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瑤
摘 要:隨著社會與時代的高速發展,我國人才培養逐步從注重知識與技能教育轉化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在此背景下逐步加強文學作品鑒賞教學,能夠讓學生提高自身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與欣賞能力,對于學生成長成才和終身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語文;文學作品;鑒賞教學;意義;現狀
語文作為我國基礎人文學科,在培育學生人文修養以及傳承優秀文化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讓廣大學生更好地理解優秀文化,可以融入文學作品鑒賞教學,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同時,讓他們深入理解文學作品所傳遞的內涵。當前語文文學作品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學校方面對其缺乏重視度和投入,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偏低,推進語文文學作品鑒賞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一、語文文學作品鑒賞教學的意義
近年來我國對文化知識教育的重視度不斷提高,各個學校對語文教學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且著力推進語文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將語文課程放在了突出地位中。通過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文化知識,對于提高其文學欣賞水平與文學造詣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且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體系,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具有積極推動作用,不斷強化語文學習,不僅有利于提高人才培育質量,同時亦能夠使學生具備更強的專業技能和學習能力,更好地適應當前的社會人才需求。在語文教材中,諸多經典文學作品均符合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通過文學作品鑒賞教學,能夠進一步深化學生文學功底和文化內涵,幫助其開拓廣闊的文化視野。在鑒賞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可以學習作者運用的寫作手法,有效培養學生透過表面看本質的能力,感悟作者所傳遞的情感和內涵,通過培養學生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實現對學生精神的洗禮和升華。除此之外,在文學作品閱讀和鑒賞過程中,可以有效培養學生文本理解能力,這對于其他學科知識學習均頗有裨益,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素養的全面提高。
二、語文文學作品鑒賞教學的現狀
當前在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對文學作品鑒賞的重視度并不高,缺少完善的課程體系。我國諸多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均以實用型和應用型人才為主,課程設置過程中,將專科課程作為首要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廣大師生形成心理暗示,認為語文課程并不是重要的課程。然而在當今社會背景下,實用恰恰是最重要的,語文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人文內涵和審美標準,能夠對當代學生形成有效的滋養,對其日后成長和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由于學校方面的重視度較低,導致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語文教學效果。
三、語文文學作品鑒賞教學的策略
(一)有效利用課堂教學資源
在語文文學作品鑒賞教學過程中,教材是十分重要的課程資源,作為一門涵蓋豐富內容和信息量的學科,教師需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為學生講解豐富的語文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與綜合能力。學校方面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鼓勵語文教師進一步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有效利用,不斷為學生學習知識拓寬路徑。課程教學資源不僅包含文學作品鑒賞等相關教材,還包括通過其他途徑所采取的學習資料,語文教師在進行文學作品的選擇過程中,必須對其內容具有深入了解和理解,保證其具有正確的價值導向,確保將其引入文學作品鑒賞,能夠對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形成積極影響,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并培養其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文學作品鑒賞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有意識地進行文學作品的選取和利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使其能夠真正融入課堂教學活動。
(二)運用對比教學分析作品
在開展語文文學作品鑒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取對比鑒賞的方法,選取具有相似性的文學作品,或者同一作者在相同時期創作的文學作品,帶領學生共同進行品讀,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文學創作背景以及傳遞的真情實感,同時還可以借鑒作者的語言表達方式和邏輯。特別是詩詞類的文學作品,其中蘊含十分深刻的內容,通過對比分析,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以宋代的愛國詩詞為例,雖然在相同的時代背景下創作,但相同事件由不同作者進行表達,所呈現的風格也具有顯著的差異性,這主要是由于個體的切入角度不同,傳遞的情感和境界自然有差異。在《滿江紅》中,“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傳遞了作者不追求功名利祿的品質,如果國家都不在了,再高的功名也是徒勞。在同一時期,辛棄疾也曾在詩詞中表達對功名的看法:“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在文學作品鑒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這樣運用對比鑒賞的方法,引導學生了解創作背景和傳遞的情感,使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入和透徹。
(三)強化傳統文化教學
傳統文化在教育領域始終占據重要位置,當今時代下人才培養不僅要為當下的就業服務,更要為學生樹立長遠的發展規劃。傳統文化在培養學生文化素養以及促進其全面發展中意義深遠。第一,傳統文化教學對培養學生健全人格與良好品質均有裨益,亦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沉淀,具有十分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內涵,將其融入語文文學作品鑒賞教學中,能夠引導學生重新思考人的尊嚴與責任,正確認知自身的不足并不斷完善,最終形成健全的人格與品質。第二,通過傳統文化教育能夠引導學生了解歷史,形成正確的歷史觀,進而在文學作品鑒賞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歷史涵養。第三,傳統文化教育能夠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地域文化開展課程教學,如此不僅能夠豐富教學資源,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標準。
(四)提高教師學識修養
在語文文學作品鑒賞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雖然并不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但是是學生深入品讀和理解的引路人。教學的趣味性和新穎性,以及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性因素。因此必須加強對文學作品鑒賞課程教師的選擇與培養,不斷提高語文教師的學識修養,使其能夠帶領學生更好地進行文學作品閱的讀和欣賞。一方面在進行語文教師的篩選過程中,可以將對文學作品的理解作為構成內容,重點考察教師在開展文學作品鑒賞教學過程中,如何踐行文學作品的闡述和細節講解,同時也可以選取經典文學作品,讓語文教師進行鑒賞。選取合適的教師是課程教學取得成效的首要前提。另一方面,對當前現有語文教師展開針對性培訓,可以通過在學校內組織專題講座沙龍活動,引導語文教師積極融入,在實踐中傾聽并提高自身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進而打造優質的課堂教學。
綜上所述,文學作品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瑰寶,是古代文人墨士遺留的寶貴精神財富。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通過文學作品鑒賞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欣賞能力,同時這種人文教育形式也有利于提高學生文化修養。所以,應有效利用課堂教學資源、選用對比教學分析文學作品、強化傳統文化教學以及提高語文教師學識修養,進一步提高文學作品鑒賞教學成效,培育廣大學生健全人格。
參考文獻
[1]李秀媚.高職語文教學中文學鑒賞教學模式的引入[J].職業,2017(01):92-93.
[2]楊麗萍.文學作品對高職學生行為習慣影響的探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33(03):106-107,147.
[3]呂泉.核心素養理念下高職語文第二課堂的目標定位及實施意義[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9(06):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