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建秀
摘 要:幼兒教師和家長之間的關系即微妙又復雜,是幼兒教師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難題,特別是青年教師會苦于應對。要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就要從社會風氣、家長的心理、家長的需求等多方面進行分析,再針對性的采取措施。只有獲得家長的配合支持,幼兒教育工作才能夠更加順利而且有效。可見,家長工作尤其重要,在此,筆者就經驗進行闡述,如何有效地開展家長工作。
關鍵詞:幼兒教師;有效;開展;家長工作
幼兒園教師的工作,除了教書育人,更主要的是與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打造相互之間友善信任的和諧氣氛,成為教育工作中的合作者,為孩子的成長形成助力,才能夠更好地為孩子服務。從教的數十年間,隨著不同時期家長的更換,筆者發現家長們成長環境的不同,會導致形成不同的性格特點、處事習慣、關注方向的變化。作為教師,就需要根據社會環境的現狀,挖掘社會因素的影響,分析家長們的心理狀態,才能夠有效地開展家長工作。以下將闡述我的幾個經驗觀點:
一、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
首先,當今社會涌現各種爭強好勝、功利攀比的現象,教育的環境也不可幸免地受到污染。家長們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學習環境中,更多人的都抱有各種的希望和寄托,害怕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曲解了“起跑線”的定義。從教師的角度,“起跑線”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寬松的心理和生活環境,大范圍接觸人和事,形成自己的處事原則和初步的人生觀;在集體中,養成遵守公共規則、有一定基本的道德規范意識。然而,在眾多家長的角度,“起跑線”演變成學知識的數量、學技能的數量、被人重視關注的程度,未來能夠出人頭地、成龍成鳳的資本掌握如何。
姑且不說,教師的工作并不是為了滿足個人或者小團體的虛榮心;放眼中國、放眼社會,未來需要的接班人應該是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大公無私的人才,絕不能夠被個人利益羈絆。所以,教師面對家長的首要任務就是:借助幼兒教育工作,為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屛棄不當的寄望,讓孩子能夠獲得輕松的成長環境。
記得大班一次準備競選表演小指揮的活動,孩子A媽媽跟我說:“這孩子在家里可機靈了,我想著他怎么也能夠被選上吧!”我說:“有機會的。”在后來的孩子自薦競選小指揮的活動中,A也興奮地參與了。但是遺憾的是,被集體投票否決了。孩子們選出了最合適的一位“小指揮”。A媽有些失落的說:“為什么沒選上?”我寬慰她:“從自薦介紹的表現中,A的確不如被選中的孩子。每一位孩子的優點不同,或許A的優點不在這,也或許A現在還沒表現出來,但是這次競選活動給了他一次經歷,讓他知道怎樣展現自信、同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何嘗不是一件好事情呢?”“孩子是不會在乎一次小失意的,多試錯才能夠成長。”媽媽無言以對。
家長對孩子的小失敗看得坦然,才能夠正確對待孩子身上發生的事情,才能夠逐漸形成正確的教育價值觀。
二、幫助家長學會理解孩子的想法,給予相應的家庭教育,改善孩子行為
家長群中有一部分過于溺愛,有一部分偏于嚴厲。
嚴厲的家長總是認為,自己是家長,自己的安排很理想,對孩子一定是有幫助的。所以,總是指令孩子聽從建議,從而導致和孩子們的關系緊張,孩子也容易出現逆反的心理。
孩子B媽媽就跟我說過:“B早上起床就發脾氣,慢吞吞,總是遲到。罵她也不聽。”我會平靜地和媽媽分析:“你有了解B為什么早上發脾氣嗎?是因為睡眠不足?還是不想參加運動?當你不了解原因的時候,責備孩子,她肯定不接受。”“我建議你:今天和B聊聊。如果是睡眠不足,和孩子溝通爭取晚上早點入睡;如果是不想參加運動,就要在平時多聊聊或者接觸與運動有關的話題,改善孩子的觀念,讓她逐漸喜歡上運動。”第二天,媽媽跟我說:“終于知道了,原來B覺得沒有小朋友跟她玩耍,不想回幼兒園。”于是,我特別留意了B跟同伴相處時的行為。發現B會主動邀約同伴,但是,不懂得商量游戲方法,很快會和同伴有誤會而分開。所以,一次,我在B和同伴發生不愉快之后,和B說:“老師知道你很喜歡朋友,可是,你怎樣讓大家都開心,玩具怎樣玩才是最好的方法。”然后鼓勵她靠近朋友,嘗試交流,終于,B和朋友又能夠友好繼續下去了。放學的時候,我和媽媽溝通了這件事,然后請媽媽在家里注意和B說話的語氣,以商量、緩和的語氣為主,讓B感受到平等和尊重,并延續到與他人的交往中。
過了兩周,B回園的時間越來越早了。媽媽的改變自然令到B的轉變,孩子不用刻意教導而得以進步。
三、幫助家長調整不當的教育方法
溺愛的家長總是無原則的妥協,到后來當孩子的壞習慣越演越烈時,就把孩子不良表現歸結于孩子的任性。通常這類家長不知道教育方法的底線,孩子自然持寵而嬌。
孩子C在家吃飯每餐都要1個小時以上,老人家哄著喂飯,父母緊張她吃不飽,由著老人家喂食,但是因此頭疼。我給予的建議是:“大人先搞清楚:一名中班的孩子,獨立進食沒有問題;胃口需要調整。然后要和孩子協商,訂下規則——每餐吃飯的時間在半小時,吃飯專心,不看電視不聊天;當天胃口不好可以少裝一點飯,但需要獨立完成;半小時后全部收拾,晚上餓了不提供額外進食。堅持把規則進行到底,相信C的習慣會好轉。”家長嘗試了。,一個月后,媽媽高興地說,C進步了,也開始愿意聽道理。
其實,家長們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也是在尋求教育方面的幫助,家長的心情我們要學會理解。作為教師,需要懂得嘗試打開家長的心結,為他們解答疑惑、分憂解難,這也是非常快樂的事情。把家長看成朋友,什么問題都一定會迎刃而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