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娟


【摘要】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中,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受到人們的重視。高中地理教學中開發利用地方課程資源有利于落實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實現高中地理課程的三維目標,豐富高中地理課程等,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教師的專業成長。此文對地方課程資源在順德區高中地理教學的開發利用進行了研究。首先對地方課程資源進行了闡述,接著分析了地方課程資源在順德區高中地理教學中開發利用的途徑及其教學應用,最后提出了地方課程資源在順德區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開發利用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地方課程資源;高中地理教學;順德區
一、地方課程資源概述
本文研究的是地理學科方面的地方課程資源,借鑒范兆雄在《課程資源概論》一書中對地方課程資源概念的表述,本文把地理的地方課程資源定義為:各個地區所擁有的具有地理學科的地方課程開發潛質的課程資源,它主要包括以地方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為內容的非常廣泛的各種資源。本文將“地方”界定為佛山市順德區,充分挖掘和利用順德區的各種有利資源作為此次研究的地理地方課程資源,將順德區的豐富資源與具體的高中地理教學聯系起來,充分發揮順德區的地方課程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二、地方課程資源在順德高中地理教學中開發利用的途徑及其教學應用
(一)聯系學生生活,設置問題情境
傳統的地理課堂上,教師大多數是直接引出課程內容或者回顧上節課學習的內容,這種傳統的課堂導入方法不能很好地集中學生的精神,未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結果會讓一堂課失去它本來應有的教學價值。相反,假如教師采用問題情境的導入方法來引出課程內容,而且設置的問題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是學生日常的所見所聞,那么,就能在課堂的開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欲望,這樣一來,就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地探索和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外來的知識。
(二)把地方課程資源融入課堂教學過程
假如說編撰地方課程教材,開設地方課程是專家的事情,是領導的事情,那么作為教師本身,如何充分參與到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當中去呢?教師作為地理課堂的主導者,是地方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中堅力量,應該把地方課程資源融入教學過程中。那么,學生既能學習書本的知識,又能了解身邊的地理環境,并且學會把書本知識和實際生活融會貫通。那么,地方課程資源就能很好地發揮它的效應和作用。筆者把教材內容與順德的地理地方課程資源相結合得出表1:
(三)整理資料供學生課后閱讀
相對于編撰專門的地方課程教材,整理可供學生閱讀的資料是比較容易執行和實現的,教材的編撰需要經過專家領導們的討論和分析研究,需要通過大量的調研,需要通過教育部的審核等多種程序,而整理相關資料供學習閱讀則是教師們能力范圍之內的。課后閱讀資料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內容,可以擴寬學生的閱讀視野,使學生多渠道了解鄉土地理。
(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傳統的課堂授受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教師尤其是學生的需要,課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我們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秘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的學習需要。因此,我們的教學不能停留在教室里的教學,應當讓學生走出去,回歸自然、回歸社會,去認識了解周邊的社會生活環境。同時,新課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不能剝奪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筆者整理出一些基于順德地理地方課程資源的可供參考的社會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如表2:
(五)開展班級活動
除了日常的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教師還可以通過開展有關鄉土地理的班級活動來開發利用地方課程資源,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學習鄉土地理增長知識,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強同學間的團結互助精神和加深彼此之間的情誼。如,開展“我的家鄉知多少”競賽活動、“我愛順德地理”征文比賽等,通過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把鄉土地理知識滲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去。
三、地方課程資源在順德區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開發利用的幾點建議
(一)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和課程資源觀
傳統的學生觀把學生看作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學生在教育中處于邊緣位置,但是,隨著社會和教育的發展,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生是發展中的人,要用發展的觀點認識和看待學生,教學過程不是單向傳輸的過程,它需要有學生的積極的、富有創造性的參與,教師應當幫助學生發揮他們的主體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開發利用地方課程資源的過程中,適當的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討論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和精神,有利于創造機會讓學生通過實踐感受生活和建構自身的知識網絡。
教材作為一種最常用、最實用的課程資源,被眾多教師認知,但除了教材,還存在著許多的課程資源可供教師們開發,教師們不應該過于注重書本知識,應該充分開發地方課程資源,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樹立新的課程資源觀,使新知識、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學生現實生活基礎上,切實反映學生生活經驗,改變學生學習生活和現實世界相脫節的狀況。順德區的教育局和教研室應當多開設新課程的培訓課程,組織教師學習地理新課程的知識,全面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教師們開發利用地方課程資源的能力。
(二)有效落實相關的準備工作
1.教師應充分進行資源調查,掌握全面的鄉土地理知識
教師的勞動具有一定的主體性,教學過程是教師基于自身的知識、智慧、能力等從而教育學生的一個過程,是教師把自身的具備的素質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的過程,教師必須吃透教學的知識,才能懂得如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因此,教師在開發利用地方課程資源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對順德當地的地理地方課程進行調查、認識、學習等,全面掌握當地的鄉土地理知識,并在這基礎上研究如何把地方課程資源與地理教學相結合,引導幫助學生學習這些鄉土地理的知識。
2.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地理知識儲備
備課包括了備教材、備學生和備教學過程,這是教師們開展地理教學的必經階段,也是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因此,教師的開發利用地方課程資源的之前需要充分了解認識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基礎,了解學生的地理知識儲備,尤其是關于鄉土地理的知識儲備,為教師進行資源篩選打下了基礎。教師們開發利用地方課程資源是為了把資源和教學融合在一起,幫助學生把學習到的知識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具備怎樣的知識基礎,缺乏哪些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對于教師的教學而言尤為重要。同時,教師應該清楚學生對哪些知識有興趣,喜歡哪種類型的教學活動等等,在充分了解研究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把地理的地方課程資源和教學融會貫通,以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3.根據掌握的資源和學生的實際進行資源篩選
順德區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如今的現代化發展也迅猛飛快,可謂當地的地方課程資源是無窮無盡的,假如教師們把收集到的資源都要用到教學當中去,無疑是費力而且難以實現的,所以說,教師們要根據掌握的地方課程資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資源進行篩選。首先是篩選有用的資源,資源雖多,但能對地理教學起促進作用的資源是有限的,教師應該篩選出符合課標要求的、適應時代發展的、對學生有教育意義的資源;其次要把篩選出來的資源和教學內容配對好,為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最合適、最能體現教學目標的資源。資源的有效篩選將大大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突出資源的實用性。
(三)建立資源庫,加強對資源的管理和共享
教師個人的力量往往是有限的,教師個人的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也是有限的,如果教師各自僅僅依靠自身的力量來開發資源,那么可以說任務是艱巨的、效果是不盡人意的,這時候教師間的互助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通過交流合作,可以大大提高資源開發的質量和縮短所需的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教師們還可以在教育局、教研室等的領導下建立起順德的地理地方課程資源庫,把全區的地理教師所開發的資源集中起來、分類整理。
(四)重視對教學活動的總結和反思
學生需要不斷地學習,教師也如此,在不斷反復的總結和反思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逐漸加深對資源本身的理解,可以琢磨資源利用的有效性,可以提高教學活動的開展意義等。有些資源被利用到教學當中去,可能效果不明顯甚至出現反效果,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去尋找其原因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且要舉一反三擴展到還沒被利用到的資源上,力求通過不斷的嘗試和完善,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普通高中新課程研修手冊——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顧明遠.教育大辭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范兆雄.課程資源概論[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5]吳剛平.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6]曹石珠.論地方課程資源的涵義及特征[J].湘南學院學報,2008(3).
[7]文可義.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教育導刊,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