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熱點問題是指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具有影響力、關注度高的問題,可以引起強烈的社會反應,涵蓋了政治、教育、文化、科技等多個方面。思政教育是引導大學生思想發展走向的關鍵因素,能夠減少社會不良信息給學生造成的思想影響,由此可見社會熱點問題具有一定的思政教育意義。本文從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效果的目的出發,深入探討了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入社會熱點問題的重要意義,力求可以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關鍵詞:社會熱點;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價值
社會熱點問題所涵蓋的范圍極廣,從國家大事到市井小事,體現了社會在某一方面中出現的發展問題,可以為社會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引導,同時也是引起群眾思考的重點實踐。高校思政教育具有引導思想的特點,可以反應社會現實問題,對學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通過對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將社會熱點新聞問題加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以及現實性,使學生可以通過實際的案例來挖掘其中的思政教育內容,進而使思政教育可以達到與時俱進的效果。
一、增加思政教育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如果思政教師一直以課本上的內容為主要教學內容,就會導致思政教育和現代社會發展之間的適配性下降,進而影響到思政教育效果[1]。社會熱點問題在思政課堂中的提出可以豐富思政課堂的教學內容,避免了思政教育過于理論化的問題,為學生實際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指導。同時,社會熱點問題也可以讓思政教育更加貼近現實,使學生可以將生活和思政學習聯合起來,進而提高思政教育的警示效果和引導效果,使學生在今后遇到同樣問題時也可以利用有效的方法進行解決。
二、激發學生對思政內容的學習興趣
高校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道德能力,可以為學生之后的社會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礎保障,而思政教育則是提高學生道德水平、職業精神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思政教師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模式,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參與度。在現代社會中,學生獲取社會熱點新聞的途徑多數是從網上平臺,如抖音、微博等,并且學生對于網絡平臺的內容有著更加高的關注度和閱讀興趣。在思政教育內容中加入社會熱點問題則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投入到話題討論過程中[2]。在思政課堂中進行討論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思考方向進行引導,使學生可以從正確的角度思考問題,提升思政教學的效果。
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部舉辦以社會熱點問題為主題的辯論比賽,讓學生分別以正方和反方的角度思考,可以引導學生都投入到思考的過程中,并利用辯論比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
三、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思政教育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可以利用正確的思想、認知以及知識來解決生活中所遇見的問題,但是以往的思政教育過程中過于重視理論化內容的教學,沒有對學生開展有效的實踐教學。社會熱點問題則為學生提供思考實際問題的環境,使學生可以站在現實的角度思考如果自己遇到問題后應當如何解決。同時也可以強化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度,以及對民生問題的了解程度,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實際意義[3]。例如,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時可以加入有關于“房價”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如何解決買房難的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
四、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
思考是大學生深刻領悟思政教育內容的重要方法,但是很多大學生都認為思政教育只需要背書即可,將思政教育作為一種考試科目,缺乏對思政教育的深入思考。思政教師需要認識到這一問題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影響,對思政教育的開展進行創新者,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提高。例如,學校可以在網站上建立交流平臺,為學生構建開放性的討論平臺,讓學生在平臺中對社會熱點進行交流和思考,使學生可以吸收其他人的觀點,讓學生更加正確的對問題進行思考[4]。
結束語:
思政教育是高校必不可少的課程類型之一,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過于落后,無法激發學生對思政教育的學習興趣,也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教學效果。通過將思政教育和社會熱點新聞進行有機結合,可以提升學生的思考興趣,豐富思政教育的教學內容,并讓學生通過實時問題來提升問題的解決能力。教師需要認識到思政教育中加入社會熱點問題的重要性,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對思政教育工作進行改革。
參考文獻:
[1]劉政虹.創新思政教育教學 踐行工匠精神育人——打造思政選修課新時代的工匠精神[J].教育教學論壇,2020(21):58-60.
[2]李煜.網絡信息碎片化語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0(04):40-41.
[3]葉柏森,張平.大學校園環境文化視域下思政教育研究:功效·現狀·路徑——基于對江蘇六所高校的實證調查[J].江蘇高教,2020(05):96-99.
[4]周興建,蔡麗華.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多維度協同模式研究——以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紡織服裝教育,2020,35(02):119-121+125.
作者簡介 :郭宇(1991.08-),女,漢族,湖南長沙,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