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英

【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胃潰瘍患者護理中針對性優質護理的應用。方法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入院治療慢性胃潰瘍患者6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與觀察組(針對性優質護理),各34例。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4.11%)及生活質量評分(95.63±3.26分)均高于對照組(73.52%,79.65±6.4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慢性胃潰瘍護理中應用針對性護理,顯著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對患者病癥治療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慢性胃潰瘍;針對性優質護理;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4..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68例慢性胃潰瘍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4例。觀察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26~64歲,平均(43.26±3.22)歲。對照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25~63歲,平均(42.06±2.62)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含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病情,告知注意事項及指導用藥等。
觀察組實施針對性優質護理,措施為:①健康宣教:護理人員積極向患者講解慢性胃潰瘍的病情相關知識,包含病發原因、病癥知識及注意事項等,保障患者充分了解病癥知識,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控制不良習慣,自主預防病癥加重及并發癥的發生。②心理護理:因患者病癥反復,易使患者產生焦慮、悲觀及恐懼等負面情緒,嚴重干擾臨床是治療效果,護理人員因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積極解答患者疑問,向其分享病情治愈的事例,樹立治愈的信心,有效疏導患者的負面情緒,促使患者保持愉悅的心理情緒,從而提高治療配合度。③用藥護理:遵醫囑給藥,嚴禁使用作用不明的藥物,于患者飯前或飯后1 h服藥,密切觀察患者是否有不良狀況,并給予及時的治療措施;針對胃酸的患者,配合抗酸藥物使用,避免病情加重。④飲食護理:依據患者的飲食習慣適當調整飲食,對易加重或導致患者病癥的食物給予糾正,保持患者禁煙、禁酒,禁食過熱、過冷及辛辣類食物,多食低熱量、高蛋白及低脂類食物。同時對食欲不振、嘔吐的患者進行飲食干預,培養患者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⑤并發癥預防護理:因胃潰瘍易誘發上消化道出血、幽門梗阻、胃穿孔等并發癥,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中,遵醫囑給予患者三聯療法,及時清除胃內的幽門螺桿菌,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①以我院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依據護理態度、護理質量及護理措施等多個方面,由患者選填滿意及不滿意,問卷當場收回。滿意/例數×100%=總滿意度。
②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包含患者軀體活動、心理狀態、日常生活能力等多個方面,共25項,滿分100分,分數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 20.0分析數據,計量、計數資料分別以t、x2檢驗,滿足P<0.05有差異意義。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4.1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
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為(95.63±3.26)分,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為(79.65±6.45)分;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893,P<0.05)
3 討 論
慢性胃潰瘍是常見的消化系統慢性疾病,病程遷延,易造成患者嘔吐、便血、腹痛及惡心等,嚴重可導致患者胃出血、胃癌等,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其病癥與患者長時間的生活不良習慣有密切聯系,如暴飲暴食、不按時吃飯等,從而影響患者治療效果,故有針對性的采取護理干預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的關鍵。常規護理雖可給予患者常規治療,但對患者生活習慣的影響較差,而針對性優質護理,可從心理、用藥、飲食、健康宣教及并發癥預防等多個方面,全面性的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從而輔助患者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且護理措施安全可靠,可有效疏導患者負面情緒,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從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本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慢性胃潰瘍護理中,以針對性優質護理干預,可有效疏導患者負面情緒,糾正患者不良習慣,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且易被廣大患者接受。
綜上所述,針對性優質護理是臨床有效、安全的護理措施,對慢性胃潰瘍患者的治療有積極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保健及防護意識,可顯著提升護理滿意度,促進醫患關系的友好建立,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艷杰.針對性護理在慢性胃潰瘍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醫療設備,2016,31(s1):133.
[2] 吳 艷.針對性護理提升慢性胃潰瘍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及對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9,8(0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