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
摘要:為了滿足現階段下我國高職計算機教學的具體需求,除了要保障學生知識儲備和個人技能的培養之外,還要重視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高職院校的教學也迎來了機遇和挑戰。高職院校只有結合當前教學現狀,將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育作為基礎,優化教學模式,改善教育手段,才能夠真正體現出高職教育的突破和創新。本文主要從職業核心能力的內涵進行分析,針對性地提出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訓下高職計算機教改的具體措施,從而有效促進高職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創新,提升教育教學效果。
關鍵詞:職業核心能力;教育教學;高職院校;計算機教改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化技術的推動凸顯出計算機教學在現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計算機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要想體現出學科教育價值,就要在基礎知識和綜合能力培養的過程中,重視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為此,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教學工作就要立足于時代發展潮流,從學生具備的職業核心能力出發,深入探究計算機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從而能夠在實踐探究的過程中總結教學經驗,滿足社會對于不同類型的人才需求。
一、職業核心能力的內涵
職業核心能力,是建構在教育方針與學科具體教學實踐之間的中間媒介。教育部門根據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態勢,立足于學生的未來發展需要,要求各學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根據學科的教育功能提出各自的核心能力。高職院校所強調的職業核心能力,是除了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外,從事社會各行業所需要的與人交流、團隊合作、自我學習、解決問題以及信息處理等能力。換言之,就是學生走上職業崗位后所應具備的社會能力和專業能力。
二、高職計算機教育教學現狀
當前,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實踐能力不足的情況較為顯著,這是因教學時教師依舊習慣應用以往的教學模式,加之“大班授課”的現象時有發生,某些高職教師僅注重教學目標的達成,一味把專業知識講授當做主導,擠占了較多教學時間,未給予學生充裕的時間自主思考、學習與實踐。并且,教師往往匱乏充裕的時間為學生答疑解惑,導致高職學生學習計算機專業知識技能時一知半解,弱化了其學習熱情,難以對其職業核心能力予以培養。就高職學生來講,學習能力、基礎水平均具有較大區別。然而,目前的高職教學中,教師對計算機專業課程講解時未對學生個體差異予以高度關注,對所有學生均適用同一教學方式,使得教學效果兩極分化,基礎水平高的學生往往會因學習內容簡潔而失去學習熱情,基礎水平不高的學生因難以契合教學進度而放棄學習,對基于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育的高職計算機教改產生了阻礙。
三、基于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育的高職計算機教改措施
(一)創新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基于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育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改革絕對不是對學生的知識儲備進行規范,而是通過思維意識的拓展,讓學生更好的利用所學知識內容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結合自身的思想來靈活運用知識技能,并轉換計算機思維和專業思維意識,將其應用到職業和工作中來,此時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就已經初顯成效。為此,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避免傳統教學理念下對學生學習成績和學習效果的強調,重點通過職業思維的滲透,讓學生能夠以職業發展為個人訴求,增強個人的計算機實踐應用能力,并隨著時代發展的具體需要,培養個人的專業崗位能力。為了增強高職學生個人實踐和應用能力,教師可以采用項目教學法的方式,融合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構建出以學生為主體,利用教師引導,激發學生自主分析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教育教學模式。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開展項目教學,就是結合職業發展的具體需求,選擇具有典型性質的教育活動,通過教師的實時性引導,結合具體信息資料創設項目實例。在搜集資料完畢后,再從教師給出的問題出發,通過小組研究協作,運用已有的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進而完成教師布置的項目學習任務。
(二)重視校企合作,強化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
校企合作是當前時代發展下衍生出來的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機制,這也成為了高職教育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改革內容。校企合作的主要意義是將現有的理論知識內容向著職業核心能力的方向進行轉變,通過校企合作的教學方式體現出現代化人才培養機制,并在學校、社會以及企業不同部分的合作下,實現人才培養的多元化建設。在高等職業教育改革深入發展的前提下,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進程。計算機課程具有超強的實用性特點,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就需要重視對學生技能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學校可以結合學生未來的工作意向、個人需求以及個人能力等創設個性化的實習平臺,通過實習過程中的計算機應用操作,掌握職業化相關的技能,加強就業競爭力,掌握就業機會。
(三)課程體系的合理設置
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高職院校還要做好課程體系的優化與整理。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課程體系和教育內容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具體需求,高職院校就要對計算機課程教學開展明確定位,合理協調不同課程設計模塊的具體內容,專業性的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并結合學生的就業意向和當前的就業前景制定教學內容。高職院校在開展教育教學之前還要做好應用人才市場的調研,結合市場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具體設定課程體系。在高職高專院校計算機課程改革中,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是必要的,這需要實現計算機課程各個教學模塊的協調。在基礎課程設定中,主要是職業素養培養課程,計算機知識應用課程,計算機及硬件組裝和維護課程等。這類課程內容的設定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機專業知識內容,增強學生的合作和溝通能力,并從促進個人職業道德能力道德培養。而在核心課程設定中,重點要求學生掌握數據庫的開發和設計、JAVA 程序設計課程等,增強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促進軟件應用、代表編程以及項目開發等具體能力。在就業上崗能力課程設置環節中,需要進行職業資格考試培訓課程、就業指導課程、上崗實習課程等的設置,以有效增強學生的技能實踐能力及就業上崗適應能力。
四、結束語
高職院校在計算機教育教學過程中,除了要重視基礎知識和理論內容的教學,還要關注學生思維意識以及個人能力方面的培養。高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是當前計算機專業教師關注的主要問題,也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內容。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應當結合時代發展潮流和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實際需求制定教學方案,采取有效教學手段,整體性提升學生的專業核心技能,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梁櫻花.基于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育的高職計算機教改分析[J].智庫時代,2018,154(38):211+213.
[2]??? 管虎林.職業培育,改革探索——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育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改革探索[J].數碼世界,2019,000(006):161-162.
[3]??? 劉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育的高職計算機教改模式探索[J].智庫時代,2019.
[4]??? 孟祥飛.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育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改革探索[J].黑河學院學報,2018,009(008):94-95,98.
[5]??? 閔小翠.基于 " 職業崗位能力培養 " 的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10):155.
[6]??? 張盈.基于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高職思政課教改初探——以設施農業專業《基礎》課 " 緒論" 教學為例[J].河北企業,2015,000(012):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