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川曄
摘 要: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我國培養出大批優秀的編劇,提升了精品影視劇產量,不斷提高民眾的影視鑒賞能力,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不僅包括經濟方面還包括文化方面,文化軟實力在促進中外民眾友好交流方面十分重要,優秀的電視劇可以提供一個窗口,讓外國人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國文化。應該加強影視文化產業資金投入力度,培養大量影視編劇人才,不斷創新,為中國影視文化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文章分析了產業需求和高校人才教育之間存在的差距,針對如何培養市場需要的編劇人才提出建議。
關鍵詞:產業需求;影視編劇;人才培養
注:本文系2017年廣東文藝職業學院教育教學研究資助項目“編劇創作理論與實踐導師孵化平臺”(2017[GYZL-022])研究成果。
一些影視作品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在人們記憶深處留下深刻的印象。《渴望》是家庭倫理劇的開端,這部電視劇曾經造成萬人空巷,成為大家茶余飯后的必談話題,女主自我犧牲、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動了很多觀眾,劇里的臺詞就算放到今時今日仍然非常經典。當今社會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變化,人們不再崇尚毫無缺點、一味奉獻的女主,更加喜歡帶有小小缺點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三觀正確的女主,以《甄嬛傳》為開端的“大女主”影視劇已然成為熱門創作題材。這就要求劇本貼近生活,滿足人們的需求,編劇要創作出人們喜歡的劇情。
一、影視產業對編劇人才的需求
我國倡導文化多樣化發展,但是文化有主次之分,我們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核心,加強優秀文化傳播力度,培養一批寫好故事、宣傳優秀文化的編劇。2015年后出現大批優秀的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如《瑯琊榜》《杉杉來了》《步步驚心》這些作品不僅在國內獲得反響,還走出國門,備受外國友人的喜愛,優秀的電視劇為外國人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國文化提供了一個窗口。這些電視劇吸引大批流量,廣告商賺得盆滿缽滿。大家看到影視產業蓬勃發展,紛紛投入這個行業,2019年上海地區新增影視企業超過300家,市場對編劇的需求也在增加。如今不僅電影、電視劇需要編劇,一些自媒體也需要編劇。高校是培養編劇的基地,高校應該調查社會對編劇的需求方向,人才培養方案應該根據市場需求加以調整,避免就業難現象發生。當前影視作品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宣傳主旋律的作品;第二種是極富藝術性,具有很強藝術價值的作品;第三種是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運用流量明星,迎合社會大眾的作品。現在觀眾的審美能力不斷提高,一些優秀的影視作品能夠吸引很多“自來粉”,產生大量商業價值。劇本是一部優秀影視作品的基礎,編劇需要深入人民群眾,弄清楚群眾的心理,創作出引發觀眾共鳴的劇本。
二、高校編劇人才培養方案
存在的問題以及其原因
劇本和小說、詩歌、散文屬于不同類型,在寫作方面有很大的區別。戲劇是按場次來寫,人物性格要比較突出,劇本寫作不應該像流水賬,劇情應該出現矛盾沖突,每一場都應該出現高潮,平平無奇的劇情無法吸引群眾[1]。學生在創作劇本前無法擺脫作文模式,無法把握劇本故事性,故事過于平淡,把好幾個場景寫到一個段落中,設置的劇情沖突過少,無法推動劇情發展,故事前后連接不暢,想象力較差,這些問題都是新手編劇常有的問題。老師應該重點訓練,提高學生的編劇能力,相信這些問題在大量的實踐中會得到改善。除此之外,學生還存在市場意識不足的問題,出現這種問題由以下幾種原因造成:
(一)學生缺乏社會經驗,不了解觀眾喜好
一個優秀的編劇要了解觀眾的喜好,劇情要貼近觀眾的生活,使觀眾有代入感。不同的時代環境造就不同的觀眾,編劇要把握時代的脈搏,掌握時代文化的核心。青年編劇缺少社會經驗,觀察到的社會只是冰山一角,創作出的作品過于空洞,脫離生活[2]。編劇都是從青春校園時代過來的,按理說他們應該清楚校園生活,但是青春校園題材的優秀影視作品卻少之又少。現在影視劇中的校園生活充斥著早戀、打架斗毆,這種情節雖然造成很大的戲劇沖突,但是與大多數人的校園生活嚴重不符,觀眾無法產生共鳴。
(二)教師缺乏一線編劇經驗
高校對教師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從本科讀到博士,缺乏一線創作經驗,教學注重理論不重視實踐。雖然精英意識是正確的,但是教師一直生活在校園之中,視野局限在校園之中,社會經驗偏少,沒有觀眾意識。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但是不知道如何與產業相結合創作觀眾喜歡的劇情。教師應該學習并將好萊塢的成熟市場經驗注入影視教育,不斷提高教學水平[3]。
(三)培養模式和實踐教學體系與產業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
高校課程安排不合理,理論課程偏多,實踐課程偏少,而且實踐課程不符合產業需求,與現實脫軌。美國有很多以家庭主婦、實習醫生、化學老師、法醫、罪犯生活為題材的電視劇,編劇搜集大量的資料,運用很多現實生活的案例,讓主角離平常人的生活更近。美國編劇體系的類型化、商業化道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三、培養優秀編劇人才的建議
(一)培養學生平臺分析和作品分析能力
電視劇、網劇、電影在時長、題材、情節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網劇是在網絡平臺播放,相較于電視劇它的審批標準較寬松,題材的選擇范圍更大[4]。網劇的觀眾大多是90后和00后,他們更喜歡看一些搞笑輕松、男女主顏值高的短劇。電視臺播放的電視劇審批更加嚴格,面向觀眾年齡范圍更廣,劇集偏長,劇情比較生活化,都市青春劇、抗戰劇、年代劇較多。電影時長較短,需要吸引觀眾到電影院觀看,所以題材要更加新奇,情節發展要快,劇情需要精煉。老師應該讓學生分析各個平臺影視作品的特點,讓學生根據各個影視作品進行寫作,鍛煉寫作能力。《亮劍》《武林外傳》《新白娘子傳奇》等影視作品每年都會重放,這些作品能夠經久不衰,一定有很多值得后輩學習的地方。老師可以在教學中對優秀影視作品進行重點分析,讓學生模仿經典影視劇劇情去創作自己的劇本,提取重要元素進行合理改編。
(二)跨專業教學
2011年,最火的電視劇類型就是清宮劇,《宮》《步步驚心》《甄嬛傳》都獲得很好的收視率。影視圈掀起一股清宮劇的熱潮,但是后來的清宮劇情節老套,人物性格不鮮明,沒能持續吸引觀眾的關注。2018年大火的電視劇《延禧攻略》再次掀起清宮劇的熱潮,劇情可圈可點,尤其女主的性格一反影視劇女主傻白甜的特點,敢愛敢恨、恩仇必報,在觀眾心底留下深刻的印象。一部優秀的電視劇離不開劇本、導演、攝像、演員、美術等。編劇的生產意識十分重要,編劇需要了解一個影視作品是如何制作出來的,這樣編劇也許會對劇本寫作有更深的了解。編劇在實際工作中需要配合其他工作人員的工作,跨專業教學可以提前讓學生適應工作需求。
(三)校企合作
影視公司和學校展開合作,提供實踐機會。老師將理論知識穿插在實踐教學中,根據影視公司的劇本定位、需求、收視人群給學生布置實踐任務,要求學生根據要求進行創作。創作完成后,老師和學生將評選出的前三名劇本送到影視公司,被影視公司選中的劇本可能被翻拍成影視作品,這種做法能夠培養學生的市場意識,挖掘學生的潛力,鼓勵原創。
四、結語
影視劇抄襲事件時常發生,引起很大反響,這對影視產業造成不良的影響。現在政府提倡優秀的社會主義文藝作品,希望可以涌現大批劇情新穎的劇本和大量優秀的編劇人才。高校作為培養編劇的主要陣地,應該加強學生的實踐,增強學生的觀眾意識、市場意識,給學生更多發展空間,從而對接影視產業。
參考文獻:
[1]王爽,魏寶濤.沈陽新興動漫產業編劇人才培養新模式探析[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12):115,5.
[2]李培萌.高校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中原工學院,2011.
[3]丁鸝.新媒體語境下影視劇編創產業化問題[J].電影文學,2012(20):8-10.
[4]姚莉.助力文藝事業培養編劇人才[J].新聞傳播,2016(14):52-53.
作者單位: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