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家族“蓮湘”這種民間舞蹈歷史悠久,具有極高的人文價值和社會價值。對“蓮湘”進行文化資源和校本課程開發,不僅能培養學生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傳承和創新極具特色的蓮湘舞,還能讓其他民族的同胞更加了解土家族舞蹈文化,增進民族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本文以土家族“蓮湘”為研究對象,對蓮湘舞文化資源和校本課程的開發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以期能對蓮湘舞的具體開發有所啟示。
關鍵詞:土家族“蓮湘”;文化資源;校本課程;開發
一、“蓮湘”的分類
民族傳統體育是中國體育事業的一部分,兼具運動價值和娛樂價值,是中華民族發展過程形成的寶貴財富。土家“蓮湘”作為其中的一項民族體育舞蹈,不僅具有少數民族文化特點,還具有健身價值,將其應用到大眾健身、娛樂項目中,能夠很好地推廣蓮湘舞,也能豐富人類的體育文化。蓮湘分為肉蓮湘、滾龍蓮湘、多節蓮湘。
(一)肉蓮湘
肉蓮湘以肢體表演為主,用手拍打身體各個部位發出連續、有節奏的響聲,流傳地區主要在柏楊、都亭、汪營等地。關于肉蓮湘的來源,一種是源自泥神道,乞丐渾身抹泥,在有錢人家門口乞討,他們拍打身體各個部位使稀泥飛濺,富人怕臟而施舍。流傳后世,舞者去掉了抹稀泥的做法,這便是肉蓮湘的原型。第二種是城隍菩薩于每年農歷五月二十日生日當天游城巡視,表演者扮成花鬼兒滿街嬉戲,百姓也會擺出花果祭品一同取樂。肉蓮湘通常是土家族人為了歡慶豐收或是活躍氣氛時表演,配曲“蓮花落”,唱詞即編即唱,表演時運動量大,歡快詼諧,極具運動價值。經過后世改良,肉蓮湘已經形成了體育和舞蹈兩種形式。
(二)滾龍蓮湘
滾龍蓮湘由周樹庭老人所創,動作靈活輕巧、變換豐富,調子輕松歡快、唱詞簡單易懂,深受民眾的喜愛。目前,滾龍蓮湘主要在鄂西、湘西、黔東北土家族地區盛行。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人民當家做主,廣大群眾用各種文藝表演來表達愉悅的心情。滾龍蓮湘的命名是周樹庭從“歡喜地打滾”這句俗語中得來的。1954年,湖北省歌舞團在多次請教周樹庭滾龍蓮湘技法的基礎上,又對其進行改良。原來的滾龍蓮湘唱、打、跳、滾結合,運動量很大,為了節省舞者體力取消了唱詞,滾龍蓮湘至此基本定型。表演時,舞者兩手各握蓮湘與快板,蓮湘有節奏地拍打著身體各個部位發出的聲響與快板發出的聲響非常融洽,并不突兀。滾龍蓮湘之所以得此名字,也是因為表演時舞者時而翻滾,時而模仿鴨子步打,時而空心后仰,如同蛟龍戲水。蓮湘跟隨快板的節奏有規律地拍打,速度與快板同拍,這對舞者的體力和技藝要求較高。由于滾龍蓮湘的運動價值和娛樂性,這項民間舞蹈被作為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備受喜愛和推崇。
(三)多節蓮湘
傳統蓮湘舞使用一根完整的蓮湘,多節蓮湘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將一截長蓮湘拆分為數截可分可合的小蓮湘。演出時,表演者既可以手持長蓮湘按照傳統的打法進行舞蹈,也可以把蓮湘拆成兩截,兩手各持一截跳躍翻滾,還可以把長蓮湘分成更多截組成多種圖案。相比起傳統的蓮湘,多節蓮湘動作變換更加豐富,動作難度和運動量也加大了。這種改良后的蓮湘更接近體育運動。
二、開發“蓮湘”文化資源和校本課程的實踐探索
(一)課程內容選取的基本原則
1.兼具代表性和廣泛性
代表性是指校本課程內容選取的蓮湘舞既要有土家族民族特色和地域風格,又要突出這個民族的個性和精神文化。土家族作為閩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少數民族,舞蹈一定程度上能表現閩南地區的文化特色。廣泛性是指舞蹈教學體系要盡量體現閩南地區的舞蹈特色和地域文化,開放的教學體系對于學生視野和眼界的開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開發蓮湘舞時既要突出土家族的舞蹈特點,又要一定程度上反映閩南地區的舞蹈文化。兼具代表性和廣泛性的由點到面的教學,對于學生研究分析和歸納總結能力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
2.兼具基礎性和探究性
蓮湘舞歷史悠久,歷經百年的傳承與發展,其舞蹈文化十分復雜。短時間的教學是不可能讓學生對蓮湘舞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掌握。在選擇教材內容時,要從博大精深的蓮湘舞蹈文化中提取出一些具有理論、技能和發展基礎的知識讓學生對蓮湘舞形成一個宏觀上的大致了解。為了突出蓮湘舞的民族特色,還需要對蓮湘舞的動作、技巧、舞蹈特點、民族文化進行選擇和提煉,編制兼具代表性和基礎性的課本內容。學生通過基礎知識的學習,對蓮湘舞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師可以對基礎性學習進行延伸和補充,引導學生對蓮湘舞進行二次創作。基礎性學習為學生夯實舞蹈基礎,探究性學習對于學生即興創作舞蹈能力的提高和蓮湘舞的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蓮湘”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
1.口傳身授教學
“口傳”是一種理論教學方式,教師對舞蹈的動作技巧、體態、特點等基礎知識詳細地講解,讓學生對于舞蹈的正確動作或是規則要領有一個大致了解。“身授”是一種實踐教學方式,教師親自示范舞蹈,讓學生對舞蹈的特點、動作等有一個正確的了解。不論是“口傳”還是“身授”都對學生的舞蹈教學起到奠基性作用,并無先后之分。教師既可以先講原理再示范,也可以先示范再講明其中動作原理。舞蹈教學時,學院可以聘請在這個領域取得一定成功的老藝術家或者是有著深入研究的優秀教師對學生進行口傳身授,讓學生正確把握土家族蓮湘舞的風格和韻味。
2.情景教學
情景教學是指在課堂上模擬土家族的生活情境和風俗習慣,為學生創設相應的環境來學習蓮湘舞。這種教學方法在使用時最關鍵的一點是要盡可能地模擬情境,讓學生能切實感受情景的氛圍。為此,教學過程中,可以先請老藝術家為學生講解土家族的風土人情,蓮湘舞的起源和發展等,通過語言交流形成情境,讓學生在模擬情境中對蓮湘舞產生濃厚興趣。接著,教師讓學生自由選擇角色,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主動參與,自己創設表演情境。除了課堂的虛擬情境外,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真實的課外情境。真正的蓮湘舞表演與課堂創設的虛擬情境是不同的,情感是學好舞蹈的一個重要因素,真實的舞蹈文化氛圍對于學生思想情感的進一步理解和釋放具有重要意義,這一點單靠課堂教學是無法實現的,因此學生要多參加民間舞蹈活動,學習民間表演者的舞蹈動作及情感表達,情感的宣泄和寄托也是民間舞蹈流傳至今的真諦所在。只有結合課堂模擬情境和課外真實情境,才能讓學生準確把握蓮湘舞的精髓。
3.即興創造指導教學
即興創造是指沒有經過事先編排,現場表演時受到觀眾和自身情緒的感染,在音樂和鼓點中即興舞蹈、抒發情感的一種表演方式。即興創造是對傳統舞蹈的二次創作,對舞者的舞蹈功底和舞蹈素質要求很高,同時也考驗了舞者突破傳統,臨場創新的能力。即興舞蹈作為中國民間舞蹈的主要創作方式之一,既能傳承和延續蓮湘舞的精髓,又能在優良舞蹈傳統的基礎上再次創新。隨著時代的發展,觀賞者的心理、審美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蓮湘舞也要與時俱進,不斷適應新時代的需要,豐富舞蹈的內涵。為了加強學生對蓮湘舞的感悟和體會,教師在舞蹈教學過程中不光要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更要注意訓練和培養學生即興舞蹈的能力。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看藝術家的即興舞蹈,并對其中的規律和特征進行分析總結,鼓勵學生多嘗試即興舞蹈,并對其動作進行指導。
三、結束語
民間舞蹈體現了各地區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及民族精神,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流傳至今,蘊含了先輩多年來的心血和智慧,具有豐富的文化價值。全球化浪潮下,由于各種外來文化以及現代文化的猛烈沖擊,不光是土家族“蓮湘”,其他民間舞蹈同樣面臨著失傳甚至消亡的威脅。對民間舞蹈進行舞蹈文化資源和校本課程的開發能讓其得到很好的傳承和創新。本文以土家族“蓮湘”為切入點,探究了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教材選取和教學策略,希望能對蓮湘的傳承起到促進作用,同時對其他民間舞蹈的開發也能有所啟示。
參考文獻:
[1]井麗.編織民間藝術,打造校園文化——推廣蓮湘舞的實踐反思[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09).
[2]姜必祥.“蓮湘操”——學校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J].中國學校體育.2009(05).
作者簡介:
瑪秀草(1990—),女,甘肅夏河人,中南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民族民間舞。
課題項目:
本科教學質量工程項目《校本土家族"蓮湘"課堂教學內容構建》(編號:JYX19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