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使得鄉村建設成為很多地區工作的重點方向之一。鄉村景觀設計作為一個重要的板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文章從鄉村景觀現狀進行分析,闡述了鄉村景觀設計的意義、設計原則、設計要素及設計方法。
關鍵詞:鄉村景觀;設計要素;設計方法
一、概述
隨著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鄉村規劃及建設已經成為很多地區工作的重點方向之一。“鄉村振興”戰略中提煉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針彼此之間相互聯系,是鄉村發展重要的指導思想和建設目標。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下,很多地區把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工作前期重點內容和初步目標。鄉村景觀設計作為一個重要的板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鄉村景觀現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落后的鄉村環境已經不能滿足農民生活的需要,而產業發展的滯后也對農民的收入造成一定的影響,很多村莊越來越留不住人。
同時,另一方面,隨著村莊的建設發展,一部分村莊生態環境被破壞,景觀格局受損,村莊的風貌越來越趨于城市化,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韻味,造成“千村一面”的后果。村莊文化逐漸消失,人們在其中很難再找到原有村莊的記憶。
由此,作為景觀設計師,在進行鄉村景觀設計時一定要明白鄉村景觀設計的意義和作用所在,用合理的方法,因地制宜的提升和改善鄉村景觀環境。好的村莊景觀環境不僅可以維護生態平衡,給當地村民提供一個良好的生產、生活、生態環境,同時也能吸引外地游客,帶動鄉村經濟、文化的發展。
三、鄉村景觀的含義
鄉村景觀是鄉村地區范圍內,經濟、人文、社會、自然等多種現象的綜合表現。主要包括:鄉村生態景觀、鄉村生產景觀和鄉村聚落景觀。
四、鄉村景觀設計原則
1.尊重村莊實際的原則
每個村莊都有自身的自然格局、建筑風貌和歷史沿革等。在村莊景觀設計中應尊重村莊布局和地形地貌,不搞大拆大建。綜合考慮鄉村建設的實用性、美觀性、經濟性,依托現有資源和景觀格局基礎,結合村莊整體發展要求,綜合提升空間景觀質量。
2.尊重村莊規劃的原則
村莊規劃是結合村莊實際情況和當地訴求制定的適應村莊一定時期內發展方向的基本依據,重點通過規劃來完善農村生產生活、交通居住條件和基礎設施等。在景觀設計時,應充分結合上位規劃,特別是土地利用規劃、產業規劃等,保護基本農田和生態紅線,合理進行功能分區和定位。在滿足生產、生活和不破壞大生態背景的基礎上,提高景觀環境質量。
3.尊重村莊文化的原則
每個鄉村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其表現出來的鄉村景觀也是不同的。風俗文化、農耕文化、生態系統沉淀著當地的歷史和傳統,體現出當地特有的地域特色。鄉村景觀是自然條件、生產和生活成為一體的因地制宜的生態景觀,是通過一定時間的歷史積淀而形成的。尊重村莊文化,保護歷史文化要素,在其基礎上進一步提煉和繼承地域文化特征,使村民找回歸屬感,避免千村一面的情況發生。
4.尊重村莊生態的原則
鄉村景觀是最為樸實、自然的,鄉村景觀的設計必須遵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則和理念。在設計中,不能違背自然規律、破壞生態平衡。應尊重村莊的生態性,利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在現有地形地貌、維護生態平衡和格局的基礎上,為鄉村居民提供更好的舒適、優美、衛生的生活和生產環境。
五、鄉村景觀設計要素及設計方法
鄉村景觀包含多種設計要素,如村舍、道路、農田、山體、水體、綠化等。這些要素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系,是提升村莊品質重點打造的工作內容,可以統一規劃,突出重點,分布實施。
1.村舍
村舍是農民居住和生活的主要場所,是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而形成的聚落。建造村舍的材料是多種多樣的,如:木材、石頭、麥秸稈、泥土、磚砌、青瓦等;建筑樣式也有坡頂、平頂等多種形式,這都與當地的生活環境和歷史積淀有著一定的關系。
在進行村莊風貌提升時,對建筑外立面進行改造翻新,是很多地區常用的方法,目的是統一村容村貌。在設計和施工中,應結合當地民居建筑風格,挖掘當地特有的材料、顏色、元素、施工技法等,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建筑風貌。特別是傳統村落,應在調研中重點對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傳統民居等進行取證,編輯建筑檔案,除了對建筑外立面進行統一規劃設計外,重點也要對有保護價值的老建筑進行修復設計。
除建筑外立面以外,也應對建筑宅前屋后、內庭院進行設計提升。應結合農村生活實際,適當進行綠化點綴,不能盲目的城市化。在植物的選擇上要接地氣,多種植果樹和鄉土樹種,菜園要合理規劃,定期打理,杜絕臟、亂、差的情況持續發生。
從建筑功能的角度上來講,現代村莊除了民居外,還要求根據村莊實際情況適當配備一些配套服務設施。如:村委、學校、幼兒園、老人照料中心、衛生室、便利店、服務站、活動室、圖書室等。這些建筑應與村舍充分結合,方便村民日常生活,建筑風格上應與村舍協調統一。
2.道路
道路是村莊的骨架,主要分為與外界相連的主干道路、村內支路以及巷道。為了滿足村民的生產和生活,絕大多數村莊已經將其硬化成水泥路。可是目前很多村莊還面臨著道路寬度不合理、年久失修破損嚴重等問題,這也是景觀設計中應該重視的工作內容之一。
在設計中,首先應結合規劃完善交通路網,對各級道路進行寬度規劃和控制,方便村民日常出行和生活安全。其次,在滿足日常功能的前提下,適當增加道路的多樣性和美觀性。如:借助村內生態環境和農田景觀增加休閑游步道或騎行道,不僅為村民茶語飯后提供休閑去處,另外也可以為游客提供多種體驗方式。利用生態環保材料在道路耐用性、美觀性、色彩性等方面提升道路品質。利用行道樹和草花類植物美化道路兩側綠化,使村莊道路更加具有鄉野氣息和趣味性。
3.農田
農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而原有單一的大田種植已經不能滿足農民的生活需求。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經濟的多元化,要充分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和價值,大力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建立健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
農田是鄉村景觀中重要的元素。隨著綠色、生態理念的不斷強化,很多地區將農業和旅游業進行結合,走休閑觀光鄉村游路線。這就需要在設計中摸清基本農田情況,保護基本農田格局。在此基礎上,增加創意元素,植入體驗項目,形成特色農業景觀。
4.水體
農村生產生活離不開水,一般分為用于生產的灌溉水和自然形成的溪流、河流等。近年來,由于粗放的生產生活方式,基礎設施與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欠缺,農村水環境會有不同程度的破壞。因此,水環境治理是農村建設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水體景觀設計中,本著保護水資源的原則,應優先考慮河道的清理和整治。設計種植能凈化水質的水生植物,利用天然石等當地材料打造生態駁岸。同時,合理設計游覽路線,結合周邊自然環境,在適當位置設置休閑平臺和親水平臺,方便游客觀賞休憩。
5.綠化
鄉村綠化受村莊格局的影響,和城市綠化有著很大的不同。在設計中應充分結合地形地貌和建筑布局,在宅前屋后、道路兩側、重要節點等位置適當點綴。在植物的選擇上,要選擇耐生長、打理方便的鄉土樹種、果樹和具有鄉野氣息的花卉、農作物等,突出當地地域特色,不可一味城市化。可增加鄉村綠道,將鄉村特色節點串聯起來。也可以利用空閑地進行綠化美化,建設供村民休閑的小游園、公共綠地等。開展庭院綠化,提升庭院綠化水平。
六、結語
通過鄉村建設實現鄉村發展與整治的現代化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改變了鄉村落后的面貌,也為農村的發展打下了基礎。鄉村景觀設計應與規劃緊密結合,尊重鄉村實際,融合自然、文化、產業特色,因地制宜的提升村莊空間景觀環境,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參考文獻
[1]盧淵、王佳星,《鄉村景觀的共生與發展》,大眾文藝,2020,(03),263-264
[2]陳諾,《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景觀營造的作用與方法》,現代園藝,2019,(11),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