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鐵夫 姜冬雪
摘 ?要:在當代中國社會中,由媒介生產和傳播的內容逐漸形成一種強大的力量影響著受眾的思想觀念和日常行為方式。人們的生活無時無刻、無處不在傳播媒介的包圍之中。在這一環境和背景下,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便顯得尤為重要。該文先后從媒介融合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特征和功能3個方面來論述,以營造一個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環境,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關鍵詞:信息傳播媒介 ?思想政治 ?思想教育 ?內涵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8(c)-0243-03
Abstract: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media 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content has gradually formed a powerful influence on the audience's ideas and daily behavior. People's life is surrounded by the media all the time and everywhere. In this environment and background, how to do wel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a convergence, in order to create a goo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environ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edi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deological education; Connotation research
1 ?媒介融合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1.1 信息傳播媒介的快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傳播媒介發展迅速,已基本形成覆蓋面廣、輻射力強、較為完整的信息傳播媒介網絡。每個人生活和思想都受信息傳播的影響。大學生通過新媒體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任何時間獲取所需的知識和教育,極大地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傳播途徑和效率[1]。信息傳播媒介的飛速發展也在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科技條件和物質基礎。
1.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優良的傳統
以信息傳播媒介為載體是繼承和發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而通過傳播媒介進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來已久。這主要表現在:在理論上以傳播媒介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載體,注重通過多種形式的傳播媒介開展工作,形成了全方位的信息傳播格局和路徑,并且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計算機網絡融合。
1.3 減少信息傳播媒介的消極影響
以信息傳播媒介為載體能更好地發揮傳播媒介的作用,從而抵制社會上一些消極、有害的負面信息。在現代社會,傳播媒介所提供的信息本身就包含思想政治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形成和發展人的思想水平。但這種影響大多是自發的,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應用信息傳播媒介,一方面有利于開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能協調和整合信息傳播媒介中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充分發揮其影響人民群眾思想政治水平的作用。
此外,我們應該看到,我國信息傳播媒介的發展仍然參差不齊,為人們提供有益精神食糧的同時,也有少數媒介制造了糟粕,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青年產生了極大的消極影響,并且這種消極影響也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一定阻礙和難度。
通過各類豐富多彩的媒介傳播形式,向廣大高校學生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道德、民主法制等內容,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鑒別、選擇信息傳播媒介的良好心理,提高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從而有效抵制和消除信息傳播媒介的消極影響。
2 ?媒介融合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
在媒介融合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信息傳播媒介為載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通過各種傳播工具向廣大高校學生傳導思想政治內容時,也對高校學生進行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素質與能力。
這一概念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更好地向高校學生傳播思想政治信息,使其內容正確、鮮明,具有時代特色。二是對思想政治工作客體的各種行為進行積極引導,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接受信息。其中以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利用這一媒介,增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時效性。
信息傳播媒介表現為多種形式,如報紙、期刊、書籍、廣播、電視、電影、錄音、網絡等。不同的形式具有不同特點,但總體來說,它們具有以下特征。
2.1 傳播內容廣,覆蓋面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傳播的內容越來越廣,傳播覆蓋面越來越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超越了基于地緣、職緣的交往范圍,為大學生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播的機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充分利用有利條件,促使思想政治工作最大幾率的影響每一位學生,并將其內容利用傳播媒介的方式進行宣傳。
2.2 傳播速度快,時效性強
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傳播媒介龐大的通信網絡、先進的通信手段和技巧,來縮小信息傳播所需要的時間。通過網絡有利于信息資源運用,促進思想政治工作收效明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時效及影響力。
比如,我們可以在學校同步觀看國家重要會議的直播,第一時間傾聽領導人的講話,學習并落實會議精神。這一做法在我們學校中有很好的體現,在2017年10月18日,我們全校師生共同觀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會議盛況,這一做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師生,自覺開始學習十九大報告的精神和內容。
2.3 影響力顯著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傳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當信息一經傳播后,它的影響會呈加倍狀態增長。例如先進人物事跡,通過開會這一途徑,只能影響到參會人員或者與參會人員有聯系的人群。但如果經過傳播媒介的傳播,可能影響到全國,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
所以,這種增值力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精心組織好教育內容,充分運用傳播媒介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來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
3 ?媒介融合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
3.1 建設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媒介融合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夠建設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我們應堅持文化自信,在工作中秉持共產主義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息傳播媒介可以把主流的意識形態宣傳給學生,引導學生形成共同理想和目標。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傳播媒介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向人民群眾直接傳達黨和政府的聲音。它的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向人民群眾宣傳馬克思主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這種廣泛的、持久的、深入的宣傳教育,對于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高全社會的思想素質作用深遠。尤其是信息傳播媒介的宣傳教育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包括娛樂形式如電視劇、電影、文藝晚會等來進行。例如通過舉辦文藝晚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展現新時代中國青年學生昂揚向上、充滿活力的一面。
所以,這種教育形式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更有利于開展,也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能為學生們所接受,教育效果更顯著。
3.2 滿足高校學生社會化的需要
媒介融合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夠滿足高校學生社會化的需要,使學生不斷與時俱進。在現代社會,高校學生對社會的了解大部分來源于信息傳播媒介,也就導致學生在了解社會的同時與傳播媒介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學生在小學階段具備基本的學習能力后,在一定程度上開始傳播信息。到了中學階段,學生的個人學習和發展與傳播媒介更是息息相關,學生在這一階段的學習能力和判斷能力會有提升,這也決定他們與信息傳媒的關系。
所以,傳播媒介與學生的學習之路一直相伴。在今天學校和傳播媒介仍然是學生了解社會信息的主要渠道,但調查表明,絕大多數學生接觸傳播媒介的時間比他們在學校學習的時間要多。所以現在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更要與傳播媒介緊密聯系,滿足學生不斷了解社會的需要。
總體來說,傳播媒介滿足了學生要想獲得的社會消息,增長了社會知識和技能的需求。學生在傳播媒介中可以學到書本中沒有的社會化的知識。傳播媒介能更好地滿足高校學生了解社會的需要,通過傳播媒介對學生施加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完成。
3.3 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
滿足學生學習生活需求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而傳播媒介通過對學生課余學習生活的調整,充分發揮了這一作用。例如在課余時間,學生通過信息傳播媒介,了解學校以外社會上的事情,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學生還可以運用傳播媒介觀看文學作品,提升文學修養等,學生在傳播媒介中獲得的積極內容可以對其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將這種潛移默化地影響深入到學生心靈,與學生自己的精神思想產生碰撞,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
3.4 營造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氛圍
媒介融合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夠營造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氛圍,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大背景是在整個社會的大環境中進行的,是與我們這個時代背景密切相關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向學生傳播的思想,只有在學校和社會生活中被肯定、被認可,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所接受,并內化為學生的個體意識,來指導他們的行為。如果這種思想被否定了,那么就很難讓學生真正接受它,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無從談起。
所以,我們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環境建設,營造良好的高校教育氛圍,這也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傳播媒介作為學校和社會環境的重要因素,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環境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可以通過傳播媒介在高校來宣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反映新時代精神的先進人物、先進事跡,形成強大的輿論力量,營造良好氛圍,從而增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4 ?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堅持立德樹人,把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一項長期重大政治任務,在這個信息傳播媒介高速發展的新時代,我們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關理論,就必須要緊跟這個時代發展的脈搏,不斷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 武文杰.復合型專業人才培養趨勢下高校思政工作新契機[J].大學教育,2020(4):157-160,198.
[2] 范叢慧,宮驊芮.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創新創業中的價值維度與實現路徑[J].高校輔導員學刊,2020,12(1):57-61.
[3] 黃蓉生,崔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堅持立德樹人的使命擔當[J].中國高等教育,2019(22):22-23.
[4] 任艷妮.大眾傳媒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有效性研究[D].西北工業大學,2015.
[5] 范夢.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17.
[6] 原黎黎.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路徑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
[7] 張曉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微信新通道建設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5).
[8]彭銀鳳.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優化的路徑選擇[J].法制與社會,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