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璐
摘?要:隨著我國科技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在生活的多個領域。多媒體的使用不但可以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作為教師的助手提高教學質量。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多媒體教學的作用,接下來論述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策略,以期為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幫助與參考。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語文;實踐;策略
多媒體將豐富的學習資料和音頻、視頻等感官感受帶給學生,以聲情并茂的方式創設個性化的教學情境,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使用頻率較高。與此同時,教師應當主動去了解和學習多媒體的使用方法,并且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為依托,著力探索出更多新的教學模式,將多媒體的優勢發揮到最大程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不可過分依賴于多媒體教學,以免本末倒置,還需以傳統語文教學為主線,并在此基礎上加入多媒體技術的輔助。
一、小學語文應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好一切知識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點教學科目,教學過程中需要技巧的加入。如果學生單純依靠閱讀和自身的理解,可能沒辦法達到最理想的學習狀態。這時將多媒體輔助設備與語文教學相結合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將課文中所描寫的情境通過畫面和聲音的形式展現給學生,那么則是賦予了文字生機和活力,也有助于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提升學習效率。最重要的是,多媒體教學形式可以幫助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進行語文學習。
(二)強調語文教學的重難點
多媒體既然可以在語文教學中發揮輔助的作用,那么將其用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也可以發揮其優勢強調語文教學的重難點。部分文章對小學生來說可能比較抽象不好理解,多媒體可以將復雜的內容變具體,簡化課文結構,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吸收和理解。
(三)促進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
以往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學生與教師之間并沒有充分的交流與溝通,這就導致課堂氣氛不夠活躍,還可能引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多媒體教學模式中使用學生感興趣的形式可以激發學生溝通的欲望,加之教師適時的引導,便可以增強學生與教師、同學之間的交流。通過這一過程,不但可以強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還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提高教學質量。
二、小學語文應用多媒體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提高教師多媒體技術的操作能力
部分教師由于對計算機、互聯網接觸有限,并不能做到課堂上的熟練操作,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并且,教師要主動去了解當前學生感興趣的網絡流行趨勢,在課件中加入流行元素,更快拉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學校要定期對教師進行計算機能力培訓,提高教師對多媒體的操作熟練度,這樣才可以將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充分發揮。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獵人海力布》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上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動畫片,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此同時,還可以在互聯網中搜索相關類型的神話故事,豐富課程內容,優化課程的表現形式。
(二)突出教學重點,合理使用多媒體
多媒體教學既然可以使用多種形式豐富課堂內容,那么教師在備課階段,應當重點強調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在制作課件時,教師要避免將教材中的全部內容都照搬到PPT上,這種方法不能起到強調重難點的效果。例如,在《已亥雜詩》的過程中,可以將古詩中重點要強調字、詞用不同的字體表現出來,如“浩蕩”、“吟鞭”、“天涯”等,還可以將概括后的詩歌順序簡化呈現在PPT上:“夕陽西下→ 吟鞭東指→ 落花自比浩蕩離愁→ 輕松愉快→ 有所作為”。這樣有利于提升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也為日后的詩歌學習提供了優質的方法,為詩歌鑒賞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加強師生互動,實現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方式的融合
小學生還處于根據興趣學習知識的階段,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個特征,通過多媒體提升課堂活力。傳統的板書并不能完全吸引低學段學生的注意力,還可能無法將教師想表達的內容充分展現。這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在多媒體教學中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在進行多媒體教學過程中,通過圖畫、聲音等素材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頻率。
結束語:
結合上述分析不難看出,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它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思路,輔助教師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但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依托,科學、合理地應用多媒體技術,將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發揮到最大程度。小學語文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時,教師還要懂得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語文知識,全方面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 胡蘭花. 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 新課程,2019,000(004):82-82.
[2] 黎婕. 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研究[J]. 語文天地(小教版),2017,000(00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