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梅
摘? 要:在學生的成長和學習過程當中,家庭與學校是最重要的兩個部分,家庭是孩子們從小生長的環境,學校是孩子們學習知識的場所。“家庭和學校”兩者密不可分,相互聯系,共同完成對孩子的日常管理和教學工作。無論哪方面出現了問題,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對他們的成長與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本文就從當前的“家校共育”的理念出發,對攜手育人的問題與對策進行淺析。
關鍵詞:小學;家校共育;探討
【中圖分類號】G7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1-0015-01
1.小學家校共育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廣,很多學校與家長已意識到對孩子學習思維的教學價值,逐漸的形成了“家校合作”的教學形式。根據調查研究顯示,在具體的小學家校合作教育中,仍存在一些實質性的問題,需要教師去解決。學校是由專職人員與專門機構組成的系統,應該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目標,但許多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忽略了對學生的思維培養,平時也缺少和家長的溝通聯系。在家校合作中,家長作為孩子的父母,在一些問題上只是被動地聽取指導。如學校的一些收費問題,有的家長沒有過多的干預,只是被動交費,學校因此會受到教育部門的問責。一些年輕的剛上崗教師不愿服從上級領導的安排,也會導致當前教師隊伍年齡的結構偏高,學校與家長無法進行有效溝通。這些都是當前小學家校共育中出現的問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阻礙當前的教學進程。
2.小學家校共育的對策探究
(1)轉變思想觀念,注重家校共育理念
想要提高當前小學家校共育的教學實效,教育機構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注重家校共育理念,并看到當前家校合作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出合理和有效的教學計劃。畢竟小孩子需要父母和教師的陪伴,才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每日的學習和生活,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人生方向。實行家校共育的學校,必須加強對家校合作的重視,強化家庭教育工作指導,才能促進家校深入合作,更好地引領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轉變思想教育觀念,才能促進家校共育活動的開展。新時期的教學觀念是“以人為本”,換句話說就是要懂得尊重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這也是在學校合作中提升教學效率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家庭與學校地位平等的展現。學校要接受家長的監督和管理,家長也要積極配合學校的調查工作,這樣便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家校共育的實效,為孩子們提供一個有價值的學習平臺。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教師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陪伴者好朋友。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家長和教師的悉心引導,這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建立有效的家校協同合作機制”應該是現階段小學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每位教師和家長應該關注的課題。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思想和心理正處于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只有把握好家校共育的形式和內容,才能保證孩子對知識的吸收率,發揮家校共育的價值。
(2)加強制度建設,規范家校合作模式
一些偏遠的農村小學,在家校合作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大都是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為了保證家校合作的一致性,學校應貫徹執行有關教育部門的相關政策,加強制度建設,規范家校合作模式。對于家校合作的方式和流程,家長和學校雙方都要有一個詳細的規劃,而且得依靠政府或者教育機構來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才能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能力,確保各項工作的詳細落實。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很多學校都出臺了家校合作方面的政策文件,這是一個良好的現象,值得廣大學校采取和學習。
教師是孩子的指導老師,也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好伙伴。在日常的教學管理過程中,我們應加強與家長間的交流溝通,確保“師生之間、教師和家長之間、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良性互動,才能促進家校共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完善自身的教育知識架構。通過這種制度性的保障,教師能用積極的態度對待家校合作,提高孩子們的思維能力;家長能主動配合學校的教育措施,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孩子們也能更加快樂的成長和發展。
(3)引入優質教學,提升家校共育實效
有的農村家長接受教育的程度較低,在孩子們遇到困難時,不知道怎樣去幫助孩子們解決,有的家長甚至“無動于衷”,好像不關自己的事。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學校應定期組織家長進行相關的教育培訓,調動家長參加家校共育的積極性,增強家長的家校合作意識。只有引入優質教學,才能使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教師和家長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為孩子提供一個廣闊、優質的學習環境。
學校與家庭畢竟地點不同、實施的主體也不一樣。為了保證雙方在“教育目標、觀念、方法”等方面達成一致性,學校應該站在新時代的角度,明確自己的教育目標,并向家長傳達,讓孩子和家長都明白學校的教育觀念和方法。與此同時,家長也應該做好自身的管理工作,向學校表明自身對子女的教育態度,讓學校認識到自己對子女的期盼。通過一系列的交流過后,雙方才能進一步協商,彌補家校共育中出現的不足和缺陷,充分發揮出家校合作的作用。孩子們扮演著主角,也可以在家校共育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為制定出更好的家校共育模式而出謀劃策,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結語
總而言之,學校和家庭都是孩子們學習和成長的優質環境,“如何把家庭與學校進行配合”是當前教育研究的熱點問題。根據調查研究顯示,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擴展,許多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關注度有所提高,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缺乏相應的教學策略和實踐活動,需要教師的配合。小學是教學的起點,是每個人成長發展必經的階段。只有把“轉變思想觀念、加強制度建設”等落實到位了,才能規范家校合作模式,從本質上提升家校共育的實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