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摘要:若要完善商業銀行小微金融服務機制,使我國經濟環境得到更全面的保障。一方面,商業銀行需要站在更長遠的角度擬定一套切實可行的信貸執行機制,增強自身對小微金融服務工作的認知;另一方面,還需結合市場環境擬定風險補償與長效服務機制,加強服務隊伍綜合素質的管控,以便使小微金融服務徹底滲透經濟市場的各個行業。文章基于商業銀行小微金融服務機制優化的必要性展開分析,在明確存在問題與改進對策同時,期望為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商業銀行;小微金融服務;風險補償機制;改進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體系的不斷發展與完善,現代經濟市場環境中已有越來越多的微型與小型企業如雨后春筍一般涌入市場平臺,為更好的維持企業經濟發展的穩定性與安全性,通常都會向商業銀行提交小額貸款的申請,而此類企業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與融資需求則對銀行的小微金融服務模式提出了較高的挑戰。因此,如何基于市場經濟環境,擬定詳細且可靠的小微金融服務機制,便需要企業領導給予足夠重視。
一、優化小微金融服務機制的必要性
基于商業銀行對小微金融的定義可知,此類小額貸款服務主要是針對小型、微型企業與低收入群體提供的金融產品,能夠根據需求給予一定數額投資,以便協助微、小型企業渡過經濟難關。此類融資模式具有高風險、高回報的特征,其中高風險指的是抵押品匱乏等問題,通常而言都是以信貸模式給予客戶的,如此低的門檻便會使市場需求量遠高于實際供給量。其次,受風險溢價與政策性溢價等因素影響,也會為商業銀行帶來高回報。對此,為更好的控制小微金融服務工作的潛在風險,使小、微型企業面臨的金融難題得到解決,便需要結合市場環境對金融服務機制進行調控與優化。
二、小微金融服務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銀行對小微金融抱有不重視態度
貸款業務永遠都是銀行經營利潤的重要來源,在貸款過程中,銀行領導通常都要為貸款工作流程與管理機制負責,確保做好每個流程的監督與控制,并積極維護股東們的經濟權益,才能使銀行經濟體系的運轉安全性與可靠性得以保障。期間,小微金融服務作為商業銀行貸款業務中最常見的服務方式,在金額較小、貸款經驗不足與傳統思維等因素的影響下,銀行領導普遍存有不重視客戶的情況,甚至會直接忽略小微金融服務的貸款申請,將貸款工作的重點放在大、中型企業上,久而久之,商業銀行小微金融服務工作便難以開展,無法滿足外界經濟環境與小、微型企業穩定發展的需求。
(二)小微金融成本高且風險較大
基于小額貸款市場調查資料可知,我國中小型企業的貸款融資缺口仍舊較大,盡管經過數年的國家調控,每年都會增加不少的小微金融融資渠道,以便滿足經濟市場的可持續發展需求,但是比較常規融資供給的渠道而言,小微金融服務缺口仍舊較大,甚至比較幾年前的融資而言,難度也更高。以近年融資調查資料為例,目前商業銀行對社會中的大型企業貸款融資的覆蓋率近乎100%,而中型企業的覆蓋率也達到了80%的比率,但在調查小型企業的信貸額度與覆蓋率時,卻可發現仍不足20%,這使得小企業在經濟基礎上比較大、中型企業仍過大的差距,不論是技術與產品研發,都不可能追上大企業的腳步。其中,貸款額度在500萬以下的小型企業站我國企業貸款總額的5%以下,更使得小型企業融資困難,無法在競爭激烈的經濟市場環境中持續存活,更是不爭的事實。
(三)小微金融服務受經濟環境制約
結合小型企業的產業特征來看,主要可分為服務業、制造業、交通運輸業、漁業、農林畜牧業等。其中,服務業、制造業與交通運輸業著重分布于城市內,主要服務于城市經濟發展與經濟交流;而漁業及農林畜牧業則多分布在鄉鎮與農村,受地理環境與我國經濟發展政策等因素影響,鄉鎮與農村地域的經濟環境明顯不如城市,在金融服務方面通常也都處于末端位置,這也使得漁業與農、林、畜牧業經濟體系構建難度較高。其次,鄉鎮與小城市的金融體系并不完善,即便有較多的小額客戶資源,但是群體較分散,且信貸觀念與信息錄入等多元因素的影響,也會誘發較大的風險,使商業銀行業務的開展所需成本較高。而在城市融資中,商業銀行則無需擔憂此類問題,因此商業銀行的信貸工作也更愿意偏向于大型城市等地域,并為此類地域的微型與小型企業提供持續的信貸支持平臺。其中,服務業、制造業與交通運輸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固然重要,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漁業與農林畜牧業也是所有經濟體系構建與發展的基礎,長期處于此種固定資產匱乏的經濟形勢,勢必會嚴重影響行業的發展積極性,最終使城市經濟體系朝著不良方向發展。
三、商業銀行小微金融服務機制改進對策
(一)端正對小微金融服務的態度
結合調查資料可知,商業銀行接觸小微金融服務的時間較短,受外界信貸環境因素的影響,通常小額信貸的管理都只是流于形式,這使得小微金融化服務工作的長期動力欠缺。
因此,若要從根本上提升商業銀行小微金融服務的水準,為后續相關業務的開展奠定更扎實的基礎,降低小額信貸工作中潛在的風險,便必須做好小微金融服務的宣傳工作,矯正銀行領導與員工對小額信貸工作的認知。首先,商業銀行必須明確中小企業在我國實體經濟中的地位,明確小額信貸能夠帶來的經濟效益,站在長遠角度積極協助中小企業經濟體系的構建同時,還需明確銀行肩負的社會責任;其次,服務人員需明確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的共存關系,在小微金融服務工作中,應積極發掘產業的經濟潛力,并給予合理的幫助,確定小微金融服務的市場發展形勢,并認準商業銀行的轉型與發展的焦點,便能夠真正意義上為后續小微金融服務機制完善與構建奠定基礎。
(二)擬定可靠的風險補償機制
由于小額信貸的特殊性,商業銀行的發展有賴于銀行和企業的共同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困難的,它需要政府、銀行業、擔保業和保險業、商會形成了一支合力,在條件成熟的時候,還需要依靠資本市場不斷引入有效的發展模式,創造一個全方位的“微觀金融命運共同體”。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支持,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增強我國的實體經濟實力。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在確立中小企業規模和引導中小企業發展的基礎上,只有進一步完善對商業銀行具有明確指導作用的小微金融服務管理體制,才能促進商業銀行小微金融服務的發展和商業銀行微觀金融服務機制的完善。別對完善我國小額金融服務的風險補償機制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具體來說,它是小額和微型企業貸款向資本風險的轉化。國際上常見的風險轉移方式是利用發達的商業保險來轉移小微信貸業務的風險。在我國,商業保險的發展還不能達到單一類型保險的風險轉移程度,因此有必要采用保險組合來實現風險轉移。具體而言,出臺一系列監管小額金融服務機制的法規。首先要求所有小型和微型企業在資產擔保和實體企業信貸擔保條件下申請貸款,然后規定可用于抵押貸款的所有實物資產必須通過商業保險,進行逐一核對后,才能確定貸款合作關系。如在創建財產保險期間,為更好的協調貸款方與商業銀行的關系,銀行可將與企業有關財務保險受益人更改為商業銀行,以便規避財產折舊帶來的經營風險,更好的維持合作關系。
(三)構建小微金融服務長效機制
為更好的維持商業銀行在小微金融市場中的經營優勢,銀行領導應站在長遠角度擬定一套詳細且嚴謹的小微金融長期服務與管控機制,確保能夠順應經濟市場的發展形勢,同時能夠穩定銀行業務的經濟架構,才能使商業銀行占據小微金融服務市場的主導地位。從目前小微金融服務機制角度來看,商業銀行仍處于探索階段,針對企業小微貸款等服務工作還未具備正規與詳細的管理機制,這使得服務工作的水準與效果比較預期仍有較明顯的差距。因此,商業銀行應該站在長遠角度小微金融服務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樹立階段化的戰略目標與運作機制,擬定一套詳細、嚴謹與規范的管理機制,并設立基層分支機構,加強業務人員的培訓與管理,落實績效考核、獎懲等機制,才能使商業銀行小微金融服務工作的水準更可控,能夠為此類業務的長效發展奠定基礎,更好的適應經濟市場環境變化,增強小微金融服務風險的應對效果。
(四)拓充銀行資金配置來源
站在銀行運營角度來看,銀行金融服務工作的本質便是為群眾提供資金管理的便利渠道,使資金管理的安全性得以保障。而運營過程中,銀行的獲利則主要靠資金存款的吸收,再通過貸款服務產生服務費與利潤,使銀行的日常運營等需求得以滿足。盡管小微金融服務的用戶額度相對較低,但是受眾用戶相對較多,匯聚在一起便需要一股極為巨大資金流作為供應,才能支持小微金融服務工作的持續開展、對此,商業銀行在開展小微金融服務工作的首要工作,便是重視服務資金的流入渠道與程度,確保存款資金渠道得以顯著拓寬,并能夠滿足銀行的基本運營與群眾存取款的要求,才能使小微金融服務工作的開展水準得以保障,能夠更充分的利用群眾空余資金,為滿足更大范圍的社會經濟需求奠定基礎。
另外,商業銀行在資金流管控區間,需做好資金配置的優化與管理,結合商業銀行的戰略要求確立適量的小微金融服務資金池,確保群眾存款仍具備彈性,并能夠持續轉變小微金融服務的增長模式,使眾多潛在存款用戶群得以拓展,并能夠做好用戶系統的管理,才能使銀行的資金鏈水準得以顯著提升,增強金融服務水平的可控性。
(五)簡化小微金融服務流程
為避免小微金融服務風險對商業銀行的經濟權益帶來不必要的損害,通常在小、微企業貸款過程中,需要經歷多道審核程序,確保企業具備小微貸款償還能力,并具備較好的社會信譽,才能放貸給對應企業。盡管,傳統小微金融服務流程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但從現代客戶業務角度來看,通常小微金融服務的目標都是為了滿足短期資金用度,若是服務審核流程過長且手續繁瑣,勢必會極大影響商業銀行的業務開展,使得小微金融服務工作無法真正得以落實。因此,現有小微金融服務體制理應得到革新,并能夠針對客戶的業務需求提供對應的支持,借助網絡信息化平臺構建更具專業化與效率化的評估系統,確保整體審核與操作流程得以簡化,加快小微企業貸款的效率,才能更好的提升小微金融服務效果。
四、結語
小微金融服務機制的有效改進,既能在原有金融服務環境上提供更專業化、嚴謹化與可靠化的小額貸款渠道,為小、微型企業經濟體系的構建奠定基礎,同時憑借風險補償與長效機制的落實,更能夠有效控制商業銀行服務水準,更好的響應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要求。故而,在論述商業銀行小微金融服務機制期間,必須明確小微金融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并明確適宜的解決對策,做好各環節的監督與管理,才能使商業銀行小額貸款工作效果得以保障。
參考文獻:
[1]鐘春仿.我國商業銀行小微金融的現狀及對策[J].今日財富,2018(23):38.
[2]黃慶華,段玲玲,周密,張校溱.小微金融改革服務實體經濟研究:銀行例證[J].宏觀經濟研究,2018(07):42-47+88.
[3]徐俐玲.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7(02):130-131.
[4]陳曉紅.商業銀行小微金融可持續發展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5.
(作者單位:吉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