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時代背景下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被引入到教學活動中,拓展了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創新教學模式借助信息技術開展“微課”課堂,運用微課簡短、精悍、主題突出等優勢,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為語文課堂增色添彩。
【關鍵詞】微課教學;小學語文;增色添彩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27-0090-02
【本文著錄格式】許蘭蘭.運用微課,為小學語文課堂“增色添彩”[J].課外語文,2020,19(27):90-91.
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較為廣泛,教師利用微課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集中、資源使用方便等優點,方便學生隨時隨地地學習語文知識內容,打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教師合理運用微課,調動學生的參與度,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
一、創設微課教學情境,加深教學感知度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中,教師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重點,對所有學生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利用微課創設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氛圍,明確教學內容的難點與重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感知度。教師利用微課開展教學活動,讓教學內容更加完整,保證教學過程的流暢性,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獲得較好的學習體驗。同時,微課由大量的視頻、圖片、音頻組成,避免了出現課本教學中枯燥乏味的問題,使學生在輕松、舒適的環境下學習,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例如,在《燕子》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掌握“燕、聚、增、掠”等生字的正確拼寫,能夠熟練地閱讀課文,體會到燕子和春天的美麗,感受作者對燕子、春天的喜愛之情。課程開始之后,教師利用微課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自由閱讀課文,找出課文中對燕子形態描寫的語句,組內交流文中生字詞的寫法。教師制定微課課件,在微課課件中對易錯字做講解分析,“燕”的開頭不要寫成草字頭,它比草字頭多了一橫,“偶”字注意右下面的寫法是先豎后提,最后點,注意不是豎提,然后點。講解完課文中的生字詞之后,教師帶領學生走進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鼓勵學生使用由近及遠的觀察方式進行景物描寫。教師鼓勵每個小組派出一名成員將組內的練習成果展示出來,保證每個學生都學會景物描寫的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借助微課理解課文第一段的內容并背誦,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知度。教師利用微課總結課文重點,深入分析課文內容,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強化學生對該部分內容的印象。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微課的優勢,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學生主動學習課文內容,借助微課掌握課文重點,正確拼寫文中的生字詞,積累詞匯量。
二、發揮微課聚焦優勢,提高教學辨識度
微課具有內容集中、時間短等特點,教師利用微課聚焦的優勢,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可以突出語文學科自身的魅力。教師對教學重點進行聚焦,一節課重點講一兩個問題,學生圍繞問題展開討論,實現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的目的。另外,微課的另一大優勢是師生可以線上交流,學生線上瀏覽課堂教學視頻。教師將教學視頻上傳到網上,方便學生隨時隨地地學習,解決學生課上“學不會,課下沒人問”的問題。課下學生可以借助微課的優勢,有針對性地復習,進行鞏固訓練,熟練掌握課文中的知識點,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守株待兔》這篇寓言故事的教學中,教師巧用微課對課文內容進行聚焦,引導學生使用邊讀邊想的學習方式了解故事內容。教師根據寓言的特點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從文章題目入手,帶領學生明白這則寓言故事講述的內容和想要讀者明白的道理。“守株待兔”這則故事的內容淺顯易懂,教師利用微課出示圖片,讓學生仔細看圖思考圖中發生的故事。教師對題目進行聚焦,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配合圖畫內容,走進文本,了解這是農夫守著樹樁等待兔子的故事。學習完課文之后,教師用提問題的方式檢查學生的學習成果。師:同學們,文中的兔子是怎樣撞上樹樁的?學生:課文里寫的是忽然看到一只野兔在樹林里躥出來,然后撞到田邊的樹樁上,死了。師:你們覺得作者為什么使用“忽然”和“躥”兩個字詞,換成別的不行嗎?學生:使用“忽然”和“躥”可以表達出野兔的速度快,發生的時間短。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表揚積極發言的學生,鼓勵其他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學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在原文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培養學生的問題思維和自主學習意識,達到微課教學的效果。
教師通過設計問題聚焦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圍繞問題解讀文本,學生在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掌握文章重點內容。教師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微課變成一種輔助道具,運用視頻和圖畫等形式展示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辨識度。
三、利用微課拓展延伸,擴寬學生知識面
小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性,學生們的理解水平不同,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對所有學生的問題一一答疑,時間不允許。運用微課,學生可以自主學習,在課下回顧課上教師講過的重難點,分析問題的解決方式。教師運用微課拓展課堂內容,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文本,加深學生對課文重難點的印象。通過微課延伸知識內容,聯系課文篩選出適合學生的相關課外讀物,以達到拓展學生知識面的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例如,在《蝙蝠與雷達》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自己閱讀一遍課文,找出文中較難理解的詞語,掌握“蝙、蝠、避、漆”以及多音字“系”的正確拼寫,大致了解課文內容。然后,教師帶領學生通讀課文,引導學生明白蝙蝠與雷達的關系,飛機夜行原理是從蝙蝠探路行為上獲得的靈感。最后,教師利用微課課件建立思維導圖,設計關鍵詞“雷達、天線、無線電波”,鼓勵學生理清它們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說明蝙蝠夜行的秘密。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課文中提到的試驗每次的準備、經過和結果分別是是什么,學生們自制板書,將答案寫在黑板上。教師使用微課進行總結,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印象,讓學生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明白了蝙蝠夜里飛行依靠的不是眼睛,而是耳朵和嘴巴。教師使用微課拓展課外資源,為學生科普生活中其他從自然界獲得靈感創造出來的物品,如青蛙——電子蛙眼、蜻蜓——穩定飛機、海豚——潛水艇等等,為學生打開一扇新世界之門,讓學生發現自然界的奧妙之處,激發學生對自然界的探索欲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
教師利用微課豐富教學內容,將課外閱讀與課文內容聯系起來,在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同時,滿足學生對課外閱讀的需求。教師在海量的信息資源中整理出適合學生閱讀的內容,提高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運用微課突出主題,調動學生積極性
一般課堂教學的時間在40分鐘左右,而微課課件的時長大多在5—8分鐘,在較短時間內將重要內容提取出來,濃縮知識重點,有利于學生快速掌握課文重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利用微課突出主題,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解讀課文內容,挖掘文本的內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主題閱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突出主題,圍繞某個知識點展開精彩的教學活動。教師利用生動有趣的視頻或圖片,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中,提高每一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例如,在《那一定會很好》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制定微課課件,突出本堂課教學的主題。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種子成長、樹的用途的圖片或文字資料,觀看一棵樹由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所經歷的過程。學生在閱讀課文的時候內心跟隨著樹不斷變化,集中注意力,體會樹木克服困難努力生長的勇氣,感受樹木為人類服務的快樂。教師利用微課制作板書,總結一棵樹的歷程:種子被泥土覆蓋——破土而出——長成大樹——砍樹做成推車——拆了做椅子——變成木地板。學生參考微課內容重讀課文,將描寫大樹各個環節的片段再次閱讀一遍,換位思考大樹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會產生怎樣的心情,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認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使用自己的語言總結課文內容,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
教師利用微課突出主題,幫助學生找準學習重點,使用微課課件引導學生發現作者的行文思路。微課教學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但教師也不能過分依賴微課課件,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與課程需要,開展微課課堂,使語文教學變得高效、省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以視頻為載體將課文內容濃縮為5—8分鐘的教學課件,促進學生在移動學習時代里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地學習。師生在線上交流溝通,將微課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形式,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微課教學可以突出教學重點,圍繞重難點內容進行講解,便于學生的記憶。
參考文獻
[1]段懿.“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新模式初探[J].天津教育,2020(8).
[2]廉震.趣味引領演繹智慧課堂——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J].考試周刊,2020(21).
[3]嚴澤民.語文核心素養視野下小學語文課堂拓展閱讀教學模式的建構[J].科教文匯(上旬),2020(3).
[4]石麗麗.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靈動起來——略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藝術[J].考試周刊,2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