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倩
摘 要:在國庫已經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作為國庫工作的基石,夯實國庫會計核算基礎、提升國庫基礎服務質量至關重要。本文探討新形勢下,如何利用制度約束、現代科技手段,解決當前基層國庫會計核算業務中存在的問題,推進國庫會計核算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國庫會計核算? 高質量發展? 信息化
一、國庫會計核算信息化發展歷程
1985年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金庫條例》,確立中央銀行經理國庫體制,人民銀行開始建立起相對獨立的國庫會計核算體系。國庫會計核算經歷了從手工核算到計算機處理、從相對分散到全國集中等多個發展階段,并逐步向全面信息化發展。
(一)1985-1994年,國庫信息化建設探索階段
各級國庫自行開發數據匯總和通信上報軟件,但由于系統功能相對單一,僅能滿足部分國庫業務需要。
(二)1994-2000年,國庫信息化建設起步階段
為緩解稅收收入快速增長給國庫部門帶來的壓力,部分東部發達地區開始建設區域性財稅庫銀橫向聯網系統,但建設中存在安全級別低、業務模式不統一、信息共享性差等問題。
(三)2000-2006年,國庫信息化建設推廣階段
2000年人民銀行總行國庫局組織開發了TBS1.0,并在全國推廣運行,基本統一了全國省市縣三級國庫會計核算程序,建立了統一、規范的電算化平臺。
(四)2006-2014年,國庫信息化系統數據集中階段
2006年,國庫信息處理系統(以下簡稱TIPS)在北京、湖南、貴州試點,揭開了國庫信息化系統數據集中的序幕;2011年,國庫信息管理系統(以下簡稱TMIS)正式運行;2013年,國庫會計數據集中系統(以下簡稱TCBS)在全國推廣使用。“3T”系統的建設運行,基本實現了國庫業務從手工到自動、從分散到集中、資金運行從中轉到直達的三個轉變。
(五)2014年至今,“國家金庫工程”構建階段
2014年,人民銀行提出“國家金庫工程”建設構想;2016年,“國家金庫工程”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2018年,“國家金庫工程”一期建設完成,二代國庫信息處理系統(以下簡稱二代TIPS)上線運行,實現了國庫業務不間斷、數據不丟失,滿足了財稅、海關等部門對國庫系統高性能、高擴展性的要求,為財稅關庫銀橫向聯網和金庫工程后續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信息化對國庫會計發展的影響
現階段預算收支在數據采集、傳輸、加工、分析、監測等處理環節均實現信息化,對增強國庫資金風險防范能力、加速財政資金周轉、促進政府效率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國庫服務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一)國庫會計核算系統管理更加科學規范
TCBS實現了國庫業務系統整合,是全國統一自上而下的會計核算系統。一是用戶設置、權限管理更加規范,TCBS在設置維護用戶權限和代碼參數時,由系統管理員維護、會計主管確認生效,雙簽制使得系統權限及參數設置更加嚴謹規范。二是中心私有參數的設置有利于全國業務處理流程的統一規范,基礎參數、業務控制參數、體質分成參數的分類管理使得業務處理更加科學便捷。
(二)國庫會計信息統計更加及時高效
一是TCBS實現了國庫會計賬務統一處理、數據集中存儲、信息共享使用。二是TMIS實現了國庫預算收入、支出、庫存的多維度查詢統計。三是,2017年國庫會計分析系統上線并經過升級后,逐步實現了TCBS系統所有業務種類數據的自動采集,可以對國庫系統與金融機構間的資金流入流出規模和結構進行綜合和分類查詢,并能夠輸出相應的分析圖表,極大程度上減輕了人工統計報表壓力,提升了會計分析數據準確率。
(三)國庫預算收支更加合規合理
一是國庫信息化建設使得“機控”部分取代“人控”,改善了國庫監督方式,拓寬了國庫監督范圍,有利于國庫收支的合法真實準確及時。二是TCBS是由全國國庫業務處理中心統一組織實施國庫會計核算業務處理,其中收入、退庫、支出、更正、退回、國債、資金等業務經錄入、復核(手工支出、手工退庫等資金支出業務需重要要素復核)后,由TCBS按照事先設定的各項參數進行處理,各項業務的處理流程規范統一。三是,2016年國庫監管子系統上線運行,實現了手工監督與系統監督相結合的雙重監督,作為業務監督的最后一道屏障,有效控制了國庫資金收支風險。
(四)國庫資金清算更加便捷暢通
TCBS系統基本實現了稅收收入電子繳庫,國庫業務從手工到自動,預算收入直達入庫、支出及時到賬。2018年二代TIPS上線運行,實現了多種實時聯機業務和定時批量業務的7×24小時不間斷處理,同時系統相應能力有所提高,如實時扣稅業務需在5秒內必須反饋結果。現代國庫信息化建設有利于提高財政資金周轉速度、提升政府效率,有利于提高國庫工作效率、完善國庫履職水平,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三、基層國庫會計核算高質量發展存在的不足
國庫會計核算業務更加科學高效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商業銀行代理國庫集中支付模式下,信息重復時易發生資金風險
現代國庫信息化建設推動國庫會計核算部分業務無紙化處理,商業銀行代理國庫集中支付業務無紙化處理時,國庫核算人員以財政支出聯網系統里收到的商業銀行電子清算信息為依據進行處理,商業銀行若發送兩筆一樣的信息,在額度允許的范圍內,資金將會成功支付,進而可能發生資金重復支出風險。
(二)稅務的委托代征方式稅款匯總繳庫時,增大國庫退庫業務監督難度
2019年3月22日,電子退稅申請資料傳輸功能在二代TIPS成功上線,標志著退庫業務全面實現無紙化辦理,TIPS成功上線電子退稅申請資料傳輸功能。在稅務部門的委托代征方式下稅款匯總入庫后,若發生退庫業務,則無法在國庫系統里找到原始繳庫書進行核對,無論是無紙化辦理退庫還是有紙化辦理退庫,均不能實現原始資料審核,加大了國庫退庫業務的監管難度。
(三)制度約束滯后,內控制度建立和風險管理與系統功能不能同步
在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系統建設持續向前推進時,國庫內控制度和風險管理往往在系統建立運行后才陸續出臺,跟不上系統建立的步伐。現行的《國家金庫條例》、《預算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時間較早未及時更新,《國庫監督管理基本規定》、《國庫會計管理規定》等法律約束力又較低,國庫制度有效供給不足,缺乏支持和引領創新發展、防范各類業務風險、系統風險的能力,導致制度約束和系統管理的盲區,可能會引發制度風險。
(四)資金安全性不可忽視,國庫資金容易被快速非法轉移
信息化建設下,國庫資金清算便捷高效的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風險與隱患。主要是人員的道德風險,會計核算高度電子化模式處理下,資金劃轉便捷迅速,若國庫人員廉潔奉公意識不強,極易受到高資金的誘惑而做出違法違規的事件,雖不曾發生,但存在一定可能性。
四、推動國庫會計核算高質量發展相關建議
“國家金庫工程”建立后,國庫已經轉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作為國庫工作的基石,夯實國庫會計核算基礎、提升國庫基礎服務質量至關重要。
(一)加強對代理行監督管理,推動人民銀行國庫直接支付業務辦理
一方面,日常工作中,加強對商業銀行代理國庫業務監督檢查,全面指導代理國庫業務,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另一方面,推廣國庫直接辦理集中支付業務辦理,在源頭上控制商行代理集中支付風險,全面經理國庫。
(二)建議加強對匯總繳庫稅款管理,方便國庫退庫監管審核
建議建立連接財政、國庫、稅務、海關、銀行的跨部門信息共享平臺,稅務將明細繳款信息發送國庫,確保國庫系統內原繳款信息完整有效,方便發生退庫業務時,國庫監管人員容易審核。
(三)加快制度建設健全,及時規范系統操作流程
建議制度出臺與系統建設同步進行,優化業務系統操作流程,并及時完善修改與業務不匹配的規定,加強內控管理,建立健全風險防護機制。
(四)完善對賬機制,多部門聯合共同保證國庫資金安全
建議在系統層面上實現每日系統簽退前國庫庫款與財政記賬結果對賬,保證系統簽退時對賬結果一致。同時加強國庫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強國庫資金風險防范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劉貴生,我國國庫會計改革發展的回顧與思考[J].金融會計,2014(12).
[2]朱芷萱,基于國庫會計核算標準化的研究與探討[J].金融經濟,2016(20).
[3]袁兆春,數據集中和橫向聯網模式下強化國庫會計管理的思考[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