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穎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活各個領域。以小學數學為例,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對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教學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討論,希望引起教師對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數學教學的更多關注。數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基礎課,其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小學數學素養培訓的重點包括數字感,空間概念,數據分析概念,計算能力,推理能力等。但是,由于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他們的數學內容很大一部分難度很大。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解決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困難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提供了可能。因此,基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優勢,本文探索了信息技術支持下小學數學教學的適當創新措施,以期為提高數學知識和實際應用技能打下基礎。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創新措施
信息技術是一種與時俱進,擁有無限可能的先進工具。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并嘗試與各個領域結合以提高效率,在教學方面的應用就是其中之一,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進行數學教學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教學效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數學教學可以劃分為各個知識點,讓學生一一突破。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優勢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是相對抽象和邏輯化的。而小學生多數是剛剛接觸數學,與其他學科相比,它相對難以理解。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幫助教師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直觀的具體問題。教師可以使用教科書知識來制作有趣的課堂內容,并豐富課堂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有助于小學生智力的發散
在我們傳統的數學教學中,經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而且由于教學方法相對簡單,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幾乎不能進行主觀思考。容易使學生養成習慣性思維,這對學生思維的差異非常不利,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創新。根據這種情況,我們可以使用信息技術來完成教學,并使用動畫仿真圖形的拆分和組合,讓學生在觀看動畫模擬的過程當中學會如何解決這類問題,而且,這種教學方法也可以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有助于更好的幫助師生進行交流
我們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指導學生在老師設定的課堂情景中思考和回答問題。這樣就有助于學生參與到學習當中,增加師生的交流,這樣也能讓學生培養出創新的思維來,幫助學生的學習。
二、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小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習中占據主導地位,再加上數學學習的抽象性,這導致一些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低下,甚至在數學學習和交流中遇到困難。興趣是將小學生的注意力從故意變為注意力的中介。因此,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關注,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因此,教師需要熟練,成功地引入數學教學場景,為數學教學創造良好的教學場景,從而激發學生的強烈學習興趣和強烈的知識渴望。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產生逼真的圖像或動畫,創建生動的教學場景,幫助學生提高注意力,并將學習狀態從被動變為主動。通過信息技術輔助小學數學教學,讓課堂變的不在是枯燥的情景。學生可以通過視頻和圖片逐步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經過長時間的培養,許多學生可以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
(二)教師與時俱進,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一些教師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不能接受多媒體應用的使用,有些教師沒有接觸過信息技術,也沒有接受過相關技術的培訓。針對教師現象,小學教育機構和校本部門應給予一定支持,學校首先需要購買足夠的多媒體設備,以確保每個班級都可以擁有此類先進的學習設備,以確保學校硬件設施的完整性。此外,學校應組織與信息技術有關的會議,并邀請學校教師參加,以便他們提供有關全面了解技術并了解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作用的信息。
(三)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小學生數學素養
要想學好小學數學這門課程,除了教師的有效引導,還需要小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素養和學習興趣。因此,相關教師就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信息技術合理的與教學活動進行充分的融合,這樣才能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大大提升了自身的綜合學習能力。
三、結束語
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是中國教育發展的趨勢。它將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不斷豐富課堂內容,使學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得到明顯提高,教學的難點也不再是難點,教學效率得到提高。只有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隨著時代發展與時俱進,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學水平,完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呂靜. 淺析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 考試周刊,2018(20):83.
[2]鄧永清. 試論信息技術支持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研究[J]. 新課程(小學)2017(1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