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摘要】? 對數學課堂實踐的研究,為了提高學生邏輯數學智能,采用直觀明了的“圖式法”講題,圖式包括簡短文字、流程圖、樹形圖等,適用于應用題、函數題、幾何證明題及概率題的應用等方面的講題,教師在解題中高度歸納和提煉,向學生指明“如何根據題意建構”,分解所求問題,先嘗試,再修改,后確定,弱化抽象為直觀,從根本上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數學智能,符合學生的終生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 圖式 學生 邏輯數學智能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25-149-02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抽象性強的學科,在教育教學中,經常會遇到沒有思維的學生,如何幫助學生提高思維呢?根據多元智能理論,這實際上就是要提高學生的邏輯數學智能,這成為老師們的核心問題,歸根為老師如何更好地給學生講題,本文提出利用“圖式法”進行數學講題。
一、圖式、邏輯數學智能的概念
康德先生首先提出圖式,指人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的網絡,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認知結構,它影響對相關信息的加工過程。也指一個人不斷積累起來的知識和經驗的結構。人人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利用“圖式”認識和解釋客觀世界。例如:當我們談起醫院,就會想到醫生、病床、打針、吃藥等等,這是頭腦中有關醫院的圖式發生了作用。
邏輯數學智能是多元智能理論中的其中一個智能,指運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現為對事物間各種關系如類比、對比、因果及邏輯關系的掌握,以及通過數理運算和邏輯推理等進行思維的能力。邏輯數學智能的核心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在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智能,尤其是邏輯數學智能,從根本上開發了學生的邏輯數學智能,最終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美國Best指出,激活圖式知識,有利于提高問題解決的效率。因此,直觀的圖式法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數學智能,也是一種教學捷徑。
二、圖式法在數學講題的應用
為了更好地助力教師講題的直觀性,筆者在前人的基礎上,結合數學實踐,分解所求問題,化難為易,提出圖式法講題,圖式包括簡短文字、流程圖、樹形圖等,適用于應用題、函數題、幾何證明題及概率題的應用等方面的講題。
1.應用題
初中階段的應用題有:方程應用題、不等式應用題、函數應用題。很多學生對應用題有嚴重的畏難心理,源于在小學時對應用題的懵懂,不懂得靈活運用相關知識進行解題,經多次跟蹤學生的具體解應用題,歸因為學生不能根據題意列等價關系,缺少建模能力,抓住這歸因,采用“圖式法”突破列方程大關,具體是:根據題意畫出列等價關系的語句,用簡短的文字關系表示,再結合用數字、未知數、數學公式翻譯圖式,最后獲解。
[例1] 學校準備購進一批課桌椅,已知1張課桌的售價和3把椅子的售價一樣,5張課桌和5把椅子共需1000元。(1)求一張課桌和一把椅子的售價各是多少元;(2)學校準備購進這樣的課桌椅共500張,并且椅子的數量不多于課桌數量的2倍,請設計出最省錢的購買方案,并求出最省總費用是多少。
[分析](1)中根據題意可以列為:1張課桌的售價=3把椅子的售價,5張課桌總價+5把椅子總價=1000.(2)總費用=桌的費用+椅的費用。
[解](1)設一張課桌售價是x元,一把椅子售價是y元,
x=3y5x+5y=1000? ? ? ? 解得x=150y=50
(2)設購買a張桌子、則購買(500-a)張椅子,設總費用為w元,
w=150a+50(500-a)=100a+25000
則a=167時,w=100×167+25000=41700
答:(1)一張課桌售價是50元,一把椅子售價是150元;
(2)167張課桌,333張椅子,最省總費用是41700元。
[例2]近年來霧霾天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影響,空氣質量問題倍受人們關注,某單位計劃在室內安裝空氣凈化裝置,需購進A、B兩種設備,每臺B種設備價格比每臺A種設備價格多0.7萬元,花3萬元購買A種設備和花7.2萬元某買B種設備的數量相同。
(1)求A種、B種設備每臺各多少萬元。
(2)根據單位實際情況,需購進A、B兩種設備共20臺,總費用不高于15萬元,求A種設備至少要購買多少臺。
經檢驗后,x=0.5是原方程的解
每臺B的價格:0.5+0.7=1.2萬元,
(2)設購買a臺A種設備,則購買(20-a)臺B種設備
答:(1)每臺A種設備為0.5萬元,每臺B種設備為1.2萬元
(2)A種設備至少要購買13臺。
從上述兩例可見,解不同類型的方程應用題,需要認真審題,根據題意找等價關系的語句,用圖式表示,再結合未知數、已知條件及相關公式翻譯、求解。此時的“圖式”在解題中幫助學生準確建模,直觀明了,有力地幫助學生提高邏輯數學智能。
(二)在幾何證明題的應用
幾何證明題要求學生擁有比較強的邏輯思維和綜合運用的能力,所涉及的知識點及解法比較廣泛,因此,據學生反映,做幾何證明題一看就想不到,有些是想到但不會寫,歸因為學生沒有解題思路及不會靈活運用知識求證。本文提出“圖式法”突圍學生解題困區,形象直觀地幫助學生理順解題思路。
[例3]如圖,在⊿ABC中,AB=AC,點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數。
[分析]
[解]∵AB=AC,BD=BC=AD
∴∠ABC=∠C=∠BDC,∠A=∠ABD(等邊對等角)
設∠A=x,則∠BDC=∠A+∠ABD=2x
∠ABC=∠C=∠BDC=2x
在⊿ABC中,有∠A+∠ABC+∠C=x+2x+2x=180°,解得x=36°
∴在⊿ABC中,∠A=36°,∠ABC=∠C=72°.
用圖式法進行分解求證問題及展開證明過程,思路清晰,增加求證的方向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數理智能。
(三)在函數的應用
初中階段,學生已學的函數有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及二次函數,有些用直接法解有關函數問題,還是比較容易的,學生難以接受不能用直接法求解的函數類題,此時用“圖式法”可以幫助不少師生突破函數問題。
(1)求⊿AHO的周長。
(2)求該反比例函數和一次函數的解析式。
[分析]
用圖式化建構題目的求證,分解每一題,細化每一步驟,直觀明了的方式利于學生有思路可循,化難為易,提高解題的正確率,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數學智能。
(四)在概率題中的應用
概率題中的畫樹形圖就是一種典型的圖式,根據題意,區分“放回”和“不放回”的類型,明確“次數”,從而畫樹形圖求概率,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數學智能。
三、圖式的形成
Simon,H.A在《人類的認知——思維的信息加工理論》一文提出,形成問題圖式需要在具體的問題解決過程中通過排除、概括和建構從關注問題表層轉向深層。可見,圖式的形成是主體主動地認知建構過程,在理解的基礎上形成圖式才不容易遺忘并利于遷移。
在個體主動建構過程中,依賴教師在解題中高度歸納和提煉,向學生指明“如何根據題意建構”,先嘗試,再修改,后確定,不斷形成建構能力,不斷積累與探索,化抽象為直觀,為解決問題作出至關重要的審題分析。
四、意義
喻平老師在《個體CPFS結構與數學問題表征的相關研究》一文中提出,李曉東等人以40名小學三年級學生為試驗,分析了學優生與學困生解決比較問題的差異,結果表明:顯著的差異與其解題時所運用的表征策略有關。大大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由此說明,在問題中采用直觀的“圖式法”,有效地優化了學生的表征策略,實現了“教師教是為了不教”,傳承建構主義,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習得進步和自信!筆者在數學講題中,采用圖式法講解,緩解了學生學習中等題的困難度,有圖可依,喚醒了學生迎難而上的解題干勁,促進學生提升解題能力,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數學智能。
在《數學問題解決——中新兩國學生解決速度》一文中提出“圖式”知識對數學問題解決很重要,一個好的問題解決者一定有一個依據數學結構建構的問題圖式系統。Hembree分析及說明“畫圖和文字轉化成數學等式的訓練效果最好。因此,本文提出“圖式法”進行數學講題,幫助一線教師更形象直觀講解數學題,也幫助了提高學生的邏輯數學智能,符合學生的終生發展的需要。
學生可塑性強,有怎樣的教師就有怎樣的學生,承載祖國的未來,教師使命感強,筆者推薦“圖式法”講題,以“圖”促“講”,突破講解的重難點,形象直觀,有力幫助學生接收教師講題中傳遞的解題技巧,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數學智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學生擁有越豐富的邏輯數學能力,越能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我們的希望,社會的期待!
(注:本文是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2016年度課題“在數學問題解決中培養初中生邏輯數學智能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1201554506)的研究成果。)
[ 參? 考? 文? 獻 ]
[1]魏雪峰.問題解決與認知建模——以數學問題為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5.
[2]陳愛苾.課程改革與問題解決教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4.
[3]江春蓮.數學問題解決——中新兩國學生解決速度文字題的策略和錯誤[M].科學出版社2016.12.
[4]中學數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教科書八年級上冊數學[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