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華照
【摘要】? 思維是一個人智力的核心,能夠幫助人加工信息、整理信息、深入探究。可以說只有擁有良好的思維能力,人才可盡情地去體驗活動,收獲更多的知識與快樂。新課程教育觀念中也明確提到:教師要更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有了學習方法,便可自在地暢游在知識的海洋中。基于此,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也應明確教學目標,活用教學方法和策略,努力創設多元化的情境,帶領學生去探索。
【關鍵詞】? 初中英語 學生 思維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33.41?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25-046-02
引言
考慮到英語屬于一門語言性學科,所以很多老師在講授中會緊緊圍繞考試內容展開,學生可參與活動探究的機會極少,漸漸地因氛枯燥,學生普遍興趣下降,影響了學習效果。為了有效保障英語教學效果,教師要正視問題,積極運用教學策略調節課堂氣氛,給予學生提供探究知識的空間,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更加適應英語課堂教學,這樣既促保教學效果,又使得學生綜合全面發展。
一、簡要分析課堂教學活動開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是需要經歷一個漸進式的過程,課堂知識的講解也是從淺到深,且要注重觀察學生的行為動作,以便給予更針對性地指導。筆者認為,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以學生為主體,合理設計任務
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大多都喜愛表現自己,內心希望獲得他人的肯定和表揚。結合學生的年齡段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可分析班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根據學生已有能力水平和即將達到的能力水平間的差異,設置具有探索性的學習任務,用任務驅動學生發揮能動性,積極探究知識,發展思維能力。
(二)尊重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
探索能力是初中學生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眾所周知,對學習過程的體驗重于最終的結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觀察學生情況,有針對性地給予引導和幫助。學生之間個體差異是切實存在的,教師要富有耐心,想方設法進行因材施教。如:可以結合教學主體內容的難度,開展分層教學;或者在學生參與活動過程中,應積極鼓勵學生。
(三)關注學生情感,營造寬松氛圍
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先是發現問題,接著是結合結合已有知識經驗探索,最后是得出結論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動力越強,收獲的效果越佳。所以,教師要結合周圍的教育資源,為學生營造和諧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同時結合對學生情感的關注,給予有力的引導和積極的鼓勵,讓學生敢于表達,誘發探索思維。
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英語教學效果的策略
(一)更新教學觀念,準備教學資源
現如今,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適應現代化社會模式,必須予以改變。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應先主動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將新型教學理念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盡可能地貼合學生生活,滿足學生的探究需求。例如:教師可以在平日里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去觀察學生的行為動作和情感變化,并可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思維模式、認知能力、興趣愛好等。然后,在備課階段教師可結合教學經驗、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的主體內容,判斷其教學的重難點,細分教學環節,設置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教學活動,以及準備課堂所需的單詞卡片、演示PPT等教學資源,以便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學習活動中。
(二)活躍學習氛圍,強化基礎培養
在傳統的講授型模式下,學生都是坐在座位上默默地聽,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效率較低。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通過創設教學活動,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在活動中充分鍛煉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英語知識與技能的提升,保證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到復述故事情節的活動中。復述其實就是人腦部快速思維反映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發揮其想象力、思維力進行創造,對原文進行加工、整理,后在進行復述,這對于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和思維能力的鍛煉都具有不可忽視的*效果。如在學習Unit4 want to be an actor. 這一課時,可讓學生充當起一名去HCS的應聘人員,再現故事情境,學生對 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y?這一問題,展開聯想,學生1: I want to be a reporter,because I have access to the latest news.學生2:I want to be a doctor who can help patients.學生們熱情地在進行交流,鍛煉著知識技能。而且為帶動學生參與活動的欲望,教師也可組織一些競賽性質的活動,比如“單詞接龍、造句小能手等活動”,帶領學生們歡快地進行比拼。
(三)分層進行提問,帶動學生參與
課堂提問是鍛煉學生思維的一種基本形式。因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確實存在的,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在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上都有著略微的差異,故教師所設置的問題難度要有難易程度之分,將學生進行分層,以優化教學過程。通過分層的形式,可以照顧到高、中、低每一層級的學生群體,引領學生參與活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各項潛能。如在進行Welcome to Beijing和All about Guilin學習時,教師就可依據對班級學生的分層,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和任務,將“What is the capital of China?”等簡單的問題,可以交給后進生回答,鍛煉學生的專注力、分析力,而且也可以設置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如自主用幾句話簡短介紹一個城市,用任務驅動較為優秀的學生,勇敢突破自我。學生小華介紹到:Guangdong is a coastal city. It not only has developed trade, but also has a lot of special food. I like it very much.
在學生回答問題完,教師作為活動組織者要及時進行點評和鼓勵,適當地向學生補充知識要點,以及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四)引導合作探究,鍛煉學生思維
為使每一個學生在活動中都能夠主動參與,并在探討交流中思維受到啟發,開心地收獲更多的知識和提升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組織班級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仔細研讀課文,分析句子句式,結合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與同伴進行交流,相互地學習和幫助,最終成功的解決問題,促進自身各項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學習DIY這一內容時,考慮到該內容與學生生活較為貼切,易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放手,給予學生更大的探究空間。對班級學生合理分組,使不同性格、能力基礎的學生間可以形成優勢互補。其次可設置一些問題任務(1)Whats DIY?(2)Do you like DIY?(3)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DIY?使學生可參照問題明確探究地方向。結合問題,學生在合作探討中,發揮主動性,相互地交流各自的觀點,思維在交流探討中碰撞出火花,真正地去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并推動學以致用。
(五)加強英語應用,鞏固學習效果
學習知識最終為的就是在生活中進行應用。教師要積極利用周邊的教學資源、先進的技術手段,為學生營造更加真實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感知探索,主動去思考,去轉換句式的用法,靈活地應用英語知識去進行表達,這樣學生能夠從活動中獲得成就感,漸漸地愛上學習英語。新課程標準下英語教材的材料多源自于我們的實際生活,都是由專家和學者精心挑選的,符合初中學生的年齡段特征,適合教師利用于此設計真正的語言任務。例如,在學習Unit7 Topic 3 Section C這篇文章后,教師可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任務,讓學生從父母的視角寫一篇日記。學生在理解閱讀材料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重新組織語言,完成輸出任務,進行表達創作,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英語閱讀是所有知識點的精華,是知識的濃縮,是人們知識從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過渡的橋梁。在初中英語教材中包含有許多可供學生閱讀的文章,教師要基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開發教學活動和設置探索性任務,使教學過程生動有趣,學生們主動參與探索,去分析文章,用英語進行交流,提升學習效果,促進各項能力的全面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邊耀倩.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果,積極發展學生思維能力[C]// 2019年“區域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研究”研討會論文集. 2019.
[2]趙友桃.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C]// 向導-教育導刊. 2018.
[3]張瓊梅.初中英語課堂提問中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J]. 校園英語, 2018.
[4]呂秋敏.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J]. 校園英語, 2018(7):150-150.
[5]林素芬.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英語思維品質培養的策略探究[J]. 青年時代, 2018, 000(019):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