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利
【摘要】?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經典文本是十分寶貴的教學資源,在發揮語文教育價值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語文課堂逐漸開始重視經典文本的多元解讀教學,但根據實際的教學現狀可以看出,經典文本多元解讀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過渡解讀、單一解讀等,這樣就失去了多元解讀教學的意義。為此,本文就以初中語文為例,簡要探討了經典文本多元解讀教學及實踐研究,以供相關同仁借鑒。
【關鍵詞】? 初中語文 經典文本 多元解讀 問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25-017-01
引言
基礎教育階段中,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有著實踐性、綜合性較強的特征,若是要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就必須在傳授語文知識與技能的前提下,開展必要的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為此,這就需要教師從多元角度去解讀經典文本,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
一、經典文本與多元解讀概述
在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小說、散文、詩歌以及語言等都屬于常讀常新的傳統篇目,這些就被稱之為經典文本,這些都是經過嚴格篩選所保留下來的重要教育資源,具有權威性與典型性的特點。
文本的多元解讀是指學生從不同層次、角度去閱讀文本,在不斷閱讀中去獲得新的體驗。同時,每個學生都有著獨特的情感、性格等,即便是同年齡的學生在閱讀同一篇文本的時候,也會有不一樣的理解。本文所說的語文經典文本多元解讀角度,是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內涵的多元化理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以此達到語文教育的育人價值。然而,目前在初中語文經典文本多元解讀教學中,存在著單一解讀、過度解讀的問題,具體體現在解讀方式單一、缺少互動對話、脫離文本與學生實際等,使得文本解讀出現偏差,使得學生無法有效把握文本的內涵,影響到教學的有效性,進而限制了學生的語文素質能力提高。
二、初中語文經典文本多元解讀的實施策略
1.針對單一解讀現象,應提倡思路多向解讀
多元化是文本解讀的根本思想,不能按照固定的模式來進行文本的解讀。人們對文學藝術作品的接受方式有很多種,所以我們解讀文本后得到的結論并不是唯一的,與讀者的思想意識有著極大關系,會在其思想進步中逐漸被完善。就以《背影》為例,我們解讀文章中“唯美”的人生態度時,可以從懺悔、死亡、回憶等多角度進行分析。
首先,是回憶角度進行解讀。本文屬于一篇散文,是作者在長期生活中所獲得的一些感悟。作者曾經談到過寫這篇文章的緣由,主要是因為父親來信中的一句話,使朱自清暗自感傷,想起了過去發生過的事情,就決定記下來。作為一名藝術家,他在心扉上所刻畫的東西與實際事件之間還是存在一些差異的,兩者相似,但并不是一個東西?!侗秤啊分嘘P于情感的體現是隱藏于當下與過去兩種時空下的時間跨度。
其次,以懺悔角度進行解讀。在《背影》中我們可以發現朱自清基本沒有寫到對父親養育之恩的感謝、對父親是如何思念的,而是在講述自己的悔恨,產生這種醒悟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在八年后接到了父親的來信,使其心目中的“悔恨”之情被徹底激活。
最后,從死亡角度進行解讀。在作者父親來信中提到了“大去”,這是主要是用于描述生命終結。關于“死亡”這一話題,在中國文學中被闡述很多,并多數都是以時間來表現,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不但表現了時間的流逝,也借此表達了一種悲傷之情。
2.針對過度解讀現象,應提倡把握解讀界限
優秀的文學作品可以在每一個時代中讓讀者從中獲得獨特的體驗,形成異于他人的想法。不過,這種想法的產生并不是源自信馬由韁的解讀,而是基于作者意愿的前提下,與廣大社會背景聯系所獲得的。所以,在進行多元化解讀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度,避免出現過度解讀或誤讀的情況。例如,在《背影》的學習中,有的學生就可能會把作品中父親的形象看作一個違法亂紀的人,這顯然是不對的,是對“偉大的父親”這一形象的詆毀,究其原因是在解讀中脫離了當時作者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未能深刻體會其情感意蘊。
為此,在進行多元解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中以“父愛”為導入索設置一些問題,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則可以使學生深入思考,產生疑問,這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重點介紹一些文章的寫作背景,讓學生可以正確理解其中的情感。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開拓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使其產生了多元看法,也將這些看法限制在一定的范圍與界限內,保證了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所以,教師應充分考慮引導的方式,合理把握解讀界限,以此來促使學生完成對文本的多元解讀。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經典文本多元解讀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與認知水平,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多元解讀教學的有序開展,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提高他們的多元解讀能力。在此過程中,語文教師不僅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能力,保證教學活動的高效、有序進行,還要重視學生自身知識水平地提高,培養學生更多的優秀品質,促使其更好地成長成才。
[ 參? 考? 文? 獻 ]
[1]魏明駒.初中語文經典文本多元解讀教學及實踐研究[J].甘肅教育,2017(12):42-42.
[2]周博,許采娟,欒力娜等.初中語文經典文本多元解讀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447(01):145-146.
[3]高建蘭.淺析初中語文教育教學對文本多元解讀的思考[C].教師教育論壇(第一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