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正莉
摘 要:在當下的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進程當中,英語教學課程的改革成為了其中的重要環節。近年來活動化教學模式的試點應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成果,因而,此種創新型的教學模式也受到了教育學界越來越多的關注。筆者在工作實踐的過程當中,關注到了當下偏遠農村地區小學英語教育中所面臨的種種種種困境,因而不斷試圖尋求更為恰當的教學方式,活動式教學正是在此種情景之下進入到了筆者的眼簾。活動式教學并不是一味鼓勵學生恣意玩樂,反而能夠通過有系統、有組織的活動方式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口語對話水平。在本文中,筆者對英語活動教學的基礎理論進行了介紹,并針對當下英語教學中所面臨的困境和活動式教學的模式應用提出了自身的建議,以期為我國偏遠地區小學英語教育的發展略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程改革;教學困境;活動教學模式
一、活動式教學的基礎理論概述
(一)活動教學法的含義
所謂活動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在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加入學生參與操作實踐的環節,做到學以致用,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思想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在英語學科的課堂教育過程當中,活動教學法的作用在于促進英語學科知識的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結合,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使英語發揮其本身的價值功能。同時也是英語學科從一門單純的語言教育學科向一門注重綜合知識教育的學科發展,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通過英語語言的學習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借助語言的工具,使學生更多的了解世界、認知世界,促使學生形成更為全面而廣闊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二)活動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活動教學法在英語課堂教育活動的過程當中是一種極為高效的教學方式,其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的理論路徑是,首先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選定一部分的教學內容并將此部分教學內容融合在學生所參與的教學活動當中。通常是通過創設或者營造某種語言的應用環境或英語的文化環境,在其中穿插教學大綱當中所規定的教學內容,靈活地運用此種教學方式。將教育機構以及教師所能給予的教學資源融為一體,全面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這種活動式教學的過程當中,學生能夠得到充分的語言應用環境和語言實踐機會,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和課堂自主參與能力。學生們不僅在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學習了英語的基礎理論知識,而且能夠將此種理論知識轉換為日常生活中的英語交流能力。
1988年,活動式教學方法作為一種正式的教學方法在澳大利亞的教育系統當中首次得到應用。在澳大利亞的教學大綱當中要求教師通過真實的課堂活動來加強學生對語言形式的理解。活動并非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活動教學的目標在于通過與實踐密切聯系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創設一個更為生動鮮活的、更為便捷的學習路徑。使學生通過此種方式。能夠更有效率地學習語言的基礎知識,并把這種基礎知識轉化到生活實踐當中去。隨著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認識起源于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而活動教學法的優勢也正在于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習的內容之間能夠形成一種良性互動的氛圍。因而,活動教學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二、山區小學的英語教學現狀
在當前我國的教育環境當中,存在著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現象,在英語學科的教育資源分配方面也是如此。城市當中的中小學校在英語學科教育方面具有豐富的師資資源,學生在課外活動當中能夠接觸到的英語語言環境和英語教學資源也十分豐富。相對而言,筆者所在的偏遠山區的英語教學環境則相對落后。此種落后局面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其一是英語師資資源的缺乏,其二是英語語言應用環境的貧乏,其三是家庭教育中英語教育的不足。此三方面的缺陷導致了在山區小學的英語教學過程當中,英語教師難以將良好的教學方式和英語教育資源帶給學生,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也會面臨更多的困難,學習興致不高,難以完成整體的教學目標。
三、采用活動教學法提升小學英語教育水平的建議
(一)活動教學主體的準確把握
正如前文所述,采用游戲教學法并非是讓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自由玩耍,活動教學法的使用應當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發揮最佳的教學作用。在這一過程當中,應當把握活動教學的主體原則,活動教學方式與傳統的教學不同,活動教學不是以教師為主導而是以學生作為主導者來組織教學活動,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在最大限度范圍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二)教學理論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活動教學的目的在于使英語更具實用性,因此要在這一教學過程當中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將英語學科教學從課本當中枯燥無味的單詞和語法轉變為能為實際生活所用的一門實用性技能,從而使英語教育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在當下國際化的大背景下,提高學生的語言競爭能力和國際交流能力。
(三)提升活動教學的趣味性
英語教學活動的設置應當具有趣味性,同時不脫離知識的理論性。在活動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們的心理特征。喜愛游戲和娛樂是孩子們的天性,針對小學生開展活動教學要力爭做到寓教于樂,活動內容應當生動有趣,富有新意才能充分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這并不意味著。要完全拋棄英語教學當中的理論性內容,游戲活動環節僅僅是載體,教學內容才是活動教學當中的主要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教學的過程當中,充分結合教材當中的理論知識,要能夠把理論知識轉化為活動或游戲教學當中的特定緩解。就是學生在游樂的過程當中潛移默化地充分的掌握英語知識,提升自身的英語應用能力。
結論
盡管筆者在文中對我國當下的偏遠地區小學英語教育中活動式教學的應用問題進行了一定的探討,但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活動教學法的教學效果需要實踐的確切印證,才能進行更為適宜的改良和調整,筆者將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探討,以期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有所助益。
參考文獻
[1]李雨春.讓小學英語充滿趣味[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7(06)
[2]張敏.小學英語繪本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6(05)
[3]陳淑.小學英語小組合作開展時機的調查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7(05)
[4]郭建華.淺談小學英語現存的弊端及對策[J].電子制作.2015(24)
[5]孔德芳.小學英語教學與小學英語課面臨的現狀芻議[J].中國培訓.2015(18)
[6]李海英.多管齊下,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J].西部素質教育.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