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進已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把知識的傳授和情感教育緊密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感受,讓他們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生積極的態度,成為一個完整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達到我們語文教學的初衷和目的,同時在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方面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從深度解析教材、創設教學情境、營造愛的氛圍、學會品析詞句等方面進行情感教學,使學生處在良好的學習情感狀態之中。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教育策略
情感是人類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度和體驗,是人類心理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不僅有助于學生良好學習態度的形成,更能在很大程度上讓學生在文章中感受到美好,進而將這種美好根植于心里,外化于行動。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學,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運用富有情感的語言,去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以達到“披文入情,緣情悟理”的教學效果。
一、深度解析教材,激發豐富情感
教材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小學語文基礎教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經過許多教育專家以及相關學者在萬千文本中挑選出來的,它們不僅語言優美,意韻深遠,還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深度解析教材中的文章,利用文本中充沛的良好情感來激發學生的美好情感,讓他們產生共鳴,進而將文本中的美好情感深化于心中,并在生活、學習中將其表現出來。
例如,在教授課文《慈母情深》的時候,我告訴學生,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梁曉聲作品《母親》中節選的一個片段,并將其故事發生的背景等相關資料給學生交代清楚,待學生對于文章的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再讓學生對于文章進行深情的朗讀,在朗讀中加深對于母愛這種情感的的理解,使其內化在心中。之外,我還利用群文閱讀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一些其他作者關于母愛這樣的文章,讓學生進行仔細閱讀,進而加強他們對于這種美好情感的理解,促進他們美好情感的提升。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情引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苯處熢谛率谡n中因文而異地設計比較新穎的開場語,就能激起學生的情感,增強他們的求知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生由于年紀小,沒有多少生活經歷,對理解一些年代較遠,環境差異較大的課文往往有困難,難以獲得真切的情感。因此,在新課導入時,我經常是從圖畫欣賞入手,讓學生在欣賞美圖美景的陶醉中走進課文。
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之前,我根據課文內容,選了桂林這個地方中水的靜、清、綠及山的奇、秀、險六幅圖。教學時,我按照課文描寫的順序出示這些彩圖,由欣賞這些彩圖入手,把學生帶到桂林的美景中去,學生一邊賞圖,一邊情不自禁地說:“哇,桂林的山水真美呀!”我說:“課文描寫桂林的景色更精彩呢!如果你們讀了,就會覺得像進入了桂林這個美麗的地方。你們想不想飽覽它的美景?那就聽聽錄音機朗讀,跟著課文的敘述去欣賞美景吧!”就這樣,我通過圖畫欣賞,設置情境,化抽象為直觀,引導學生沖出環境的限制,激發出他們的情感,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營造愛的氛圍,師生互相尊重
在教學活動中,假如教師將愛心獻給學生,把教學活動的過程作為向學生傾注愛的主渠道,就能獲得學生的愛戴和尊重,學生對老師所授的課業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愛好,這就成為學生奮發向上的驅動力。因此,我很注意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我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和表情向學生傳遞親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用溫和的微笑,抑揚挫頓的語調啟發學生學習知識。
例如,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我便做個“請”的動作,使他們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要是他們一時答不出,我就微笑著送上鼓勵的目光,請他們坐下來再思考;要是他們答對了,我就給予恰當的表揚,讓他們有一種成功的喜悅;假如發現有些學生上課開小差,我則用嚴肅的目光盯著他,使他有一種受批評的感覺,知道自己做錯了,立即改正。
總之,要使學生隨時隨地都感到老師在關心他們,尊重他們,呵護他們。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得到的就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感情上的滿足。這種支持和滿足,使他們感到愉快和興奮,因而對學習生活不但不會感到枯燥無味,而且覺得這是一種自身的需要。
四、學會品析詞句,體會情感效果
情感作為人的主觀體驗,是由一定的客觀事物引起的。教學中的情感教學離不開閱讀教材。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是現實生活的反映,滲透著人的情感,是知、情、意、象的統一體。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抓住文章的關鍵詞句,引導學生細細品味,使學生進入課文所描寫的環境、事件以及人物的內心世界中去,獲得真切的情感。
例如,《橋》這篇課文交待全村人“擁戴”的老漢第一個出現在橋前是這樣寫的:“老漢青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教學這段的時候,我要求學生將上文描寫洪水兇猛可怕的句子結合起來理解提問:老漢真的是“一座山”嗎?為什么?再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老漢,了解老漢形象高大在村民中威信像“一座山”。接著理解“擁戴”是什么意思?理解老漢為什么受村民“擁戴”?還有課文在講到人們在排隊過橋的時候是這樣描寫老漢:老漢突然沖上去,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這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我再讓學生找出句中的有關動詞如:“沖”“揪”“吼”,仔細品味從中去領悟人物的情感世界。然后又問,這個小伙子是誰?老漢為什么把他從生命線上揪到死亡的邊緣?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了解這是一對父子。這樣在學生的面前清晰地勾勒出一個秉公辦事,不殉私情,舍已為人的共產黨員的形象。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后,再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樣,通過詞句分析,感情朗讀使學生對老漢的思想品質有了深刻的理解,體會到課文的思想感情。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他們能夠具備良好的情感和美好的心靈,教師不僅要積極觀察和研究小學生們這個階段的心理發展需求和認知情況,為他們設計更好地教學活動,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情感品質,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達到情感教育的目標,提升學生的情感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