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漢武 吳詹強 巫俊軀

[摘要] 目的 評估老年人牙列缺損修復狀況,并探討影響其修復狀況的相關危險因素。方法 采取方便抽樣的方法,于2015年1月—2018年5月調查85例50歲以上老年人的牙列缺損修復狀況,并對影響患者牙列缺損修復狀況的相關因素進行 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該組85例老年牙列缺損患者發生修復失敗40例,修復失敗率47.05%。單因素分析顯示,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文化程度、是否伴有焦慮癥、骨質疏松的老人牙列缺損修復失敗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指標的老年人牙列缺損修復失敗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顯示,影響老年人牙列缺損修復的獨立危險因素有年齡(OR=4.146)、性別(OR=3.246)、文化程度(OR=4.036)、是否伴有焦慮癥(OR=4.106)。結論 臨床上應對大于70歲的男性牙列缺損患者應多進行修復后隨訪,對其進行定期牙周維護性治療;對文化程度低和伴有焦慮癥的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輔導,并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從而降低牙列缺損修復發生失敗的風險,確保修復治療效果。
[關鍵詞] 老年人;牙列缺損;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R78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20)07(c)-006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pair status of dentition defects in the elderly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that affect their repair status. Methods Using a convenient sampling method, from January 2015 to May 2018, 85 cases of dentition defect repair status of 85 elderly people over the age of 50 were investigated,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ntition defect repair status of patients. Results In this group of 85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ntition defect, 40 patients failed to repair, and the repair failure rate was 47.05%. Single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pair failure rate of dentition defects among elderly people of different ages, different genders, different education levels, with or without anxiety, and osteoporosis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failure repair rate of the columns (P>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storation of dentition defects in the elderly were age (OR=4.146), gender (OR=3.246), education level (OR=4.036), and whether they were accompanied by anxiety disorder (OR= 4.106). Conclusion Clinically, more than 70-year-old male patients with dentition defects should be followed up after repair and regular periodontal maintenance treatment; appropriat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hould be provided to patients with low education and anxiety disorders. And guide patients to develop good oral hygiene habits, so as to reduce the risk of dentition defect repair failure and ensure the repair and treatment effect.
[Key words] Elderly; Dentition defect; Risk factors
牙列缺損多發于中老年人群,是由齲齒、牙外傷、牙周疾病、發育畸形等因素導致部分牙齒缺失,致使上下頜牙列不完整,進而會給患者帶來局部和全身的影響[1-2]。近年來發現牙列缺損帶來的一系列機體病理改變對患者日常生活與社交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3-4],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目前牙列缺損存在與否已經成為評價老年人口腔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老年人存在牙列缺損患病率高、修復率低、義齒合格率低的特點。研究發現,影響老年人牙列缺損修復狀況的因素較多,可能與年齡、生理、心理、口腔保健行為、口腔衛生服務易得性、經濟狀況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關。該研究對2015年1月—2018年5月東莞市石碣醫院口腔科門診收治的85例50歲以上老年人的牙列缺損修復狀況進行調查評估,并探討相關影響因素,為臨床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干預提供參考依據,以改善老年人牙列缺損修復的效果,提高患者口腔健康,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取方便抽樣的方法,抽取了東莞市石碣醫院口腔科門診收治的50歲以上老年牙列缺損患者85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 符合《牙周病學》第3版[5]中牙列缺損診斷標準者; 年齡≥50歲者; 牙列缺損狀況可進行義齒修復者; 剩余牙齒松動程度小于Ⅲ度者; 已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 牙齦組織存在炎癥者; 缺牙牙槽骨量不足,頜骨異常者; 合并嚴重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性疾病者; 血常規異常者; 精神異常,無法配合治療與隨訪者。該研究經過了東莞市石碣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方法
對該組85例老年牙列缺損患者進行隨訪,評估患者的修復狀況。牙列缺損修復失敗診斷標準為:修復后不能滿足基本生活所需,基牙不穩定,義齒松動介于>Ⅱ級,基托下組織炎癥、潰瘍、明顯疼痛。選擇可能影響老年患者牙列缺損修復狀況的臨床因素和臨床指標進行分析,其中臨床因素采用自行設計的 《老年人口腔健康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包括:性別(男,女);年齡(50~59歲、60~69歲、70歲以上 );文化程度 (初中以下、高中、大學以上),婚姻狀況(已婚夫妻健在、其他),月收入(1 500元以下、1 500~2 999元、3 000~4 499元、4 500元以上),修復方式(活動義齒、固定義齒),口干癥 (是、否), 骨質疏松 (是、否),焦慮癥(是、否)。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單因素比較用χ2檢驗,多因素非條件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影響老年人牙列缺損修復的單因素分析
該組85例老年牙列缺損患者發生修復失敗40例,修復失敗率47.05%。將牙列缺損修復失敗定義為因變量,以可能影響老年患者牙列缺損修復狀況的臨床因素和臨床指標定義為自變量。單因素分析顯示,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文化程度、是否伴有焦慮癥、骨質疏松的老人牙列缺損修復失敗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指標的老人牙列缺損修復失敗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影響老年人牙列缺損修復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顯示,影響老年人牙列缺損修復的獨立危險因素有年齡(OR=4.146)、性別(OR=3.246)、文化程度(OR=4.036)、是否伴有焦慮癥(OR=4.106)。見表2。
3? 討論
影響老年人牙列缺損修復狀況的因素諸多,探討明確一些主要影響因素,為臨床醫生有針對性地制定治療方案,從而降低老年人牙列缺損修復的失敗率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目前發現,年齡和性別對患者牙列缺損修復狀況均具有一定影響[6]。
Thomson[7]認為年齡是牙周炎的一個危險因素,大多數老年人的牙周有中等程度的附著喪失。國內陳暉等[8]的調查結果表明, 年齡與牙列缺損的發生呈正相關(OR=1.916),提示老年人的口腔條件比較差,牙列缺損修復失敗率可能高于較其他年齡組的患者。該研究結果發現,70歲以上患者牙列缺損修復失敗率明顯高于其他年齡組患者,且經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年齡是影響老年患者牙列缺損修復狀況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相對危險(OR=4.146)。推測年齡較大,患者的全身機體健康狀況越不好,其各種退行性因素越多,牙槽骨吸收、牙齦萎縮、牙周病的情況會更嚴重,從而增加了牙列缺損修復失敗的風險。該次研究還發現,與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更容易發生牙列缺損修復失敗,并且其風險為女性的3.246倍,其原因可能與男性吸煙、飲酒、吃硬食等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有關。
調查研究結果發現,文化程度也是影響老年人牙列缺損修復狀況的重要因素,一般認為文化程度較高者可能更明確自己的病情和修復治療的必要性,對修復治療的依從性更強[8]。該組研究單因素分析中,文化程度高的老年患者,其牙列缺損修復的失敗率明顯低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P<0.05),且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中,文化程度是影響老年人牙列缺損修復狀況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提示隨著文化程度增高,牙列缺損修復失敗率發生的風險越低, 與文獻報道[9]一致。推測文化程度越高者,其對牙列缺損修復后康復知識更了解, 能夠自覺對口腔健康進行保健措施,培養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進而降低牙列缺損修復失敗的風險。
隨著近年來生物醫學模式的不斷發展和更新,患者的心理因素對疾病發生和進展的影響不容忽視,日益受到大眾和醫學界的重視,現在衛生保健工作更加重視各種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影響[10-12]。口腔義齒修復診療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心理因素的作用,患者容易出現的牙科不良心理情緒常見為焦慮癥,患者往往因為焦慮緊張害怕的情緒而拒絕、逃避牙科治療,以致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期,口腔疾病得不到及時治療而進一步導致病情發展。該研究也發現焦慮癥是影響老年人牙列缺損修復狀況的獨立危險因素,這說明焦慮癥的心理狀況可能對老年人牙列缺損修復狀況具有重要影響,伴有焦慮癥的老年患者,其牙列缺損修復發生失敗的風險越高,因此對發現伴有焦慮癥的老年患者,在進行牙列缺損修復過程中,需要進行適當的心理咨詢和輔導,給患者提供的情感、信息支持,降低牙列缺損修復發生失敗的風險[13-14]。
綜上所述,臨床上給予牙列缺損老年患者修復治療時,大于70歲的男性患者應多進行修復后隨訪,對其進行定期牙周維護性治療,對文化程度低和伴有焦慮癥的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輔導,并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從而降低牙列缺損修復發生失敗的風險,確保修復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芳.固定義齒與活動義齒修復老年牙列缺損遠期療效比較[J].山東醫藥,2016,56(30):92-94.
[2]? 李瑩,任艷云,李斌,等.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老年患者咬齒重修復的遠期療效分析[J].浙江臨床醫學,2016,18(6):1116-1117.
[3]? 謝方英.活動義齒和固定義齒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損修復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6,24(6):46,453-456.
[4]? 蘇勤,金松,徐萍,等. 全口義齒咀嚼效率和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分析 [J]. 重慶醫學,2015,44(35):5006-5008.
[5]? 孟煥新.牙周病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18-124,202-205.
[6]? 林天賜,胡琛,黃達鴻.影響老年患者接受種植義齒修復相關因素及人群分布分析[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5, 13(3): 150-159.
[7]? Thomson WM.Epidemiology of oral health conditions in older people[J].Gerodontology,2014,31(1):9-16.
[8]? 陳暉, 王曉波, 張麗萍.中老年人牙列缺損危險因素的 Logistic 回歸分析[J].山東醫藥,2010,50(48):48-49.
[9]? 張春芝,丁玉瑛.固定義齒與活動義齒修復老年牙列缺損遠期療效比較[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2018,5(22):109-119.
[10]? 蔡云云,肖月.心理因素在全口義齒鑲復中的影響[J]. 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6,33(5):17-18.
[11]? 徐亞文.心理暗示在初戴全口義齒修復中的應用[J]. 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5,2(4):125-126.
[12]? 陳菲.再探無牙頜患者口腔固有條件對全口義齒修復效果的影響[J]. 當代醫學,2016,22(8):62-63.
[13]? 宋應博.全口義齒再修復的臨床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42):46.
[14]? Glick M. The Internet-informed patient :Opportunities for patientcentered ca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2013(3):239-240.
(收稿日期:202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