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瑩
摘 要:隨著我國不斷更新科學技術和發展經濟水平,也促使我國公共事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合理實施公共事業管理工作,不僅可以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還能夠維持社會的穩定性。本文主要圍繞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選擇公共事業管理路徑展開研究。
關鍵詞:公共事業;新時代;管理水平;路徑選擇
為了能夠持續性發展公共事業,需全面提升其管理水平,將公共事業的價值體現出來,通過探討新時代理念下公共事業管理工作,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進一步推動我國綜合發展。
一、公共事業管理基于現代理念下的涵義及分類
公共事業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聯系到公共利益。接近“公共事業”涵義的內容包括“公共科學服務”、“公共衛生”、“公共管理”及“公共事務”。有研究學者表示,公共事業的主要目標為實現公共利益,借助社會或國有資本從事公共事物。在發展公共事業時,需保證與社會發展共同進步,還需對公共事業生存機制加強關注。公共事業將公共利益作為需要處理的目標,以此為重要載體,從其角度考量,明確公共事業的主要特征為公共性,所表現的基本特征包括非利益性、公益性及公眾性,表示包含或被包含為公共事業與公共利益的主要關系。
想要做好公共管理,需對其主要組成部門公共事業管理進行考量,公共事業管理的核心是政府,屬于多元主體,為保證促進發展社會公益,需對公共事務依據科學理念,采取依法管理,做好供給,展開合理的控制調節。基于公共物品理論下,創建公共事業管理,著重關注不同形式的供給方法及供給公共物品的效率。
公共事業所涉及的領域較多,在主體方面,是由政治提供一部分公共事業或由公共企業、事業組織提供;在客體方面,公共事業可劃分為公共信息、公共衛生服務、文化事業、體育事業及社區物業等。現階段,我國公眾提高了對公共服務和公共物品的要求,目前已經不是由公共財政掌握公共服務和物品,主要由公共財政支持公共服務。公共財政現階段還是構成公共事業經濟發展的主要組成部分。公共財政情況直接決定著服務供給和公共物品供給能力。就目前而言,我國開始改革社會保障、教育、文化等不同領域,促使所有組織形態、所有制形式正在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二、新時代背景下合理選擇公共事業管理路徑
(一)公共事業管理工作模式的創新
基于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公共事業迎來了新局面、新任務及新問題,明顯改變了原有的管理工作。在改革創新公共事業管理內容時,應先展開管理模式的創新。我國公共事業所應用的傳統管理模式為“靜態管理”,隨著新時代的來臨,該模式與社會發展已經無法達成一致,需改善傳統管理模式,逐步發展為“動態管理”。現階段,公共事業管理在新時代理念下的改革關鍵為具備戰略意識、時代意識及問題意識,其轉變方向為“高質量”、“樹立服務觀念”。
(二)公共事業管理體制結構的改善
公共管理事業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發展方向為全面化、專業化、精細化。隨著我國不斷改革機構措施,開始開展現代化的治理體系,在進行公共事業管理的過程中,要考量我國經濟發展情況,確保管理體制機構得到良好改善,深入改革內部結構,推動公共管理事業的長遠發展。首先,橫向管理結構的完善,保證能夠優化組織結構。通過分析組織框架的橫向結構情況,需對格局合理規劃,加強關注市場化運作情況,并對其重點分析,確保組織管理結構的橫向創新,意識到市場機制起到的關鍵性作用。經網絡化的組織結構依據市場經濟規律,確保網絡型組織結構被建立起來,轉變原有局面,對事業單位有機整合,確保社會分工的合理性。其次,縱向管理結構的改善,分析在行業管理中所起到的關鍵性作用,充分明確公共事業管理與行業之間的相關性,對事業單位分工和屬性進行合理調整,合并類似職能事業單位,及時清理私自設立的相關機構,正確調整沒有合理工作任務的事業單位,依據科學理念,進行針對性的分類管理。還應保證內部組織結構的創新性,對存量結構合理調整,確保改善重組事業單位組織,在保證不改變總資金量的前提下,保證維持合理的資源利用率[1]。第三,內部組織結構的不斷完善。該措施可保證公共事業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公共事業管理過程中存在著的問題包括較低的管理質量及很難提升管理效率。在改革完善內部組織結構時,需將新型市場機制引進,保證資產的活躍度得到顯著提升,從而維持良好的管理效果。
(三)公共事業管理方案的完善
對公共事業依法治理的前提是利用相應程序法制化發展公共事業管理。基于新時代背景下,開始快速發展網絡信息技術,公共事業的管理措施也開始發生轉變,明確的發展方向為智能化信息化及網絡化[2]。想要保證以上目標被進一步落實,需對經濟、法律等間接方法進行合理利用。不僅如此,政府部門還應合理規范公共事業管理審批,并加強監督市場情況,實現標準化管理。
(四)創建管理人才團隊
基于新時代背景下,想要進一步發展公共事業,需在維持公共事業管理水平的同時,培養管理人才。公共事業管理在新時代理念下,管理工作者需具備良好的管理能力,扎實的專業知識,充分明確世界復雜局勢、我國整體發展情況、文化傳播特征、科技進展及社會結構,從而有準備、有計劃的培養管理人才,有效結合理論內容與實踐特征[3]。例如,依據科學理念,創建人才培養機制,保證所培養的管理人才均具備高素質,對公共事業不同領域均有所了解,確保所創建管理人才團隊的優質性。因公共事業管理會密切聯系到公眾,管理人員需在具備良好責任心的同時,提升心理素養,依據自身能力,更好的利用自身知識做好管理內容。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背景下合理選擇公共事業管理路徑,需保證公共事業管理工作模式的創新,公共事業管理體制結構的改善,公共事業管理方案的完善,創建管理人才團隊,促進公共事業管理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成欣欣.淺談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研究性教學改革思考與探索[J].高教學刊,2019(16):132-134.
[2]方堃,左容.職業能力導向下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8(16):180-181.
[3]許靜,何淑潔,王傲,等.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四個年級學生學習理念等的調查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9(35):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