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竟藝 唐仕瓊
摘要 目前,我國脫貧攻堅戰役已經進入了決勝階段,健全并完善體系化的脫貧攻堅實踐舉措保障體系,第一,應深化組織領導機制,保障脫貧攻堅工作中的組織領導保障。第二,以產業創新模式為抓手,運用電商模式,引入電商大平臺,推動農民創新創業。第三,因勢利導促進政策入戶,要抓住貧困根源,針對性落實有效的脫貧政策。第四,提高貧困人口的自我脫貧能力。第五,要發揮社會各界的作用,凝聚人心優化體系幫扶。
關鍵詞 脫貧攻堅 實踐 優化路徑
基金項目:四川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涼山彝區精準扶貧關鍵策略研究》,項目批準號SC198117。
作者簡介:楊競藝,西昌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三秘”問題、貧困問題;唐仕瓊,西昌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貧困問題。
中圖分類號:D60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9.136
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進步,雖然我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我國鄉村發展仍舊相對落后,從而出現了城市與鄉村發展失衡的現狀。因此,需要加快貧困人口的脫貧步伐,縮小城市與鄉村發展差異化。脫貧攻堅具有就較強的系統性,對脫貧攻堅實踐的措施保障體系與優化路徑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保障意義。目前,我國脫貧攻堅戰役已經進入了決勝階段,我國應健全并完善體系化的脫貧攻堅實踐舉措保障體系,以此優化脫貧攻堅策略,從而確保脫貧攻堅發展目標得以實現。
在進行脫貧攻堅的進程中,應對組織領導機制進行深化建設,建立由黨委牽頭,政府部門進行監督執行的脫貧攻堅機制,并以政府主抓執行、黨委主要負責、領導干部主要幫扶、基層主要推進的模式開展工作。此外,還應對責任書進行逐級簽訂,真正做到脫貧攻堅工作開展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具體來說,應做好脫貧攻堅的統籌協調工作、基本設計工作、在明確目標的情況下,進行資金的投放,并做好組織動員工作,同時還應做好區域內協調、上下級銜接、資金投入管理、項目開展建設等基礎性工作。
此外,主管負責人也應做好模范帶頭作用,發揮出現場指揮官的真正作用。脫貧負責人應體現出擔當意識,在進行脫貧攻堅工作中,不僅要幫助貧困農民脫貧,同時也應將已經有所成效的脫貧成果進行穩定和鞏固,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并完善脫貧攻堅的長效機制。領導干部應定期不定期的深入到脫貧攻堅實地,對脫貧攻堅的實際運行效果進行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一整套村、屯、鄉、舍的網格幫扶體系,進而對脫貧攻堅的實際幫扶舉措進行優化。
在脫貧攻堅實踐的過程中,應對貧困地區的區位特點進行分析,以便切實尋找出與區位發展形成符合的相關產業鏈。在對扶貧項目進行謀劃的基礎上,還應確保每一個貧困鄉村均應擁有自身的扶貧項目產業,以此達到項目全覆蓋,并對非貧困村產業帶動項目的缺乏問題進行解決。此外,也應樹立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意識,以此對農村經濟的聚合度、組織度進行提升,從而真正實現每個村都擁有自己的合作社,并確保貧困人口達到90%以上的入社率,對于剩余由于各種原因無法入社的情況,應對其特殊制定以固定資產及勞動力的入社政策。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高速發展,要想有效改善地區貧困問題,可以通過資源整合對貧困問題進行改善和緩解。電商模式融入農業產業發展中帶動農民創新產業發展模式,促進農民的增收,實現貧困幫扶效果與效率得以雙重提升。信息化脫貧攻堅的開展應與國家一些較為成熟的電商平臺進行合作,如蘇寧云商、豬八戒網等,以借助大平臺的資源、渠道、服務等優勢,帶動貧困縣村電子商務體系構建、品牌包裝、線上推廣、產業量化培育等方面建設與發展。一些創新的智慧農場項目、訂制農場項目、電商多種蛋村建設項目等電商的遠山結親幫扶項目,通過電商幫助貧困戶進行線上銷售農副產品的形式,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不僅使用戶享受到了貨真價實的農戶供應產品,同時也確保了貧困農戶的增產增收,真正使脫貧攻堅的有效舉措進行了落地。
在進行脫貧攻堅的工作中,脫貧攻堅也應進行教育扶貧,將國家相關的脫貧攻堅優惠政策進行落地,因勢利導的對建檔卡的貧困家庭其子女的教育費用、在校學習費用進行酌情減免。同時,加強醫療扶貧工作,減少貧困人口及其子女的看病難問題。加強落實我國的一增加、四減免、一降低、五提高的醫療救助政策,完善貧困人口立卡建檔機制,對城鄉低保對象以及特困需供養人員進行優惠的支付政策,逐步降低大病保險的起付標準,以此更加深入具體的減輕貧困人口的醫療負擔。積極推行貧困人口的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完善貧困人口的參保長效機制,深入推動立卡建檔制度,確保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貧困人口。應層推進基本服務均等化,補齊貧困人口脫貧攻堅的工作短板,加快貧困人口居住環境改善,跟進飲用水的安全工程,加強貧困地區的水利、農田、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脫貧攻堅工作的落實力度,細化脫貧攻堅舉措,對扶貧組織的推動機制進行建立,并將脫貧攻堅工作的職責進行明確,應堅決杜絕制度與執行出現兩張皮現象。對脫貧攻堅部門的推動及協調機制進行理順并啟用專人專責制度,糾錯容錯的獎罰機制,確保扶貧攻堅工作可以形成專責、專職、專人的局面。
此外,也應注意將貧困戶幫扶的五項原則進行實踐運用,做到每個貧困村有一群幫扶負責人、一個駐村幫扶工作隊伍、一個幫扶單位、一名主管書記、一名聯系領導。
在脫貧攻堅工作開展的進程中,應對技能扶貧方式進行深入推進。由于大部分貧困人口其文化程度大都偏低,技能水平較差,勞動能力偏弱,所以,在對貧困人口進行扶貧的過程中,也應對人員素質貧困進行思考,以貧困戶的具體意愿和需求為目標,對貧困人口進行免費技能培訓。此外,對于科技扶貧來說,還應對田間課堂活動進行大范圍推廣,從而便利于貧困人口學習科技知識。
另外,也應積極開展農業科技人員下鄉活動,使科技知識真正的進村、進戶、到田。再者,也應對文化扶貧進行深入推進,并使這一理念具有持續性和常態性,對脫貧攻堅的正常宣傳進行全面覆蓋,樹立文明新風尚,形成較高的自主脫貧意識,以此促進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在進行脫貧攻堅的工作進程中,也應注意加強對貧困人口進行敬親孝老教育,培養貧困農民勤勞致富以及誠信忠厚的思想理念,提升貧困人口的精神面貌,促進貧困人口思想層面的根本性轉變。創新對貧困人口的教育形式,通過農民夜校,開設法律講堂、思想教育講堂、多元化脫貧綜合技能培訓等,全面提高貧困人口的思想意識、法律意識以及知識技能等;同時,也可以采取更加接地氣的方式,如下鄉入戶,通過訪談、面談、問答等形式進行思想解惑,開展脫貧攻堅思想教育工作,促進貧困人口思想解放和理念提升。同時,不定期的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脫貧活動,包括講述實際脫貧成功典型案例,以小品形式展現脫貧典型事例等,宣傳脫貧意義。
脫貧攻堅工作也應發動社會的力量,做到充分凝集力量、凝聚人心,持續、廣泛、強化性的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具體來說:
一是可以借助社會組織、民營企業、公益事業推廣者的各自作用,從不同方面來幫扶幫扶貧困人口脫貧。
二是利用信息技術的發展優勢,創新“互聯網+”的扶貧模式,開設創新網絡微公益課堂,調動社會各界人士廣泛參與到脫貧攻堅中來,促進脫貧。從操作層面上講,通過微信工作平臺、微信群等媒介,吸引社會各界人士通過信息技術以點對面的形式對貧困人口進行技術上的培訓,并與線下教學進行有機融合,真正實現線上培訓線下實作的有機共融,從而確保脫貧攻堅技術培訓工作可以真正幫助貧困人口掌握一項或幾項謀生技能,并在此基礎上實行多元化帶動發展模式,在貧困人口中尋找一名能力強的人作為脫貧攻堅帶頭人,從而真正使脫貧攻堅實行群體化進步。
三是發動民營企業到貧困鄉村的建廠、投資、開發等行為進行大力支持,以企業+農戶的方式帶動當地貧困戶生產生活,同時也帶動企業周邊貧困戶的勞動就業,以此達到貧困地區人口的群體脫貧。企業可以根據不同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決定投資建設方向。比如,對于生態資源較好的地區,可以進行旅游、種養殖、鄉村民俗宜居體驗等一套體系化的投資開發建設,旅游以生態風光欣賞為主體,打造自然風景景觀帶,并在旅游區發展種植和養殖業,即可以達到欣賞的效果,同時也可以進行實地的采摘、捕捉體驗,從而創造精神效益與物質效益。對于鄉村民俗宜居體驗來說,可以打造一批具有高度地方風情的民宿住宅,使進入生態景觀帶旅游的人士體會到真正的民宿住宿體驗,從而有效使脫貧攻堅工作的順利進行,并最終促進使貧困人口早日脫離貧困。
此外,在建設過程中,政府部門也應對企業的產業化扶貧工作進行大力支持,加強宣傳,引入客流資源。企業產業幫扶過程中,企業也可帶動已在企業就業的貧困人口開展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包括景觀帶打造技能、種養殖技能、服務技能等,從而確保產業建設的系統化發展,盡早使貧困人口脫貧。
總而言之,在進行脫貧攻堅工作的過程中,應建立脫貧攻堅實踐措施保障體系,并對具體實施路徑進行優化,以此強效、有力的進行脫貧攻堅工作,真正實現脫貧攻堅工作的快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