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華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在地關乎著每個學生未來的學習習慣。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獲取方式變得多樣化,那么小學語文教育,尤其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式是否能緊跟時代,怎樣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閱讀基礎,怎樣培養學生適應新時代的閱讀方式,都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就此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的可能性有哪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01-0126-01
Abstract: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s really related to each student's future study habi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ways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have become diversified, so whether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can keep up with The Times, how to help students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reading, how to train students to adapt to the new era of reading, are worth further explo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sibility of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methods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育中,主要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在字、詞、句、段上打基礎,讓學生清晰地理解表達文字所承載的思想。但是,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非常有必要正視問題,并尋求新的閱讀教學方式。
1?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方式會受到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的限制。客觀因素主要包括環境因素、硬件設施,主觀因素包括老師的教學水品和能力,以及學校、老師、家長對于教學的重視程度和配合程度。其中,主觀因素是我們應當竭力尋求提升的。
教學中普遍存在語文閱讀教學方式過于死板的問題。即老師硬教,學生硬學。這樣的教學方式在過去許多年的時間里飽受詬病,結果是,這樣的方式也確實扼殺了很多學生活潑的天性。
1.2內容局限導致難以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1)語文課本缺乏發散性、啟發性、時代性。課本是教學的基礎,但是不可否認,現在的小學語文課本內容,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學生豐富的學前教育、多元的信息獲取渠道的“喂養”下,語文課本內容與學生的求知需求顯得有些脫節。學生對許多課文內容的時代背景越來越陌生,因此,學生更加需要一些“沉浸式”、體驗式的學習方式,幫助他們突破理解能力的局限[1]。
(2)閱讀教學方式單一。同時,作為教學的主體——老師,本身應該不斷打破自己的教學習慣,適應社會的發展,尤其是自己首先適應這個社會多元化的文化傳播方式,讓這些不斷更新迭代的方式成為自己的教學手段。
(3)課外閱讀建議難以為學生注入生命的營養。《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對閱讀量的要求是: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應該不少于300萬字。閱讀量的指導有助于約束學生的閱讀自覺性,但是對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世界觀的形成、思維發展、獲得審美體驗等綜合能力來看,更重要的不是讀多少,而是讀什么。那么,學校與老師應該給到學生什么樣的課外閱讀指導顯得至關重要。
1.3為了考試而閱讀的壓力,擠壓了為追求人生意義而閱讀的啟思。在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方面有一些基本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掌握最基本的閱讀方法,會瀏覽、略讀、精讀等閱讀方法;可以通過多渠道拓展閱讀量;能主動進行探索性學習等。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試卷上能夠讓學生展示其閱讀量、閱讀內容以及閱讀水平的空間并不多。這就導致在學生追求好成績的過程中,扎根課本還是拓展閱讀成為學生的一個困惑。
2? 傳統閱讀教學方式的提升空間在哪里
2.1從課本內容出發,但不局限于課本內容。在小學語文課文的編排中,首先要根據不同學齡段學生對字、詞、句、段的接受能力進行編排,其次,在語文教學內容中輸出的思想道德觀也要與各個學齡段學生的接受能力相匹配。可以說課本的自然順序是能力導向決定的。但縱覽六年的課本內容,其實是可以按照主題分類的。比如:紅色革命主題、詩詞、傳統美德等。教學中,老師可以嘗試從主題來進行閱讀發散,以一個閱讀中心引出其他的閱讀內容。通過引發學生拓展性的閱讀激發自主閱讀的興趣,以及形成學生之間互相補充知識點的學習氛圍。
2.2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提升的記憶力訓練方式。朗讀和默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訓練,此外,要提升學生復述和背誦課程內容的能力。直白地說,記憶力訓練是語文閱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訓練內容。但學生的記憶方式主要分為:圖形記憶、聲音記憶、文字記憶這三種。這對老師的教學能力就提出了挑戰,為了兼顧到不同記憶方式的學生,老師需要花費心血探索記憶的科學方法。幫助學生在學習閱讀的過程中,將所學所讀的內容,內化成生命中的養分[2]。
2.3組織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設計豐富的教學形式,也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例如:組織朗誦比賽、話劇演出、古詩新唱、不同內容的記憶力競賽等。
3? 運用有可行性的語文閱讀教學新方式
3.1借助線上教育作為輔助。
(1)輔助學生反復鞏固知識點。從老師的角度來看,可以嘗試在以課堂教學為基礎的前提下,對教學內容進行錄制,將教學內容制作成教學視頻、教學音頻等,以便學生反復觀看、收聽,從幫助學生而達到鞏固閱讀知識的效果。
(2)激發學生利用新手段學習的積極性。從學生的角度來看,老師同樣可以鼓勵學生將所學的內容進行視頻、音頻的錄制,當做是一種線上互動的“還課”方式,方便老師進行學習效果的檢驗。從而可以針對學生的問題,給出更加具體的指導建議,幫助學生提升閱讀學習能力。這樣的方式尤其適合對朗讀、背誦等閱讀能力的檢查。
(3)讓學生通過線上閱讀經驗的分享更大地提升閱讀興趣。使用微信、QQ、釘釘等在線交流工具也可以進行閱讀教學的互動。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可以鼓勵家長一起參與教學內容,鼓勵家長陪伴孩子閱讀。例如:可以發起以家庭為單位的閱讀活動,然后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布置的閱讀任務,并且在班級的學習群進行規定形式的展示。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提升閱讀興趣。并且也可以從分享與交流中達到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教學目的[3]。
3.2借助文化類綜藝節目進行教學手段的補充。近些年許多更加注重文化內涵的綜藝節目廣泛傳播。因為綜藝節目本身凝結了各個領域的頂尖人士,在所傳播的內容上更加嚴謹,因此,老師可以將這些內容作為課堂上激發學生拓展閱讀的輔助工具。《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國家寶藏》、《神奇的漢子》等節目都具有良好的教育意義。同時,因為綜藝節目本身具有覆蓋多個年齡段觀眾的特點,便有助于學生與家長擁有共同話題。易于形成家長主動輔助學生拓展知識面的良好學習氛圍。
結束語:小學語文閱讀教育是學生學習探索其他學科,掌握豐富知識的基礎。閱讀是人一生最重要的信息獲取方式以及探索未知知識領域的主要途徑。閱讀在學習中的地位不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改變,但閱讀的方式一定需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提升。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式也應該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不斷求新,讓時代發展的成果成為教學中的手段。
參考文獻:
[1]李海霞,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探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2)
[2]胡小雪,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8
[3]任曉潔,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考試周刊》,2019