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婧 詹昊天 王穎異
摘 要 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旅游發展,“十三五”規劃建議重點部署新時期農業農村工作,各部門也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休閑農業及鄉村旅游業,讓農村的青山綠水、鄉村文化等資源成為鄉村旅游業依托,持續發展觀光度假、創意農業等項目,使鄉村旅游成為鄉村繁榮發展、農民脫貧致富的新興支柱產業。與此同時,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促使“互聯網+”這一新的經濟形態誕生。基于此,以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漢王鎮為例,結合相關資料探討“互聯網+旅游”的旅游模式,通過分析現狀、發現問題、提出辦法,以尋找蘇北鄉村旅游振興之路。
關鍵詞 互聯網;鄉村旅游;發展策略;蘇北鄉村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4.048
鄉村旅游是一種可以充分發揮農村特色文化的旅游方式,有利于優化鄉村產業結構,擴展農業功能,延長鄉村產業鏈,增加農民就業機會,提高鄉村居民收入。鄉村旅游是農村扶貧開發的有利方式,為鄉村經濟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改善農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為鄉村注入新的活力。互聯網則是新時代發展的標配,“互聯網+”更是被提到了政府的行動計劃中來。新時代要想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產業模式,讓傳統產業得以發展,互聯網的加入必不可少。江蘇北部地區有眾多鄉村旅游實例,而實際開發與發展過程并不順利。因此,將新時代的新方法與鄉村旅游相結合,打造“互聯網+旅游”“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的旅游模式,幫助蘇北鄉村旅游振興,努力提高旅游市場競爭力,讓我國的鄉村旅游業走向國際,意義重大。近年來,江蘇省徐州市憑借土地和人口優勢,城市經濟建設穩步發展,宜居的鄉村建設也被提上日程。徐州市依托自身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因地制宜,大力開發了一系列鄉村旅游產品。目前,當地已經有40多個省四星級鄉村旅游點,30余個省三星級鄉村旅游點,可全方位滿足旅游者觀光游覽、鑒別觀賞的需求。基于此,以徐州市銅山區漢王鎮為主要案例,結合蘇北地區鄉村旅游現狀,以“互聯網+旅游”為核心提出優化發展策略,助力蘇北鄉村旅游振興。
1 蘇北鄉村“互聯網+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1 網絡覆蓋率較低
與被高速網絡覆蓋的城市相比,鄉村的互聯網覆蓋率低,通信基礎設施少,網絡信號較差。因此,互聯網在鄉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比較小,無法促進鄉村旅游產業發展。
1.2 農村文化水平受限
農村大多地理位置偏僻,留在鄉村生活的多為受教育水平不高的居民,其中中老年人更是占大多數。他們當中的部分居民很少甚至從未使用過互聯網,無形中加大了市場營銷的難度。鄉村旅游發展的主力軍在經營理念和信息技術使用方面不能緊跟潮流,抓住發展機遇,使得鄉村旅游在發展過程中千篇一律、缺乏特色。
1.3 營銷方式單一
鄉村旅游景區宣傳力度、網絡推廣欠缺,各方面的旅游信息都不全面,鄉村旅游資源亟待深入開發挖掘,旅游吸引力和競爭力都處于劣勢地位,無形之中縮小了受眾范圍,降低了旅游者的游玩欲望。
1.4 官方在線旅游交易平臺待開發
在線交易功能在鄉村旅游中基本處于空白。一方面,缺少官方的、具有信任度的平臺為旅游者提供信息、預訂服務、購買商品以及售后服務,旅游活動展開不順利,降低了旅游者的體驗感和滿意度。另一方面,在線交易功能欠缺,信用卡、貨幣兌換等服務尚未開通,多數以微信、支付寶和現金支付,對于中老年和國外旅游者并不便利。
1.5 營銷規劃缺乏整體性
蘇北地區部分鄉村旅游景區的營銷雷同,缺少專業的團隊進行一對一具有特色的景區品牌營銷,在景區開發和旅游產品開發上盲目跟風,導致自身市場競爭力減弱。這類缺少整體性的營銷規劃策略無法適應當下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很難給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效果不佳以至于逐漸喪失旅游市場。
2 蘇北鄉村“互聯網+旅游”優化發展策略
2.1 加強建設公共網絡設施
良好的公共網絡設施是實施“互聯網+旅游”的必要條件,不僅可以滿足新媒體營銷的基本需求,還可以增加景區對旅游者的吸引力。通過在制高點建設高性能的網絡塔,為整個鄉村旅游景區提供高速穩定的無線網絡,可滿足運營者和游客的互聯網需求,為市場營銷搭設硬件設施基礎[1-3]。
2.2 培養新媒體營銷人才
利用互聯網對鄉村旅游進行營銷,熟練掌握新媒體營銷技能的專業性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其不僅可以為鄉村旅游設計營銷方案,還可以為景區原住民傳授互聯網使用小技巧,幫助商家更好地銷售商品。對于較年輕或者學習能力強的鄉村旅游經營者,所在地方政府可以組織培訓,對他們進行網絡新媒體、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培訓;積極與蘇南地區優秀鄉村旅游景區合作,組織參觀學習,以拓寬經營者的視野,為景區創新營造條件。
2.3 拓寬營銷方式
借助已有的比較成熟的新媒體對景區進行宣傳,比如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微博達人、旅游類博主、抖音直播、抖音短視頻等等。這類網絡新媒體已趨于成熟,對于剛剛起步的景區來說,門檻更低,成本更低。通過和有一定關注者的公眾號合作,推送宣傳鄉村旅游景區的圖片和文章,建立初步印象;邀請微博達人前來體驗,以視頻和圖文的形式記錄旅行生活,分享給粉絲及更多的微博用戶;同時經營者還可以拍攝短視頻上傳至抖音、快手等平臺,利用人們刷視頻的碎片時間重復記憶,增加用戶黏度。當然,在做這些營銷同時,還要做好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運營體系,樹立景區品牌特色,打造具有辨識度的網紅景點。景區自身的成熟和營銷手段的成熟需要齊頭并進。
2.4 開發官方銷售平臺
想要構建“互聯網+旅游”的新型營銷方式,僅靠景區經營者是不現實的,應由政府牽頭實施。很多旅游景點都有官方的購票軟件或者小程序,鄉村旅游在這一方面就有所欠缺。應由政府牽頭研發一款平臺,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旅游者可以在官方平臺上進行購票,預約餐廳、酒店,查詢交通路線,購買旅游紀念品和地方特產,了解最新活動資訊,同時加大對官方平臺的宣傳力度,加大曝光量。此外,還應打造具有景區特色的品牌標志,增加記憶點;餐廳和酒店的設計應趨向同一風格同一主題,讓旅游者通過日常的點滴深入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購買商品可以在微店下單,郵寄到家,減輕行李重量的同時,也可以享受持續的售后服務。
2.5 專業團隊制定專業計劃
互聯網時代也是大數據時代,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來實時反饋營銷情況。如果營銷信息沒有引起關注,很快就會被其他熱點淹沒。因此,需要專業可靠的營銷團隊制定一個完整的營銷計劃,并由他們在后臺實時監控營銷數據,針對鄉村旅游市場受眾的需求投放內容,根據實際的反饋情況決定是否改變營銷思路和營銷手段,對各個新媒體平臺的平臺特性、主要受眾、競爭對手等進行評估,最終實現推廣旅游景區、吸引旅游者、樹立品牌形象的目的[4-6]。
3 結語
蘇北鄉村旅游在“互聯網+旅游”的新媒體手段下,還需要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素質,建立健全基礎設施,調整旅游產業結構,打造鮮明的鄉村旅游品牌,讓旅游者在尋找青山綠水時得到真正全身心的放松。信息密集是鄉村旅游業的特征,也使其在發展過程中面臨激烈殘酷的競爭。而要想在眾多競爭者當中脫穎而出,擺脫傳統模式帶來的困境,互聯網時代是蘇北鄉村旅游的一次機遇。
參考文獻:
[1] 萬津津.江蘇智慧鄉村旅游電子商務優化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商論,2019(14):87-88.
[2] 孫梨梨.產業融合背景下蘇北鄉村旅游發展對策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9(32):123-124.
[3] 冀曉燕.網絡新媒體發展下鄉村旅游的營銷策略[J].社會科學家,2020(2):93-98.
[4] 馬淑卿,孫嵐.互聯網+背景下鄉村旅游全域發展的創新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19(12):141-142.
[5] 李陽.基于“互聯網+”的江蘇省鄉村旅游產業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9(12):256-261.
[6] 劉歡,余佳.徐州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知識經濟,2017(19):5-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