患者阻塞的腦脊液循環系統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患者臨床惡心和頭痛情況得以緩解,防止患者病情更加嚴重,進而有腦積水等病變出現。
通過穿刺把患者的腦脊液進行置換后,在鞘內注入50mg異煙肼和2mg地塞米松,對結核病的治療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治療效果更佳。我院為對結核性腦膜炎治療中應用腰穿鞘內注藥的效果進行研究,選擇了近期收治的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對其分組實施了不同的治療方法,最終得出,和實施常規治療的對照組患者的好轉率(83.64%)相比,以此為基礎實施腰穿鞘內注藥治療的研究組的好轉率(98.18%)明顯較優,兩組數據統計學意義顯著(P<0.05)。
綜上所述,對于結核性腦膜炎患者的治療,常規治療+腰穿鞘內注藥可使患者治療效果得到顯著提升,且患者各項腦脊液生化指標也改善比較明顯,為臨床治療該病提供了有效參考,在臨床治療中可加強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正.腰穿鞘內注藥在結核性腦膜炎中的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療養醫學,2019(07):757-758
[2]陳宇.樊麗超.陳禹等.持續腰大池引流術在結核性腦膜炎治療中的應用[J].結核病與肺部健康雜志,2018(03):221-224.
[3]劉家斌.歐陽懿.王明琦.鞘內給藥治療新型隱球菌性腦膜炎療效分析[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7(06):92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